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真相不存在的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最近,我们每天通过各种屏幕接受信息,然后试图在相互矛盾的说辞中寻找真相的蛛丝马迹。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有过一个著名论断:媒介即信息。
他想说的是,人和世界的关系,自屏幕出现以来,就已经变了。
“人们只能记住战争标语,但记不住战争本身。”
——《摇尾狗》
小众电影·大千世界
——枪稿每周电影优选Vol.15
摇尾狗(Wagthedog)
巴瑞·莱文森/剧情&喜剧/美国//97分钟
主笔评价
这是马克·吐温活到现在才写得出来的好故事。
——任国源
还有十一天就要美国大选了,现任总统支持率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连任就在眼前。也许是得意忘形,他办了件超级蠢事——骚扰了一个女童军。“性侵门”瞬间被各路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对象,总统连任局势急转直下。
火急火燎的总统狼窜到北京访问,把烂摊子留给高级幕僚康拉德·布里恩(罗伯特·德尼罗)。老谋深算的布里恩知道,只有更吸引眼球的大事才能转移群众的注意力。于是他想到了,发动一场战争。
但怎么可能毫无征兆地发动一场战争?布里恩说,不需要真的战争,只需要让民众相信发生了战争。只要控制了传媒,普通民众就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海湾战争是第一场现代化的媒介战争
布里恩星夜兼程,飞往好莱坞。他找到王牌制片人莫茨(达斯汀·霍夫曼),两人一拍即合,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建造一个“楚门的世界”,欺骗整个美国。
首先要锁定战争的对象——阿尔巴尼亚。为什么是阿尔巴尼亚?因为美国人根本不了解它,可以任意植入战争的理由。他们声称在阿尔巴尼亚发现了核武器,并且准备向美国渗透一种新型炸弹。
确定主题之后,他们先要求总统连续发出“没有战争”的声明——因为总统愈否认,民众就愈相信——然后开始炮制那些战争的文化符号:苦难的人们、动人的歌曲以及伟大的英雄。
短短四小时后,战争片段就被发送到各大新闻媒体上。鸡贼的莫茨没有制造宏大的战役画面,而是让一个阿尔巴尼亚小女孩抱着一只猫在村庄中逃跑,这让民众同情心泛滥。
△这个镜头用绿幕拍摄,连小女孩手里抱着的猫都是后期加上去的
现在没人再关心总统的性丑闻了,于是他们安排总统回国。一位阿尔巴尼亚女孩将在机场为回国的总统献麦穗,感激美国英勇的援助,而总统要脱下大衣,披到一位阿尔巴尼亚老妇人身上。
总统发表了煽情的电视演说:“无论我们的信仰是谁,和平一定会到来!”配乐是一首“新发现的30年代歌曲”《旧鞋子》。实际上,不光这份演讲稿是准备好的,连停顿、喝水、咳嗽的节奏都是精心设计的,而那首《旧鞋子》也是临时创作的。
△一时间,鞋子成为流行文化符号,人们纷纷把自己的旧鞋子挂到街上。
这场“战争”的最后一幕,是营救一位被遗忘在战场上的“英雄”舒曼(伍迪·哈里森),“舒”与“鞋(shoe)”同音。而这位“英雄”,是一个因强奸妇女获罪的精神病患者。
△英雄也是被炮制出来的
狗血的是,在监狱到华盛顿的路上,舒曼旧病重犯,企图强奸杂货店老板娘,被老板一枪爆头。布里恩和莫茨只能急中生变,一个“英雄”归来的迎接仪式变成了“英雄”的追悼会,美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在抬棺时的战歌中达到了高潮。
△一个英雄归来的迎接仪式变成了英雄追悼会
这一切结束之后,总统的支持率直冲云霄,上升到89%,毫无悬念地连任了。庆功会上推杯换盏之际,莫茨向布里恩邀功,不然就要说出真相。
不久之后,莫茨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逝世。
年12月,《摇尾狗》上映;
年8月,克林顿向国人发表电视演说,首次公开承认与莱温斯基有“不正当关系”。总统性丑闻事件坐实,克林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被弹劾的总统。
△莱温斯基与克林顿
不久之后,科索沃战争便爆发!和《摇尾狗》的剧情发展毫无二致!以至于洛杉矶的一家电影院24小时循环播放这部电影。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事件发生之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对恐怖主义宣战。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借口正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布什的支持率确实扶摇直上,成功连任。
△普京大帝一眼看穿
当下美国的一个重要口号就是拆散社交网络巨头,他们认为新闻媒介可以左右政治权力,让民众看不到真相。
但《摇尾狗》提醒我们,权力和传媒,是相互缠绕并相互斗争的关系:如果狗更聪明,狗就会摇尾巴;如果尾巴更聪明,尾巴就会摇狗。真相从不自带权力,关于事件的任何叙述,都需要依附着权力进行传播。
也许可以这样说,媒介时代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真相。
文
现代机器
编辑
感情动物
排版
罐儿
THEEND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当一辆满载病毒的列车驶向绝路
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人血馒头不好吃
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所有独裁者都是失心疯
枪稿每周电影优选
工作事宜请联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