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战争的开始和结束

发布时间:2022/7/9 20:37:37   点击数: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0.html

国家间战争的爆发都会有很复杂的因素,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如此,不会是因为简单的因素而爆发,而且,表面上的,说出来的,往往不是真正的原因,十字军东征并非是履行上帝的意志,而是为了打通东西方贸易通道,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个笑话,北约轰炸南联盟也并非为了科索沃的阿族人。

俄乌冲突的爆发自然也是如此,表面上是国家安全问题,乌克兰选择依靠北约确保国家安全,俄罗斯要确保相对北约的战略纵深进而确保自己的安全,还有乌克兰出现纳粹,乌克兰对东乌地区的打击等等,其实都属于表面的因素,这场战争的深刻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些因素是什么,我不大说得好,我也还没有见到能说得透彻的分析文章,有些文章有深刻的地方,但是不全面,有的文章写得精彩但是不深刻。

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复杂,战争结束的原因却往往很简单,那就是军事上分出了胜负,一方胜利一方失败,一方征服,一方屈服,战争因此结束,或者长期处于均势并且无法打破,彼此耗不起于是协商结束战争。以往的战争大都是如此结束的。一战、二战都属于前者,是分出了胜负结束了战争,英法百年战争过程中的停战就属于后者,耗不起了,于是协商结束,当然,后来还是分出了胜负。 ,也属于后者,对阵双方不愿意再耗下去而结束,中国不怕继续耗下去,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不愿意结束战争,美国人也不承认打败了,而是没有胜,没有败也没有胜,那是什么状态呢?就是均势状态。

冷战,严格说也不是例外,冷战是新的战争模式,以军事等硬实力加上软实力的综合博弈,冷战的结束,也是分出了胜负。

其实,还有一种结束战争的方式,是中国人在在近六十年中发明的,那就是获得优势的情况下主动结束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印自卫反击战,都是如此,战争中,中国军队获得了优势,击败了敌对方的部分军队,并非击败整个国家,也没有得到对方的屈服,然后,中国军队主动后撤,结束了战争。

中国的这种结束战争的方式,是中国的一个创举,也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多年前有个美国政坛的老太太说中国人不行,因为中国人百年内都无法向世界贡献新思想,这位老太显然没有认真研究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对印自卫反击战,如果研究了大概就不会说这么轻狂的话。行动都是思想指导下的行动,看到行动就可以看到思想,西方人下的功夫不够,许多关于这两场战争的看法,都是运用西方的战争理论、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的分析,很多地方解释不通,流于了浅薄。

按照旧的逻辑,战争是和平的对立面,一旦爆发了战争,对抗双方的目的必然是战胜对方,让对方屈服,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

中国人的创举,则不是这样的逻辑,可称之为新的逻辑。

战争与和平是对立面,但也是一个整体,持久的和平依靠强大的战争能力,忘战必亡,同时,战争本身又为和平的出现和维护提供了条件,一场战争带来了长久的和平,才是好的结果。

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对印自卫反击战,都没有追求击败对方和让对方屈服,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起和平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因此才会在取得显著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后撤收兵,以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的战争,人类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

二战之后的冷战,在强大的以核武器为后盾的战争能力下达成了均势,世界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战争,这种和平局面还停留在忘战必亡的境界,距离使战争本身成为和平出现和维护的条件还有距离。

冷战结束后的几场国家间战争,全部都是旧逻辑指导下的战争,无不以战胜和使人屈服为目的,由于实力差距悬殊,有些是达成了目的的,如伊拉克,但也有达不成目的的,如阿富汗,不论如何,和平却更加脆弱了,更加稀有了。也许正是由于打得痛快,强势的国家和军事集团,把军事对抗的级别不断升级,终于要把武器顶在貌似虚弱的核大国的脑门上了,于是俄乌战争爆发。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以往的战争有个不同,那就是对抗双方已经再无击败和征服对方的可能,俄罗斯不可能被击败和屈服,其强大的核武库就是底气,北约也不可能被击败和屈服,况且名义上还没有下场参战,也就无所谓被击败和屈服。

按实力而言,乌克兰有可能被击败和屈服,但严格说乌克兰只是俄罗斯名义上的对手,而且击败也许容易,但使其屈服的难度超大,二战之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一个国家也许会被分裂,但是被人征服的还没有出现。

那么,这场战争会如何结束呢?

有没有可能按照前文所说的新逻辑结束呢?

中国一直建议北约和俄罗斯谈判,协商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在引导他们以新逻辑看问题,看来难度超大。

中国的军事实力正在稳步增长,我们的新逻辑也应该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军力是维护和平的力量,是威慑的力量,也是行动的力量,中国人民惹不得,惹了难免被揍,揍你也为了实现和平,我不想让你战败,也不想让你屈服,和平共处,别动歪心眼,就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252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