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年,俄军ldquo神兵天降

发布时间:2021/10/7 16:03:39   点击数:

北约的成员国各怀鬼胎,谁都不想为了科索沃与俄罗斯撕破脸,这代价太大。

年3月24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下,对南联盟进行空袭,科索沃战争爆发。由于南联盟和俄罗斯是盟友,于是南联盟就请求俄罗斯出兵干预。叶利钦一口答应,还在俄罗斯电视台公开讲话时称俄罗斯将出动航母和巡洋舰支持南联盟的兄弟。当晚美国就忽悠他,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给俄罗斯18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如果俄罗斯出兵这个钱就不给了。

第二天叶利钦就以喝高了的缘故称俄罗斯出兵是酒醉后说的酒话,这事就不了了之了。直到科索沃战争于年6月11日结束,北约和俄罗斯的联合维和部队都将在科索沃部署。

早在年3月初,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就部署在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其目的是为北约的几个国家特遣队实现统一的指挥,其中包括在马其顿呆了几年的美国军队,以及新近抵达的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军队。这支部队被称为科索沃部队(驻科部队)。

驻科部队指挥官是英国中将迈克·杰克逊。他的上级军官是驻扎在那不勒斯的北约南欧司令美国海军上将詹姆斯·O·埃利斯。埃利斯需向美国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汇报,但实际上,克拉克经常绕过埃利斯直接与杰克逊沟通。

韦斯利·克拉克

俄罗斯原本希望得到一个独立于北约的维和部门,但遭到拒绝。北约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担心,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单独行动,可能会导致科索沃在塞族控制的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南部之间分治。俄罗斯之前被忽悠,新仇旧恨一齐袭上心头。为了不让自己彻底被挤出巴尔干半岛,俄罗斯于年6月11日,将一列约30辆俄罗斯装甲车开进塞尔维亚,其中载有名俄罗斯士兵,他们是驻波斯尼亚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一部分。上午10点30分,北约最高司令部和CNN的报导图片证实了这一点。据推测,该部队在北约部队抵达之前正前往普里什蒂纳和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

克拉克在听到消息后致电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要求对此采取行动,但被告知他已经被移交了该地区的权力。克拉克随后临时命令一支英法伞兵分队乘直升机飞抵机场,以武力夺取机场。北约成员国担心塞族部队可能向直升机开火,并忧虑在商定时间之前进入科索沃,可能导致塞族人退出协议。如果空降部队陷入困境,通过陆路很难到达目的地,那里的桥梁和隧道都是准备拆除的。

由于这次行动不符合北约部队第二天进入科索沃的新签署的协议,法国就率先打了退堂鼓。6月12日上午5时,英国第5空降旅开始从斯科普里飞抵科索沃,以保卫长达10英里的卡恰尼克峡谷,供第4装甲旅通过普里什蒂纳。此后前往普里什蒂纳的侦察部队由英国上尉詹姆斯·布朗特指挥。

年6月12日第一批进入普里什蒂纳的北约部队,是挪威的福斯瓦雷茨·斯佩西亚尔科曼多部队和来自英国的22个特种航空兵。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发现俄罗斯军队首先抵达机场。挪威士兵首先在机场与俄罗斯军队碰面,并向杰克逊汇报事态发展。此前俄罗斯已经安排了几个空军基地待命,并准备了一个营的伞兵乘伊尔-76军用运输机前往普里什蒂纳。由于担心俄罗斯飞机正在飞往机场增援,克拉克计划让直升机封锁机场跑道,并请求埃利斯提供空中支援。然而,当时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得这一点不可能实现。

6月13日早上,克拉克来到了杰克逊在斯科普里的总部。有人向克拉克提出,俄罗斯的支持是达成科索沃和平协议的重要关键,与他们对抗只会适得其反。但克拉克拒绝接受这一点,继续下令封锁跑道,并谎称得到北约秘书长的支持。杰克逊拒绝执行克拉克的命令,他对克拉克说:“我不会为你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克拉克再次下令封锁跑道时,杰克逊认为这几乎肯定会被英国政府否决。

杰克逊宁愿辞职也不愿听从克拉克的命令。英国国防部授权英国部队指挥官理查德·丹纳特动用4个装甲旅隔离机场,但不封锁跑道。有报道援引詹姆斯·布朗特的话说,他宁愿面对军事法庭,也不愿对俄国人动武。克拉克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美国只能对邻国施加政治压力,不允许俄罗斯利用其领空运送增援部队。在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拒绝俄罗斯使用其领空的请求后,俄罗斯被迫停止增援。

迈克·杰克逊

谈判在整个对峙期间进行,俄罗斯坚持其军队只对俄罗斯指挥官负责,并为自己的维和人员保留一个专属区。双方最终同意,俄罗斯维和部队将在科索沃全境部署,但独立于北约。碰了一鼻子灰的克拉克被建议提前离开北约,黯淡收场。

那么北约在对峙中,为何不敢开枪?北约起初是为了对抗苏联主导的华约而成立了,主要是抑制华约的军事威胁。而当苏联解体后,在没有强大敌人面前时,北约就成为了口号上的团结,实质上是一盘散沙,都是各有各的算盘。

而北约尽管是美国主导,但是美国在欧洲的国家利益诉求,已经威胁到了在欧洲的北约国家。在美国主张对南联盟空袭后,欧元就开始暴跌。而且美军的空袭意兴阑珊,一共持续了78天,欧元汇率由最初的1.1:1一直跌到了0.9:1。但是美国却从中获益,据统计截止年3月份,出于战争扩大的忧虑,共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产涌向了美国。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北约,其实也是暗潮汹涌。

北约的欧元国看出美国的“公器私用”后,为了不让其自身国家利益继续损失,当然不会让美国在欧洲的“绥靖”政策继续发酵。而一向以欧盟主导国自居的法国,最先退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对美国说不。法国一向奉行戴高乐主义,认为欧洲大陆国家对美国要若即若离,因为其代表的不是欧洲的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何法国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的原因。而法国作为欧元区的国家之一,欧元的贬值和资本外流对其经济已经受到影响,它只是代表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欧元国发声,而且获得欧元国的广泛支持。

英国与美国同文同种,是北约里最亲美,但是当时是在欧洲里最亲俄的。苏联解体之后,英国的资本就趁着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在进行私有化时,抄底了俄罗斯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这两个能源公司后来成为世界的能源巨头,英国没少赚俄罗斯的钱。

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曾说过,当你不会站队时,就跟着英国。此言不虚,英国军官在与俄罗斯军队对峙中,展现了极高的政治嗅觉,没有被美国人带节奏,也没一股脑地进行愚忠,可见英国人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和国际视角,就连平时被认为“大老粗”的军人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英国当时在欧盟中也是若即若离,只参加了旨在打造欧洲无国界的《申根协议》,但是却对加入欧元区表示不约。说白了就是好处都要有份,义务却不承担。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使得英镑在科索沃战争中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如果在对峙中英国听了美国的指挥,那么它必定会卷入战争旋涡,被当枪使。而对于英国来说,科索沃对其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只是北约用来制约俄罗斯势力的马前卒。英国这枪要是开了只赔不赚,这笔买卖做不得。

北约之所以只敢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有极大原因是不想刺激俄罗斯的参战。而且南联盟还在北约的空袭中,打下了美国的隐身战斗轰炸机F-,此后不久F-就退役了。一旦转到地面作战,北约部队未必沾到便宜,再加个俄罗斯,那更加无所适从。这也是为何米洛舍维奇没有上断头台的原因。

在巴尔干半岛,就连二战时的德军都没搞得定铁托的游击队,北约如果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直接和俄罗斯动武,就彻底撕破之前双方达成的和平协议,因为南联盟是不会同意北约全面接管维和任务,当时其只信得过俄罗斯。

叶利钦原本以为苏联解体后,没有意识形态冲突后,美俄就是一家人了,不过还是被美国摆了一道。俄军一旦被袭击,那么其势必会参战。当年铁托在苏军的策应下,最终战胜了纳粹北约在投入地面作战后,剧本其实已经写好了,和二战的结局一样。克拉克想把事情搞大,也就成了一厢情愿。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普京出任总理。这被外界认为是其主导俄军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军事行动。普京的强硬也让后来的北约有所忌惮,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或许就如普京所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syg/2377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