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拜占庭有资格做欧洲盾牌吗

发布时间:2021/6/17 3:31:08   点击数:
白癜风一对一精细化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71022/5781220.html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拜占庭帝国以欧洲盾牌的名号,红遍网络。在不少煽情大于说理的文章中,拜占庭人都以一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形象出现,又以英雄壮烈的形象结束渲染。似乎,没有拜占庭帝国,整个欧洲早已被来自各个方向的蛮族,占领撕裂。似乎,没有拜占庭帝国,欧洲早已成为穆斯林的天下。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拜占庭真的有资格被称作欧洲盾牌吗?

      外强中干的遗老遗少    

晚期的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5世纪,风雨飘摇的西罗马帝国寿终正寝。对于远在东方的拜占庭人而言,这却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帝国,同样以罗马帝国自居,并且因西方帝国的灭亡而,从过去的东方帝国直接变成了唯一正统。一段时间内,拜占庭的皇帝们以罗马正统自居,在政治地位上高于西欧各地兴起的新兴王国。然而,作为以欧洲共主自居的超级大国,拜占庭人在实际上的表现,很难让人信服。

首先,面对西欧各地的纷争,拜占庭人实际上没有任何调停能力和欲望。结果,当西罗马的各地诸侯彼此厮杀不断的时候,拜占庭人只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方,坐山观虎斗。至于拱卫欧洲,这样一个与自身都息息相关的重要职责,拜占庭人也是做的难看的很。

晚期罗马帝国军团

拜占庭继承就是这样一支力量

传统上,罗马帝国在东部地区会遭遇到来自两个方向的威胁:

东方的波斯人和北方的游牧民族

前者从过去较为松散的帕提亚帝国,变成了更加集权且富有侵略性的萨珊王朝。后者则因气候变化,从过去小打小闹的斯基泰人,变成了更具破坏了的匈人、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拜占庭帝国核心区域位于欧洲东南部与隔海相望的小亚细亚地区地区,理应首当其冲。结果,拜占庭人战斗力堪忧的军队不仅无法御敌于国门外,还要经常向进军到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的敌人缴纳贡金。长此以往,这些敌人也就学会了定期发动对欧洲地区的远征,连抢带讨的从所谓的欧洲盾牌手里,获得可观的收入。

面对欲求不满的敌人,拜占庭人还经常会强行甩锅。贡献一点岁币,劝说游牧民族继续西进。于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游牧入侵事件都与拜占庭本身有了交集。在拜占庭境内先吃一口的骑马民族,纷纷西进到匈牙利平原地区,建立自己袭击欧洲各地的基地。拜占庭人既无意愿,也无能力,去消灭这些以匈牙利为基地的游牧军队。最后,还是西罗马联合西欧个日耳曼民族击退了匈人,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出兵消灭了阿瓦尔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击破收降了马扎尔人。马扎尔人从此在匈牙利定居,改信基督教,成为了后来历史上真正的欧洲盾牌---匈牙利。拜占庭人在这些历史性的时刻中,不起到负面影响,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萨珊帝国的战象与具装骑兵

打劫拜占庭帝国是波斯人当时的日常活动

同样,在面对东方的萨珊波斯帝国时,拜占庭人的表现差强人意。虽然他们在军队总数上占据着巨大优势,并在武器技术和战争谋略上看着领先不少。但在实际的交战过程中,各地守军往往战斗力贫弱,而中央派遣的大军也经常剿匪不力。于是,贡金收买和平,以及波斯人定期的入侵,便成为了拜占庭帝国东部地区的常态。当然,若仅仅如此,拜占庭帝国恐怕只是一面不合格的盾牌。但看完之后的内容,你就会明白,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历史上的破坏力多么巨大。

      再征服与伊斯兰入侵    

毫无意义的再征服运动

为拜占庭帝国增添了无数条新战线

公元6世纪,国力得到恢复的拜占庭帝国迎来了历史著名的强势君主--查士丁尼。这位新罗马皇帝是典型的志大才疏型君主,并且以政治正确为舆论导向,发动了历史上后果严重的再征服运动。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将从真正的前沿调出,从东方边境和多瑙河防线开往北非与意大利。作战对象不再是屡屡进犯的游牧民族或波斯人,而是与拜占庭帝国关系尚可的西部各国。

靠着一代名将贝利萨留的指挥,以及当时一些西部国家的内部衰退,拜占庭军队成功的收复了北非的迦太基与地中海第一大岛西西里。沿途带来破坏、杀戮与瘟疫,丝毫没有文明之师的样子。由于本国士兵战斗力贫弱,拜占庭人必须依靠雇佣军打仗。这些待遇较差的雇佣兵们,一有机会变大肆劫掠杀戮。结果拜占庭人收复的地区,由于战乱,反而不如原先的统治者治理的时代要好。当拜占庭军队入侵意大利本土时,心有余力不足的帝国军队被不断反击的日耳曼各族军队拖在了亚平宁半岛的群山之间。长期战乱与瘟疫破坏,让当地的经济濒临全面崩溃。罗马城著名的引水渠工程在西罗马灭亡时完好无损的继承下来,而今却因拜占庭军队发动的再征服,毁于一旦。

蛮族入侵没有毁了罗马城的遗产

拜占庭以光复罗马的名义全做到了

拜占庭再征服运动的后果便是将有限的机动部队用于西方战事,甚至深入远在西地中海的西班牙地区,对东方的萨珊波斯继续委屈齐全。贝利萨留在对波斯的战争中初有斩获,变急匆匆的赶往西方。气焰嚣张的萨珊终于在7世纪,以拜占庭内乱为借口,发动了强于以往的攻势。脆弱的帝国东部,包括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半岛全部被占领。虽然帝国军队最后依靠圣战情节,将扩张太快的波斯人重创击退,却也给了新崛起的穆斯林以广阔的舞台。于是,刚刚光复的国土被穆斯林略去大半。而原本同样可以遏制阿拉伯势力的波斯人,已经在之前的战争中耗尽了一代人的力量,直接灭国。

尼尼微战役中拜占庭大胜波斯

结果就是两国都几乎损失掉了一代人

从7世纪开始,穆斯林阿拉伯势力向着各地开展了扩张。其中一路重要的征服方向,便是当年拜占庭人再征服后摧毁的北非。当原来可以驻守当地的势力被孱弱的拜占庭驻军取代后,这些地方的失守也就是时间问题了。穆斯林还在这期间建立了海军部队,从北非出发,袭击地中海北部的各个欧洲港口。由此造成的贸易萎缩,使得欧洲一些原本富裕的城市地区经济衰退。而躲在欧洲东南部的拜占庭也不能独善其身,却因为贸易路线没有被完全封锁而损失有限。结果,富裕的拜占庭便成为了现在很多人视之为欧洲灯塔的论据。岂知,欧洲的刷退,拜占庭人自己要负相当责任。

普瓦捷之战本身已经说明拜占庭不是什么欧洲盾牌

公元8世纪,穆斯林势力以北非为基地,进攻了处于内陆的西班牙得手,濒临法国南部。此时的拜占庭军队虽然有在意大利驻军,却鞭长莫及,丝毫没有欧洲盾牌的气势。最后还是法兰克王朝的宮相查理马特,带着法兰克军南下,在普瓦捷挫败了穆斯林继续北上的愿望。谁更有资格被称为欧洲盾牌呢?

      本末倒置的战略思维    

灭亡前夕的拜占庭版图(粉色)

不断的战略失误造成了这一切

穆斯林崛起后,失去了叙利亚和北非的大片领土后的拜占庭帝国,继续在战略上头重脚轻。一方面,有限的军队被限制在了帝国四周,由帝国自己引发的新战线上。对于帝国根基真正要紧的东方,却是昏招频出。

公元9世纪,拜占庭帝国为了方便对小亚半岛东部的亚美尼亚地区的控制,宣布废除了当地的地方军,拆毁当地城镇的城墙。结果,从中亚而来的突厥人入侵当地,犹入无人之境。作为重要兵源地和国防重镇的亚美尼亚,一片残破。匆忙被召集起来的拜占庭中央军,则在曼奇刻尔特战役中被打的大败。战略上本末倒置的帝国,再次给自己的核心利益,挖了一个大坑。小亚中西部地区,从此成为了一个新的让拜占庭棘手不已的前沿。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失误,几乎无兵可用的拜占庭人开始向西欧求援,直接结果便是十字军东征,紧随而至。

曼奇刻尔特战役的失败

预示着十字军东征只是时间问题

当拜占庭帝国依靠西欧来的十字军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作战时,自己也没有闲着。他们的军队依然在西西里与意大利南部垂死挣扎。对于十字军本身如何,他们并不关心。当西欧来的军队在小亚山区艰难前进时,拜占庭军队鲜有伸出援助之手。当十字军在亚洲风餐露宿、补给告急时,也不见表面慷慨的罗马皇帝给予多少实质性的援助。等到十字军先后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取得了成功,拜占庭人才来索要土地和效忠权。之后的数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庭人都毫无建树,甚至和十字军本身刀兵相见。十字军在圣地奋战两百年,而所谓的欧洲盾牌却在背后挖着墙角。期间,与西欧的战争更是打打停停。

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人的玻璃心受到了永久性伤害

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终于攻入了拜占庭帝国的核心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室退往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地区,建立了尼西亚帝国。此时的拜占庭已经连地理上的盾牌作用都难以体现。尼西亚帝国时代,一直与做生意的威尼斯人关系不佳,而对已经在附近区域定居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很少顾及。帝国上下唯一的目标就是夺回已经残破不堪的君士坦丁堡。这一战略的实施,也让奥斯曼人继续在当地做大,海对岸的巴尔干地区则难以集中统一力量。此时的拜占庭,也逐渐开始沦落为靠他人为自己做盾牌的地步。

拜占庭军中的西班牙人、阿尔巴尼亚人和库曼人

他们都比本土的希腊士兵善战

从14世纪到15世纪中业灭亡为止,拜占庭人不断依靠收买的游牧民族、西欧各国的雇佣兵为自己续命。面对逐步侵入欧洲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人自发组织了科索沃战役()、尼科波利斯战役()、瓦尔纳战役()、第二次科索沃战役()。所谓的欧洲盾牌拜占庭,毫无作为。甚至在年,拜占庭还不得不出兵,以奥斯曼附属国的身份,参加了对抗瘸子帖木儿的安卡拉战役。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地,早已从保加利亚和色雷斯,延伸到了塞尔维亚、希腊及阿尔巴尼亚等地。拜占庭的残余势力只能在君士坦丁堡等地,苟延残喘,完全没有了成为盾牌的可能性。

尼科波利斯战役

西欧救援拜占庭的典型案例

这个时期,真正与奥斯曼人交兵不止的恰恰是当年被德国人收拾了的马扎尔人后裔--匈牙利。从抵抗蒙古西征到历次欧洲大规模集结的反奥斯曼联军,都能找到匈牙利人的身影。匈牙利国王和主帅,也多次成为联军的领头人物,并且带有对君士坦丁堡的救援性质。相比拜占庭,谁更有资格叫做欧洲盾牌呢?

      拜占庭并没有理想的那么伟大    

拜占庭时代的教堂壁画

纵观拜占庭帝国,从西罗马覆亡到十五世纪被彻底剿灭,其在战略、政策上一直避重就轻,捡芝麻而丢西瓜。虽然其在经济上一度较西欧地区发达,但主要是继承了古代遗留下来的老本,而无更多创新性的建树。文化上虽然大量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遗产,却并没有将之继续发扬光大。西欧人一样有自己的加罗林文艺复兴,教会留存记录和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拜占庭并在这个方面也并不是一家独大的唯一。

晚期帝国少有的军事精英

除了克里特人之外都已经装备西欧化了

军事上,拜占庭人直接继承了罗马帝国晚期糟糕的军事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罗马军队的数量较过去帝国鼎盛时期多了很多,战斗力却是每况愈下。虽然,不少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会亲自出面,编纂更新兵法和训练操典,却只能在短期内缓解军队战斗力衰退的步伐。相反,中央皇权的不断加强,世俗权利与宗教神权的绑定结合,都在相当程度上破坏帝国各地的军队战斗力。缺乏有效的资源供养和训练指导的军队,成为拜占庭重要的财政负担。后期,帝国更是在兵制败坏后直接依靠各类外国雇佣兵而战,更增加了日益衰退的经济实力的负担。

著名的军人皇帝巴希尔二世

像他这样善战的皇帝实在太少

像他这样残忍弄权的皇帝实在太多

曾经,有着百城之王称号的君士坦丁堡,用地中海各地搜刮的财富堆积而成。但到西班牙使节克拉维约抵达的时代,已经只一座没有生气的萧条之城。后期的皇帝们用镀金的皇冠加冕,用精心修饰的粗制餐具用餐。他们的帝国,也仅仅是一大片有高耸城墙拱卫的菜园子和畜舍。要这样的一个国家来成为欧洲盾牌,实在是太强人所难啦。

拜占庭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伟大!

拜占庭帝国更多时候更像是古典时代留下的僵尸!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2257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