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科索沃战争一

发布时间:2017/8/25 14:45:36   点击数: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共计78天。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人死亡,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亿美元。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历史原因

年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米洛舍维奇命令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年,南斯拉夫联邦迅速解体。

年,阿尔巴尼亚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

年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亦先后宣告独立;

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截至年4月27日,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年,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领导人在停止波黑内战协议上签字。

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高新技术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种力量加速重组,多极化得到新的发展,但美国的“一超”地位尚未受到动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战略失衡加大,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军事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发达国家从中获取的军事优势已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扩张战略,与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统一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随着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导致双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联盟坚持反对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同时反对北约支持该地区阿族分裂势力独立和干涉南联盟内政,但遭到北约的拒绝。

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完)

欢迎点击上方“巴尔干蛋泥”







































中科白癜风微博
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lwz/133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