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地理位置 >> 电影八佰与我们的抗战
一、
知道《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去年,这部电影经过一年的审查和修修改改,今年总算可以上映了。记得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民党抗战老兵也被致敬,那一刻感觉中国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教科书上的8年抗战,从那一年开始变成了14年。
中国的抗战一直都是一笔糊涂账,14年抗战是从年开始计算的,8年抗战是从年开始算的,而蒋介石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战,则是在年12月美国正式日本宣战之后,而这时到年只有4年的时间。每场战役的战果,中国参加战争的三方各有自己的说法,有的数据差异巨大。这笔糊涂账,一直体到现在《八佰》这部电影上,电影里有很多意念化的东西,电影里自己都承认,所谓八百壮士,实际上只有多人。
据说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三次拍摄八百壮士的故事,第一次是在这个战事发生后的年,第二次是年的台湾,第三次就是去年管虎导演的这一版。看到这里就会知道,八佰壮士早已经从历史事件演变成了历史故事,就像《三国志》被写成了《三国演义》,事情还是那些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能看到这个事件的不同意义,这次的《八佰》是站在中国大陆导演管虎的角度。为区别于以前的版本,这个电影还专门拍成了技术含量最高的IMAX版,银幕更大,视野更广阔,细节更清晰,为避免被指在不同的党派站队,这个电影还非常虚拟化的借助于中国广为流传的戏剧里的赵云赵子龙,将主题转换为了“护国”。
时间过去了差不多80年,现阶段抗战似乎是中国人民最为熟悉的话题,因为我每次经过楼下的小店,他们的电视上都在播放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不大的屏幕前总是坐满了人,这是小店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现在的抗日电视剧有个外号叫抗日神剧,电视剧里极端的情节有手榴弹打飞机,徒手将鬼子撕成两半等,有将武侠剧与抗日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还有时空穿越将现代武器送回到抗日战场的科幻手法,它们是广大电视观众的最爱。但大家都知道,那又不是历史,只是讲故事而已。记得小时候看抗日故事片《小兵张嘎》,机灵的我发现里面有句台词就特别穿越,电影里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总有些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干部,这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他们头上裹着白毛巾,但总是对是世界局势把握十足,高瞻远瞩,片中最经典的台词是“日本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最穿越的台词是“那时啊,日本鬼子早投降了”。小时候我还觉得疑惑,直到几十年后,我才明白这个头上裹着白毛巾的区队长,他很可能看过《推背图》。
二、
提起抗战,中国人可谓感情复杂。中国作为一个名义上的战胜国,为熬到胜利这一天可谓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无数军人与百姓的生命,这个数字据说有万之多,财产损失更多到无法计算。《八佰》里面,借助于强行插入的国民党特派员之口,说国军到淞沪抗战那时就已经损失了70万人,根据历史记载,整个抗日战争,国军损失兵员达万之多。与电影上电视上的抗日故事不同,整个抗战可以用尸山血海来形容,就像那时激励年轻人走上战场的《义勇军进行曲》所形容的那样,血肉长城才是抗日的真实写照。四行仓库的个人的战斗故事以后,几千万人口的东西大迁移,大半个中国相继沦为战场,那时离传说中的日本投降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承受着巨大无比的生存压力,任何地方都变为战场,饥荒,疾病,随时会到来的死亡如影随形,底层百姓生活无比悲惨。
美国在二战期间拍摄过一套纪录片《我们为什么要战斗Whywefight》,作为战争动员的宣传品,其中第六集说的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中国战斗,这部纪录片向美国人民介绍了中国是个有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光辉灿烂,人民勤劳勇敢,这些美国人说的解说词后来都成了我们教科书的开篇序言。这个电影的开头还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就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国歌。那个时代,中美友好,美国是对中国帮助最大的国家。年,根据赛珍珠的原作改编,美国人编剧导演主演,好莱坞就拍摄了描写中国人对土地充满深厚感情的故事片《大地》,这些在美国搭建的场景真实细致,这些白人演员演绎的中国农民真挚动情,其实也在客观上反映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感情。
抗战已经过去快80年了,如今抗日仍然是不断争论的热门话题。就在《八佰》上映又下线修改的一年里,关于这部电影应该不应该给上映仍然争议不断,看网络上的言论,似乎仍然有个理由不给上映,就像在年向国民党抗战老兵致敬没有发生一样。一切一切的理由不过这是一部描写国民党抗战的电影,而我们从小所学的教科书上写道国党是没有抗战的,年以前,这是个刻在我们脑子里的东西,书上说那时的国党腐败无能,抗战时他们只是躲在峨眉山上,待传说中的日本投降发生后,才下山来摘桃子。《八佰》电影里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似乎就是专门来说出这些真相的,作为一个资深电影观众,看到这些强行插入的情节,这些似乎已经不是导演自己的看法,同样强行插入的,还有电影开头介绍我党抗日功绩的字幕,其实很多都是四行仓库的战斗以后好多年才发生的事情。
单纯从故事电影角度看,《八佰》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场景真实感较强,人物情感较丰满,摄影、音响、道具、化妆、特效都有极强的工业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战争片。战争片实际上是战争题材的故事片,重在讲故事,可能战争是真实的,而战争里的人物故事是虚构的,就像好莱坞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和《最长的一天》,都是说诺曼底登陆的,描写的却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这本是电影的常见手法,我们所见的战争片,里面都仅仅是战争里的故事而已。
历史上的战争故事不少,三国故事里张飞喝断当阳桥河水倒流,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岳飞传里的挑滑车,隋唐故事里的李元霸和程咬金,那些都是我们爱听的战争故事,里面的细节真实不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歌颂人物的勇敢和无畏。电影里出现了几次“小湖北”身着戏装变成赵子龙骑白马冲向敌阵的幻觉画面,还有情节里出现多次的漂亮的白马,其实这就是一个孩子心目中的战争画面,至今很多年轻人对战争的认识也还是这样的,虽然是天空是血色的,但自己是高大、正义、浪漫的,最重要而幻觉之外的画面才是真实的战争。显然当初也是这些正义和救世的幻想激励着那些美国年轻人加入飞虎队,奔赴太平洋,登陆了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将战火烧到了日本全境,才使预言中的日本投降那一天得以实现。
\
三、
《八佰》战斗的场景在上海,上战场打仗的都是“乡下人”,前面有国民党军官进行鼓励动员,后面有执法队枪毙处决后退的逃兵,这些乌合之众不管来历如何,愿不愿意,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绑架在抗战这架燃烧的战车上。电影开头就是一群乡下人穿过田地赶去保卫上海,他们没见过城市,没见过霓虹灯,没见过美女,很多人到死连女人也没摸过,而衣着整齐打扮精致的上海人都在隔岸观火。古代还没有上海这个地方,近代因为有了海权的说法海港才会变成城市,海港总是和工业文明联系在一起。在现代战争中,海港城市和工业重地更容易被攻击,那些漂亮的大楼,整洁的街道,都会在战火烧过之后变得满目疮痍,毫无价值。现代战争早已模糊了前线的概念,如果再一次爆发战争,那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无疑会遭到更大的损失。年,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爆发,南联盟遭到了北约军队连续的空袭,电力、供水、通讯全部中断,河流上的桥梁几乎全部被炸毁,当时的报纸报道,贝尔格莱德市民站到桥上组成人链保卫仅剩的桥梁,悲情又无奈,他们连敌人的面都没见过,就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就像《八佰》上这些去保卫四行仓库的全国各地的乡下人一样,他们很多人到死都还没看清楚日本鬼子长什么样儿。
年代有一部抗战电影《血战台儿庄》,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描写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电影,虽然台儿庄之战历史上被记载为大捷,是抗战史上屈指可数的胜利之战,但那些城墙下堆满战死士兵的尸体的镜头还是令人触目惊心。今天,我们轻松的看着抗日神剧,没有那种尸山血海,血肉长城的悲哀和触痛,这其实就是战争胜利带给我们和平年代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了,离不开盟国的功劳,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只得到个惨胜,所以我们才会现在还对这场战争耿耿于怀。近代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战争失败的结果毫无例外都是割地赔款,这连同为列强的德国也不能例外。日本在战争失败后失去了之前两百年对外扩张得到的所有领土,包括朝半岛和我国的台湾省、辽东半岛,现在还有北方四岛被俄罗斯占领,本土被美国驻军。战争失败后再不服气也得接受所有的惩罚,这就是这个世界自古以来的规则,因为真理就在大炮和导弹的射程之内,没人在乎你正义不正义,也没人在乎你为什么参加战争。
战争是人类之间的暴行,战争里的故事仅仅是故事而已,有些是血色的浪漫,有些是真实的残酷。不管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它们总归是不该发生的。经历过战乱的人,才知道和平珍贵,纵观人类历史,和平确实是个奢侈品。乱世人不如狗,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也许挣钱买房子娶老婆生孩子才是正途,不管这种生活看起来多么平庸无聊。
向非-09-29(本文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