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当地气候 >> 教育学院middot党团l
百年先锋时代楷模
庆祝建党周年特别栏目
邵云环
她长期研究南斯拉夫问题、巴尔干问题,早在90年代初就在南斯拉夫当过常驻记者。
邵云环同志在年近半百之际,毅然走上炮火连天的战场,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不惜献出个人生命,为传播真理而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在她身上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璀璨光辉,凝聚着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高贵品德。
从年新华社在瑞金诞生至今,一代又一代新华社记者为着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和祖国建设的崇高事业,冒着枪林弹雨,不畏艰难险阻,采写出一篇又一篇记录时代脚步的新闻报道,谱成了一曲又一曲震撼人心的历史乐章。邵云环同志是新华社几十年来英雄行列中光辉的一员,是新华社队伍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光荣传统的先进分子的代表。
邵云环(年6月19日~年5月8日),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在新华社参编部工作的20年多年中,邵云环主要从事有关南斯拉夫情况的选报翻译和调研工作,是新华社优秀的驻外记者。她工作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她长期研究南斯拉夫问题、巴尔干问题,早在90年代初就在南斯拉夫当过常驻记者。
年3月,当南斯拉夫局势极其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的时候,邵云环同志主动请缨,再次勇敢地奔赴报道第一线。到达贝尔格莱德后,她不顾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深入现场采访,及时、准确地发回大量有价值的公开和参考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年5月8日早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少使用3枚导弹悍然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不幸遇难。
■个人事迹
年9月她奉派到贝尔格莱德分社工作时,正值南斯拉夫发生分裂和波黑战事正激的时候。她是一位踏实勤奋的记者,牢记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凭借多年练就的调研功底,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到斯洛文尼亚和克罗的亚采访。此外她还到马其顿和黑山共和国采访过。由于她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许多有见地、有深度、有现场感的稿件。
此外,她还写了大量内参综述稿件。在担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期间,她悉心经营"时事纵横"版,不断推出好栏目和精品稿件,较好地体现了《参与消息》的特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版面之一。作为新华社记者,她在发了大量公开报道的同时,连续写了三篇通讯,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的现场情况,用事实揭露了北约轰炸造成的严重后果,字里行间洋溢着新华社记者的浩然正气,以及对北约轰炸的谴责,对南人民的钦佩和同情。
■前往南斯拉夫,奔赴报道一线
在前往南斯拉夫前,精神抖擞的她高兴地与同事们告别,与同事许下美好的愿景,共同期盼着归来的那天,然而终究没有回来。
在她脚步匆匆、准备为南联盟之行准备行装时,家乡东北郁郁林海般的宽广胸怀在她身上展现。在同事们欢聚的一次酒桌上,我们终于互相举起了酒杯。邵大姐的笑还是那么明净。
临行的前几天,我又收到了她发给我的一份内部邮件:“在我走后的几年里,希望你好好工作,等我回国了,能看到你一版又一版的好文章!”
我把这段话一直保存在收藏夹里,提醒自己:万里之外,有一位真诚的大姐在望着我,等待着我的成熟与进步。
几天之后,邵云环精神抖擞地来到办公室向大家辞行,她说:去南联盟的所有手续都办好了,明年就能回来和大家再见面。
那一天,她齐耳的短发烫成了花,年轻了好几岁。她斜斜地靠在我们办公室的白色文件柜上,笑语盈盈,轻言慢语地对我们道了再见。
那是年的3月,北京正是春光明媚,办公楼外面的海棠一树繁花。
——《我的同事邵云环》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
的今天,是中国外交史上、也是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贝尔格莱德时间年5月7日晚11:45分(北京时间8日凌晨5:45分),美国的5枚导弹从天而降,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第一枚炸弹弹斜穿使馆大楼,在使馆高级外交官宿舍附近爆炸。
第二枚炸弹从使馆中央穿透楼顶,三层的大使办公室、会议室以及大厅全部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枚炸弹落在西北角的客房。
第四枚炸弹落入地下室。(北约对南空袭以来,因为使馆没有防空洞,使馆人员都住在地下室。后来,为了更好地工作,大家开始回自己房间休息。现在看来,如果大家还是住在地下室的话,当晚肯定全军覆没了......)
第五枚炸弹落在驻南大使官邸,但幸运的是并未当场爆炸,五年后被塞尔维亚方面取出销毁。
当时,大使馆内一共有约30人,最后有20多人受伤,48岁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31岁的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28岁的妻子朱颖牺牲。
作为新华社代表,郑坚和外事局副局长黄慧珠昨天随中国政府赴南联盟工作小组回到北京。郑坚说:"当地时间七日晚八点多,邵云环从遭北约轰炸的尼什采访回来。根据现场情况分析,使馆被轰炸时她仍在紧张工作并准备向总社发稿。"郑坚和黄慧珠抵达贝尔格莱德后,曾两次察看了被炸的大使馆。他们说,从楼顶贯穿而下的炸弹把邵云环和她丈夫的卧室炸开一个大洞,床已经被炸飞,完全看不出原来的形状。
从左到右依次为被炸中身亡的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其夫人朱颖。
邵云环的个人精神
邵云环同志有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邵云环同志以高超的外语水平、敏锐的新闻敏感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出色地同时也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在风雪交加的冬天,她凌晨就赶到办公室选译外电外报,常常到深更半夜,她还要校对散发油墨味的校样。她怀着这样的强烈使命感走上了炮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在打破西方媒体垄断世界舆论的前沿阵地上英勇奋斗,忘我工作,为新华社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事业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
全国各族人民、全社广大职工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侵犯中国主权,肆意践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对邵云环同志的不幸遇难悲痛。
1、邵云环同志的事迹,使我们更加坚定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从多年来无数惨痛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2、邵云环同志的事迹,使我们更加有力地把建设社会主义世界性通讯社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建设世界性通讯社,把社会主义中国的声音传播到全世界,这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新华社的神圣使命。
3、学习和发扬邵云环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使我们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满腔愤懑和对邵云环同志的深情悼念化作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强大动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把新华社建设成为一个更大更强的世界性通讯社而努力奋斗。
铭记是最好的缅怀,奋进是最好的告慰!历史不会重演,吾辈必当自强!
庆祝建党周年特别节目
百年先锋时代楷模
以上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感谢大家的收听
我们下周五同一时间
不见不散
教化育人立德成才
音频
刘若曦
排版
张宇航
图片
网络
审编
孙馨茹
主编
汪瑀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