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地理位置 >> 盘点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天道酬勤结硕果,春华秋实又一年。
辛丑之初,我们精心为各位奉上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总目录。
让我们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
期
作者
文章标题
来源期刊
1
张子新
北洋政府时期的驻京呼图克图制度
民族研究
1
赵欣,姚蘭
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海岸线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社会科学战线
1
胡雁
光绪中期清廷整顿钱法的努力与困境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寇振锋
甲午战争前及战时日军汉语翻译的培养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1
杜丽红
近代中国地方卫生行政的诞生:以营口为中心的考察
近代史研究
1
许赛锋
近代中日关系背景下的“同文同种”表述
世界历史
1
潘大礼
民国时期“黄花岗起义”的历史记忆
湖北大学学报
1
陈拓
书籍重刊与权威之争
史林
1
李珊
私产·市债·工潮
史学月刊
1
石晓宁
一战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过程考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
吴柱
《校邠庐抗议》名义新证与校邠庐变迁史
史林
2
李楠
丁戊奇荒前后华北乡村社会网络的重塑
清史研究
2
杨勉
宁波模式:近代中国兼顾通商与维权的尝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
黄兴涛
强者的特权与弱者的话语:“治外法权”概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运用
近代史研究
2
陈维新
清末英国租借威海卫交涉始末
历史地理研究
2
周积明,何威亚
日本与大冶铁矿“煤铁互易”史事考论
江汉论坛
2
易锐
台湾番地危机与“版图”观念演变:以年日军侵台事件为中心
学术研究
2
张洪彬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学术月刊
2
张世慧
政务活动下的债案审断:19世纪中后期地方官府与倒账案
中国经济史研究
3
章清
“有”“无”之辨:重建近代中国历史叙述管窥
近代史研究
3
唐启华
“中日密约”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
历史研究
3
洪振强
赴赛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与“中华民国”之呈现
民国研究
3
魏兵兵
公法、主权与利益:一战时期北京政府对德侨财产之处置
史学月刊
3
朱荫贵
近代上海的宁波商帮崛起之逻辑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3
戴一峰
全球视野与地方视野
国家航海
3
谢辉元
魏源经史之学的内在关联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3
许纪霖
戊戌期间文人士大夫与官僚士大夫的世代交替
史林
4
徐鹤涛
北洋政府外交经费之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4
周东华,汤方婷
从“瞽叟通文”到“瞽目启明”
基督宗教研究
4
张海荣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记》刊行过程考订
学术研究
4
王鹤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北洋海军评价的变化
军事历史
4
刘志
近代地权分配研究方法刍议
近代史研究
4
牛贯杰
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
江海学刊
4
徐志民
日本的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研究
近代史研究
4
胡铁球,陈思奇
鱼鳞图册在地权确认中的权威性与框架性
浙江社会科学
4
张礼恒
袁世凯与“驱逐福久事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5
贾菁菁
胶州湾事件前的中德交涉与许景澄“卖国”考(-)
史学月刊
5
丁雁南
近代跨国精英的社交空间:上海的总会和俱乐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5
周智生
清末川滇边区的联防与联治
历史研究
5
李章鹏
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清史研究
5
朱从兵,夏雪
晚清皇室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起步
安徽史学
5
桑兵
晚清民国知识人的知识
学术研究
5
茅海建
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
清史研究
5
赵建民
预备立宪公会与清季商法的编订
学术研究
6
程美宝
“十五仔的旗帜”:道光年间中英合作打击海盗行动及其历史遗物
学术研究
6
李玉尚
—年上海公共租界的死亡登记与死亡主因
济南大学学报
6
行龙,李全平
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
史学理论研究
6
高翔宇
黄兴进京与民元政治格局的演进
东岳论丛
6
郑彬彬,张志云
江汉关开埠与汉口国际贸易(—)
近代史研究
6
李彦昌
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再考察
自然辩证法通讯
6
刘雅媛
近代长三角邮政空间的演化
中国经济史研究
6
杜佩红
民初县官选任制度的重建
安徽史学
6
陈开科
民初中俄有关呼伦贝尔问题的交涉
社会科学研究
6
张世慧
清末“保商彩票”与商号破产清理研究
史学月刊
6
段金生
全球史视野与国家史观念:近代边疆史研究的两个维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7
姚焱超
近代“华北”概念的传承演变与时代认知
福建论坛
7
刘永连,刘旭
近代华侨华人与我国南海资源开发
南洋问题研究
7
费晟,毕以迪
近代华人移民与南太平洋地区复合生态的形成
历史研究
7
陈云霞
近代上海城市租屋设庙现象研究
史林
7
荣晓峰
近代天津行化银两制度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7
章可
清末民初“传统”的出现:概念史视角的考察
史学月刊
7
邹振环
晚清书业空间转移与中国近代的“出版革命”
河北学刊
7
李先明
五四批孔的影响及其限度(~)
复旦学报
7
宋雪
中国近代“维新”概念的建构
学术月刊
8
温程
“趋新”亦需兼顾“本土”:重审海外汉学视域下的近代乡村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8
向玉成,肖萍
从“康藏有别”到“川康有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8
严新龙
湖北咨议局的地方事务权
经济社会史评论
8
贾小叶
胶州湾事件中清政府的对俄外交
历史研究
8
娄敏,曹树基
金融、地权与财税:近代四川粮税抬垫的运作机制与环境
学术月刊
8
仲伟民,崔思朋
近代全球化过程中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8
郑伊楠
铅毒危害与近代中国妆粉业的缓慢转型(-)
鄱阳湖学刊
8
朱冠楠
市场拓展与政府缺位: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中国近代蛋粉业
清华大学学报
8
谭树林
英美来华传教士捲入东亚外交之考察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9
肖高华
“国权”与“民权”:近代我国行政违法案件“行政司法”与“民事司法”之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9
韩祥
庚子之后制钱铸造体系的规复与解体
近代史研究
9
朱荫贵
论近代中国企业的“负债经营”
安徽史学
9
蒋宝麟
清末的省界、学额与省教育经费
南京大学学报
9
陈丹
孙中山与荷马李《无知之勇》在日本的译介
广东社会科学
9
顾建娣
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驻防的恢复与重建
近代史研究
9
关晓红
晚清选官任用之标准及新趋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9
吴仰湘
重论廖平、康有为“学术公案”
中国社会科学
10
汤仁泽
《大同书》的成书年代及其思想实质
史林
10
吴起
从晚清时期的东北豆货业看日商与华商的关系
中国经济史研究
10
关永强,伍韵琛
近代中国物价指数考略
中国经济史研究
10
章成
清季新疆设督与治疆思路考析
近代史研究
10
(美)康文林
清末科举停废对士人文官群体的影响
社会科学辑刊
10
张建军
清末民初陆军军医学校考述
军事历史研究
10
左承颖
清末民初英人波尔登在华植物采集活动考述
史学月刊
10
石善涛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自由港制度的历史考察
近代史研究
10
隋丽娟,马孝鹏
戊戌年光绪帝“求医上谕”的历史考察
学术交流
11
章永乐
“门罗主义”话语的跨洋旅行
学术月刊
11
刘再起等
—茶叶贸易背景下的中俄关系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1
冯建勇
边疆议题的“外”与“内”
史林
11
屈文生,万立
全权、常驻公使与钦差
学术月刊
11
彭剑
人人皆革命党
澳门理工学报
11
许存健
太平天国时期京米筹措研究
安徽史学
11
崔志海
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与方法再检讨
历史研究
11
李欣然
中西异同视角下的“西学中源”说
文史哲
11
赵正超
重庆对日开放问题与《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研究
12
杨奎松
“问道于器”
近代史研究
12
高晞
当梅威令遇到李鸿章:西医将行于中国?
医疗社会史研究
12
陈喆
护国战争后中华革命党基层成员的境遇
澳门理工学报
12
郭红,郭嘉
清末民初广西的弹压委员与改土归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2
张亮
清末民国成都的饮用水源、水质与改良
民国研究
12
承红磊
日本与护国战争期间的南北妥协
历史研究
12
徐涛
孙中山与章太炎关系补论
广东社会科学
12
乔瑜
物种的跨洋传播与生态经验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2
彭春凌
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的交往及思想地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期
作者
文章标题
来源期刊
1
闾小波
“极端民主化”现象与中共组织形态的曲变
苏区研究
1
黄兴涛
“新文化”的出版姿态、知识构建与社会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
金伯文
《论持久战》在中共抗日根据地的阅读与接受
抗日战争研究
1
汤水清,陈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下乡青年的婚姻问题及其解决
江西社会科学
1
江沛
传媒、政争、工商业与五四运动的形成
中共党史研究
1
莇昭三
从《A报告》及《G报告》看部队人体实验
武陵学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蒋建农
红军东征与中共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
军事历史
1
朱佳木
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史学科理论建设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
吕迅
抗日战争与国民党惩肃汉奸运动
社会科学研究
1
肖红松,郭晓辉
雷霆扫毒: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烟毒治理问题研究
河北学刊
1
吴汉全
试论中共根据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李正华
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
当代中国史研究
2
董思思
从赤脚医生到仪式专家:传统知识在乡村社会中的延续
开放时代
2
敖光旭
大革命前夕粤省社会生态述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
陈卫平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文史哲
2
刘悦笛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文史哲
2
任剑涛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文史哲
2
方朝晖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文史哲
2
谭好哲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文史哲
2
魏建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文史哲
2
王先明
关于革命史的形成、建构与转向的历史思考
近代史研究
2
冯琳
国共两党对台胞抗日的声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
陈彦君
农机赋能:集体化时期农民主体性的成长及其社会效应
上海大学学报
2
黄道炫
如何落实:抗战时期中共的贯彻机制
近代史研究
2
刘爱民,赵小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兵役动员
军事历史
2
李文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当代中国史研究
2
刘本森
英美学界的中共抗日根据地史研究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3
高飞
“帝国医疗”的“飞地”:年上海华界霍乱流行与汪伪市府的应对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3
张仲民
胡适何以“暴得大名”?
广东社会科学
3
王龙飞
减租减息的演进
清华大学学报
3
陈谦平
蒋介石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近代史研究
3
黄天华
抗战时期青年党与川康军人的分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3
牛利坡
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关怀
郑州大学学报
3
刘大禹
论魏德迈使华与战后国民政府改革
民国档案
3
郭旭红
社会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规定性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3
王晨光
文教何以共谋:战后台湾学术形成的权力语境
文史哲
3
郑有贵
问题视域下新中国70年“三农”的转型发展
当代中国史研究
3
郑睿
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影界文化战线的发展脉络(—)
东方学刊
3
杨天宏
中苏建交谈判中的“顾王之争”(—)
历史研究
4
吴俊范
20世纪前半叶长江三角洲的湖泊生态与民众生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4
何先成
川陕苏区妇女运动中的政治动员路径及效应
苏区研究
4
罗志田
多重的复调:五四的特异性与多歧性
天津社会科学
4
李金铮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4
应星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4
董丽敏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4
唐小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4
李里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4
吴重庆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4
桑兵
鼓与呼:《论持久战》的舆论攻势
中山大学学报
4
姬文波
激进与徘徊: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对西欧的首次出访及技术引进
军事历史研究
4
洪煜,符晓林
抗战初期《新闻报》抗日形象塑造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4
张牧云
抗战时期中共与保卫中国同盟、美国援华会的医疗援助互动
党史研究与教学
4
孙伟
闽浙赣苏区地雷战的开展与推广
苏区研究
4
郑汕
新中国70年来边防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军事历史
4
杨力
中国现代性观念的起源:“五四”科学语境中的性话语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
4
阎书钦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近代史学刊
5
李里
“革命夫妻”:中共白区机关家庭化中的党员角色探析(—)
中共党史研究
5
霍新宾
“五四运动”一词的早期文本传播与语义演化
中共党史研究
5
黎志辉
“寻乌调查”与中共革命的微观阐释
党史研究与教学
5
阮清华
20世纪50年代上海城市人口安置策略研究
史林
5
满永
革命分寸:“简报”与广东土改的领导问题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5
严泉
民国政制危机:张绍曾内阁与年的北京政治
史林
5
万立明
闽浙赣苏区科技事业的开创探析
苏区研究
5
温小平
南京国民政府南海疆域地图编绘规范与出版审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5
严立贤
配合十九路军作战设想的流产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军事历史研究
5
陈廷湘
五四运动与近代中国先进群体救国之道再转向
四川大学学报
5
张永
一九二七年中共在武装暴动中的组织转型
党史研究与教学
5
杨华
转向与超越:美国学界的五四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
6
卞修跃
“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
湖北社会科学
6
冯琳
时期围绕出兵援韩问题的台美交涉
社会科学研究
6
贺渊
从“孙夫人”到“孙宋庆龄”
广东社会科学
6
陈碧舟,龙登高
从公茂机器造船厂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隐匿敌产”企业的改造
中国经济史研究
6
肖自力,蔡梓
多边关系框架下国民政府外交重心的转移(—)
历史研究
6
肖翔,廉昌
国际视域下新中国70年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当代中国史研究
6
萧冬连
过程与结局:年“价、税、财”改革方案研究
北京党史
6
张赛群
华侨华人捐助新中国公益事业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6
谢任
庆典中的政治:日本纪元二千六百年纪念与中国沦陷区
抗日战争研究
6
潘晓霞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的现金移运
抗日战争研究
6
侯中军
五四运动前后英国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华传播的监视与评估
中共党史研究
6
王士花
中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粮食保卫战
军事历史研究
7
韩晋芳
—年中国科技领导体制探析
当代中国史研究
7
徐炳三
贝德士论抗战时局下的中国基督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7
李彦昌
共识与分歧:民国时期“中药科学化”的由来与多元实践
人文杂志
7
金玉国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兵员工作研究
军事历史
7
杨思机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关于内蒙古民族自治问题的争论探析
近代史研究
7
邹铖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原则探析
抗日战争研究
7
王瀛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助产士的式微及其原因(-)
妇女研究论丛
7
高中伟,段文健
新中国初期中共对血吸虫病防治的社会动员
厦门大学学报
7
郑师渠
只缘不在“此山中”:京津报纸舆论对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观察
澳门理工学报
7
霍新宾
中共早期五四纪念及其内在理路
历史研究
7
欧阳哲生
作为“事件”的五四运动
中共党史研究
8
郑京辉
年工资改革中的制度构建与问题遗留
河北学刊
8
王萌
华北国策会社集团与战时日本对华北通货政策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8
张永
家庭伦理与革命伦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的伦理归属抉择
东南学术
8
戴建兵,张志永
论个人档案与当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河北学刊
8
吴志军
实证史学理念的巩固、强化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进展(—)
中共党史研究
8
董为民
伪装的“安民”:日据南京初期的难民登记
福建论坛
8
冯尔康
西南联大教授的日常生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8
尤小立
语言政治和话语权力:—年围绕“英语八五运动”的文化论争
近代史研究
8
李叶鹏
整理合理负担与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基层征收秩序的确立
抗日战争研究
8
张德明
中国共产党与对日战后遗留问题的处理(—)
军事历史
8
崔明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研究
史林
9
夏清
“词汇竞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规范表述的生成
中共党史研究
9
张朋
“人身上的血脉”:大革命时期中共党报发行网络
新闻与传播研究
9
郭玮
-年卫运河船民融入集体的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史研究
9
訾夏威
~年中国农村群众开荒形式考察
党史研究与教学
9
周利生,刘坚
20世纪20年代“反革命”话语论争研究
社会科学
9
苏圣雄
从军方到学界:抗战军事史研究在台湾
抗日战争研究
9
徐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美两国的“反赤化”问题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9
项浩男
抗战时期国民党地方武装的生存策略(-)
军事历史研究
9
袁成毅
抗战时期中共对国际阵线的划分及政策的调适与运用
广东社会科学
9
王力
论抗战内迁对昆明文学生态演变的影响
南京师大学报
9
王若茜
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9
皇甫秋实
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尝试与局限
近代史研究
10
张皓
—年印度对中国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之干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10
孟文科
北京市统一调配就业制度建立原因的再探讨
北京社会科学
10
王书吟
哺育的现代化:近代上海奶妈群体与市政公共卫生管理的历史考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0
刘超
出山要比在山清?
清华大学学报
10
李玉
从北洋到国民党“易代”的政治因果略论
广东社会科学
10
王先明
从居民到社员:城市人民公社成员的身份认同
社会科学研究
10
崔巍
从许阁森事件到“瓢虫”号事件:全面抗战初期英国对日政策及其动因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10
程朝云
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创建及早期活动
近代史研究
10
姚靓
可口可乐与特许经营:经济全球化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商业模式变革
全球史评论
10
汪海涛
南京保卫战守城官兵参战及撤离人数再辨析
军事历史研究
10
田锡全
上海粮食票证制度的创建及其演变(—)
史林
10
姜迎春
由抚恤到保险: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劳工伤残病亡救助问题探析
东北师大学报
10
张仰亮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校政策的形成及运作(—)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11
张卫东
“扩权”与“限权”: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权配置之不同方案
江汉论坛
11
王静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对西沙地缘形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lwz/2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