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地理位置 >> 三大盟友心怀异心,四大猛汉对美亮剑
大国博弈如同高手对决,攻守易势往往就在转瞬之间。
在去年的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中,我们义正词严地向美国宣告:“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同中国对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老毛病该改一改了!”;在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华时,我们开出“两张清单”,要求美国释放诚意再谈合作,不久后,孟晚舟回国;中美元首会晤时,美国主动提出为两国竞争“装上护栏”,前几天,我们看到了美国联合其他五常国家,共同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和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美国喜欢打“台湾牌”,我们就惩治支持顽固分子的台企、实行军机常态化巡航、开启全军大训练,维护国家主权说一不二。
如果说中美之间的攻守易势从去年开始,那么今年以来,这种态势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RCEP正式生效,立陶宛总统对华“认错”;随着伊朗新型卫星运载火箭试射成功,朝鲜一周两次试射导弹;随着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破百万和俄乌局势不断升级,不管美国多么不愿意面对,年已经拉开序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拜登的带领下,美国不仅没有“回来”,相反,属于美国的时代正在过去。
这种标志首先从美国三大盟友的心怀异心和四大国家对美“亮剑”开始。
首先是日本。在美国的众多盟友中,日本是“最会演戏”的国家,从经济领域来看,美国近年有三次产业链转移的构想, 是奥巴马时期,提出“TPP”协定,联合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主张将中低端产业制造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为该协定设置针对性很强的门槛,提防中国加入,但随着奥巴马的下台和成员国的内部矛盾,该协议被特朗普撕毁。
第二次是特朗普时期,主张将制造业回流美国,缓解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但该设想不仅不切实际,美国企业回国后,成本增加,供应链被破坏,少有响应者;第三次就是拜登时期,计划利用“印太战略”,和东南亚国家建立一个超级经济架构,但随着RCEP的生效,美国的设想前景黯淡。
在美国的三次产业转移中,日本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积极响应的角色,在美国退出“TPP”协定后,日本拉着剩下的十几个国家硬是签订了该协议,在美国提出制造业回流美国时,日本企业积极表态要去美国,在美国打压华为时,日本率先宣布不用华为的5G设备。日本看似是一个十分忠心的盟友。
但细看日本的动作,除了口头上响应,在行动上却止步不前,甚至为了预防美国的“经济收割”,日本各大财团交叉持股,分散资本,并在海外置办了大量的地产、房产和资源,美国在防着日本,日本何尝不时刻在提防美国呢?
当美国提出遏制中国战略并介入台海局势时,日本积极响应,并付出了大量的实际行动,比如安倍晋三所谓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比如日本在台湾岛附近的石垣岛等地加大军事部署,和美国多次在南海军演,再比如日本增加国防预算,大肆采购美国的军事装备,日本在台海问题为何如此热衷?跟他的“小算盘”有关。
日本的 国家利益是什么?是国家安全吗?不是,而是国家的正常化。二战结束后,美国在日本本土驻扎了大量军队,国家安全仰人鼻息;经济上被美国多次打压,半导体、航空、军工等领域被限制发展,高端产业链被转移到韩国;外交上和美国高度绑定,时刻以美国利益为先,日本无时无刻不想着“松绑”。
日本对美国的异心在哪里?那就是挑起中美矛盾,替美国不断挑衅中国,逼美国“下场”,随后借中国之力打击美国,在美国被打垮后,重新制定国际秩序,实现日本的国家正常化,日本的主要对手是谁?中国吗?恰恰相反,而是美国,因为美国才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制定者。
其次是韩国,在韩国政界,多名政客陆续表示:不在中美间“选边站”,去年12月,文在寅访问澳大利亚时,莫里森多次提及中国,文在寅直接把话挑明:此次访问是澳韩之间的交流,韩国采取怎样的对华立场,和澳大利亚无关。
今年1月5日,韩国执政党候选人李在明表示: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选边站”是危险且不符合实际的,韩国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掌握主导权,不需要恐惧。
在对待北京冬奥会的立场上,李在明公开表示:如果韩国看美国脸色,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随后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在对待冬奥会上,韩国不会追随美国的脚步。要知道,韩国在经济上被美国渗透很深,本土也有大量美国驻军,国防和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高,韩国能做出此番表态,殊为不易。
是欧盟。欧洲一直是美国的“大后方”,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但随着美国借科索沃战争挑起“欧债危机”打压欧元,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随着美国借“安全”之名打压欧洲企业、扣押欧企负责人,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随着特朗普时期对欧洲发起的 ,欧洲独立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典型表现为法国多次提出欧洲的“防务一体化”,主张建立一支欧盟自己的安全应急部队,默克尔曾多次强调欧盟主权和战略自主,提出“欧盟利益应当区别于美国利益”,法国今年将作为欧盟的轮值主席国,马克龙提出:法国的头等大事是建设“更具主权的欧盟”;法国“不屈法兰西”党 梅朗雄在法国政界举足轻重,进入年以来,梅兰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支持法国退出“北约”,表示不愿意和中俄为敌。
这就是美国“胁迫外交”的必然结果,有压迫就有反抗,在美国国力的不断衰落下,这种反抗将形成连锁效应,最终让美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而随着中俄伊等国的对美亮剑,这个进程将不断加快。
个是俄罗斯,据美媒报道,俄罗斯已在俄乌边境部署了约10万人的军队,运送部队的军列还在不断驶来。在前期,美国不断造谣俄罗斯的军队部署,挑起俄乌矛盾,以强化欧洲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但偷鸡不成蚀把米,在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挑衅之下,俄罗斯强势应对,派军机加大巡航频次,调集军队部署边境地区,白俄罗斯表态:支持俄罗斯在其国内部署核武器,俄乌局势一触即发。
在随后的一系列谈判中,俄罗斯向美国和北约开出“清单”,提出“安全保障协议”,近日俄罗斯正同美国、北约和欧安组织分别谈判,在美俄会谈中,俄罗斯副外长表示:绝不会屈从于华盛顿的压力,问题必须要按照俄罗斯的条件来解决,在1月10日,美俄双方进行了会谈,双方在北约“扩张”等问题上依旧没有任何妥协。
第三个拔刀的“猛汉”是朝鲜。1月11日,韩国媒体披露,朝鲜当天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不明飞行器,日本政府发布消息称,怀疑是弹道导弹。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在一周内,朝鲜第二次试射导弹;1月5日,朝鲜成功试射高超音速武器,准确命中公里外的目标。
在去年9月11日、12日,朝鲜成功进行了远程巡航导弹的试射,随后美国朝鲜事务特别代表称:谈判大门永远敞开;去年9月29日,朝鲜试射“火星-8”高超音速导弹;去年10月19日,朝鲜使用“8.24英雄舰”成功发射潜射弹道导弹,朝鲜一系列导弹的试射成功,对美日的打击和防卫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个就是中国,在近期,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领域频频对美亮剑,自辽宁舰协同南昌舰等舰队穿越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后,中国航母“山东舰”出发南海,进行军事训练;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海警船加大巡航力度,新《海警总队法》将于下月1日生效;在南海问题上,中俄双方军事合作不断深化,“海上联合—”军演极大震慑了西方势力。
在经济领域,我们的RCEP不仅打破了美国所谓的“经济封锁”,还将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吸纳进我们的贸易圈,我们和伊朗等中东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石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不断冲击美元霸权;在外交领域,我们和东盟的友好关系不断升级,一带一路进展迅速,中国的“朋友圈”正不断壮大。
在去年,美国 智库兰德公司曾发布一篇报告,名字叫:保持克制。该报告建议美国应当迅速从东亚地区撤离,因为美国已经无法在东亚保持战略优势,在东亚的战略投入只会加速美国的损耗,同时该智库称,美国无力阻止中国统一,应避免和中国武力对抗。
但美国显然没有采纳兰德智库的建议,反而不断加大在亚太和印太地区的投入,那么美国能扛多久呢?先看一则数据,根据路透社报道,美国1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突破万人,打破了全球单一国家单日新增确诊数的世界纪录。就在1月3日,美国新增确诊数同样超百万例,达万例。
在国内经济恶化、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在盟友离心离德、心怀异心的情况下,在中俄伊等国纷纷亮剑的情况下,美国霸权的时代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