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黄凤祝欧债危机与主权之争遠西近思

发布时间:2021/6/21 3:54:58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德国研究

遠西近思第25篇

黄凤祝:欧债危机与主权之争

国家主权理念的损耗,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一个突出特征。自科索沃战争以来,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使干涉他国内政合法化。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在人权面前,主权一次次败下阵来。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传统的欧洲主权国家体系面临解体的风险。

主权(sovereignty)理念是基督教裂变时期欧洲人的发明。法国思想家让·博丹(JeanBodin,-)最早提出主权的概念。他认为每个国家都享有自己的主权,主权是不可分割、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的国家权力。荷兰国际法学家格劳秀斯(HugoGrotius,-)进一步完善了主权的概念。他强调主权不容侵犯:一个国家在处理内部事务时,不受其它国家或任何权力的限制,才表现为主权。主权原则由此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法国哲学家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认为国家主权是通过社会契约确定的。与格劳秀斯和洛克一样,卢梭认为主权是国家所具有的最高的、不可侵犯的、不可分割和不可让渡的权力。被宗教战争分裂的欧洲于年签署威斯特法利亚和约(thePeaceTreatyofWestphalia),确立了现代欧洲的政治秩序。

二战之后,随着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申请加入某一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或国际条约,往往意味着接受对国家主权的某种限制。但是,直至冷战结束,尊重别国主权始终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在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行动,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有关人权与主权的大讨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对“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予以肯定,主张国际社会应该为保护人权而斗争,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是正当的。哈贝马斯强调,人权适用于所有人,不应附加任何条件,任何一个民主法制国家都不应通过立法(即利用国家主权)限制人权。至于什么是普遍的人权,哈贝马斯认为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建立全球公民社会;其二,全球的国家都是民主法制的国家。哈贝马斯所说的第一种情况,类似于马克思主张的“人的自由联合体”,即废除国家的统治。第二种情况再次遭遇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即何为普遍的民主法制的国家?

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有悖于联合国宪章“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干涉内政的传统来自“传教意识”和“对绝对真理的信仰”,是西方的,也是基督教的。哈贝马斯的话语道德哲学体系并未完全脱离这一传统的束缚。

欧债危机,加速了国家主权理念的流失。在过去一年中,欧洲政治被欧债危机绑架,国家政治被市场俘虏,欧洲的福利国家制度遭受沉重打击,希腊和意大利等民族国家的政府重组,受到来自欧盟的规范,危机正在演变成为一种常态。作为欧元区的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在本轮欧债危机中一直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德国总理默克尔主张建立欧盟经济政府,规范欧盟成员国的财政预算。这是以解决欧债危机为由,干涉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具体地说,就是财权(财政规划权)高于主权。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对于默克尔的主张,多次提出批评。施密特认为,在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德国不应试图将自己的经济和社会规则、联邦制度,以及预算和财政管理体系强加给其他国家。他强调,德国应坚定地推进欧洲一体化,而不是争取欧盟或欧元区的领导权。德国应致力于欧盟的长期战略利益,通过加强与成员国的紧密合作,避免德国在欧盟或欧元区陷入孤立。

在年12月举行的欧盟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克奇主张通过欧盟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的决策,即少数技术官僚的决定,干涉成员国的财政运作。有23个欧盟成员国同意修改《欧盟宪法条约》,建立共同和严厉的财政机制。

哈贝马斯反对通过构建财政联盟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案,认为这是欧洲民主的终结。在新作《欧洲宪法》(ZurVerfassungEuropas)一书中,哈贝马斯指出,迫于危机的压力和市场的狂热,欧洲民主的实质正在发生变化。他质疑欧盟理事会的民主合法性,把被债务危机绑架的欧洲政治比喻为一场由技术官僚发动的政变。在“后民主时代”(post-democracy),《里斯本条约》承诺的行政联邦,正在走向以欧洲理事会为主体的“政府间霸权”(anintergovernmentalsupremacy)。这一切都与统一欧洲的精神背道而驰。

在人权高于主权这一观点上,哈贝马斯与默克尔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民主国家为了维护人权可以干涉其他国家的主权。但是在欧债危机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为了解决欧債危机,默克尔主张由欧盟机构对欧盟成员国的财政主权施加干预。哈贝马斯批评这一做法是以欧盟技术官僚的意志代替民众的意愿,长此以往,欧盟将成为技术官僚统治的一个邦联。他反对以解决危机为名,干涉成员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哈贝马斯主张加强欧洲议会的权力和欧洲公民的集体认同。在他看来,如果欧洲议会不拥有有效地赋予政府合法性的民主权力,欧盟将始终停留在邦联的状态,无法成为一个联邦的政治实体。缺少欧洲公民的集体认同,各国只会在自己的民族利益间徘徊,而无视欧盟的整体利益。欧盟的技术官僚正是利用这种缺失,架空了欧洲民众参与欧洲政治的意愿,用官僚的意志代替人民的意志,把精英利益置于民众利益之上。这也是欧盟政治高层和媒体,对于争取民众支持建立欧洲共同未来缺乏兴趣的原因。精英模式下的欧洲一体化事业,恐难长远。

“人权高于主权”是一个形而上学或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不是经验上的问题。人权与主权是二而一,一而二的理念。主权就是人权的主权。没有人权就没有主权,没有主权也就没有人权。人权与主权是不同语境中的同义词。在科索沃战争中,主权和人权被割裂开来。在欧债危机中,欧盟又提出财权高于主权的理念。为了化解危机,不惜以人权为代价,要求成员国大规模削减社会福利。在政治被资本市场绑架的后民主时代,主权和人权双双沦陷。

远西近思的其它链接:

齊美爾关于大城市與精神生活远西近思第1篇

人道主義和鬥獸場远西近思第2篇

胡塞尔与现象学远西近思第3篇

選舉與決策就是政治生涯远西近思第4篇

半個世紀以來的悲喜劇-探究現當代科學家的非理性觀遠西近思第5篇

浮士德与资本主义的结盟遠西近思第6篇

新表現主義與伊門道夫遠西近思第7篇

卡塞尔,当代艺术实验室(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

一个全新的社会契约是世界未来的奖赏遠西近思第8篇

马克思与十月革命第9篇

藝術的敏感性與社會革命遠西近思第10篇

真理的制造与对自然、文化和思想的掌控遠西近思第11篇

德國一體化的障礙遠西近思第12篇

阿登纳帝国理念的转换遠西近思第13篇

教会文化与信仰的形而上学遠西近思第14篇

统一欧洲的身份认同与欧洲价值的重建遠西近思第15篇

《朗讀者》的罪與罰 遠西近思第16篇

历史的天使遠西近思第17篇

天才狂想與成權意志遠西近思第18篇

柏林圍牆後的疤痕遠西近思第19篇

柏拉图的寓言:欺骗性的共识遠西近思第20篇

空間的不可測與生命的不確定遠西近思第21篇

“资本主义和平”与中国之崛起遠西近思第22篇

熊伟在波恩的岁月遠西近思第23篇

信仰的力量遠西近思第24篇

歐債危機與主權之爭 (黃鳳祝)

思潮.動向

-1-2

二〇一二年一月號

黃鳳祝

  精彩摘錄:在人權高於主權這一觀點上,哈巴馬斯與默克爾是相通的。他們都認為民主國家為了維護人權可以干涉其他國家的主權。但是在歐債危機上,他們之間存在着分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226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