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ldquo红色故事我来讲学好党史悟
主讲人:韩瑜
传媒学部级新闻学专业1班
预备党员
年6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伸出一根手指头震惊了全世界——中国军队裁减员额万。“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中央军委正确判断世界总体发展趋势和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世界局势:战争还是和平?
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翻开世界近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人不寒而栗。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大约0万人死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更久,大约万人死于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备战,全民皆兵,这一切只为了应对有朝一日可能爆发的战争。
直到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对世界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冷静思考,作出了重要判断: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是可能的。
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鲜明地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3个月后,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就这一问题作了精辟阐述。他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
接着,邓小平分析了两个超级大国不敢打的原因。
一方面,苏美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也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因此谁也不敢先动手。
另一方面,苏美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
虽然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战争的危险还存不存在呢?通过分析,邓小平得出结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
但同时,他又指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是不希望战争的。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苏美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
所以,虽然世界很大、很复杂,但真正支持战争的人没有多少。人民需要和平。
此外,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这种形势。
最后,邓小平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正是基于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作出重大调整,即从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
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如何正确处理军队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一直是中央军委和邓小平关心的重大问题。
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分析了战争与和平问题后,话锋转向了军队建设。
“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他说,“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的讲话让与会的高级将领们陷入了沉思。这番话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邓小平曾多次谈到军队建设要服从整个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思想。
在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他说:“国防的现代化,只有建立在国家整个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在年3月召开的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更加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我们的方针。如果能够节省出一点用到经济建设上就更好了。”
的确,新形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比拼,更多地体现在综合国力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国防建设就会失去依托。因此,军队必须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自觉地在这个大局下行动。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邓小平明确提出军队要一心一意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并在年6月4日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军队“要忍耐”。他举重若轻地伸出了一根手指头,作出了裁军万的重大决策。
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才真正走上了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轨道,踏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分享感悟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感悟革命先辈的情怀,找寻社会发展的规律,思索开展工作的方法,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和前行动力。
“即使战争爆发,我们也要‘消肿’”主讲人:郝淑芬
传媒学部级新闻学专业1班
预备党员
年11月1日,当人们还沉浸在一个月前的国庆35周年大阅兵的自豪和喜悦里时,全军各大单位领导已经集聚在位于北京西郊的京西宾馆。
在中央军委召集的座谈会上,望着在座的高级将领们,邓小平缓缓地说:“从哪里讲起呢?”像是在问各位将军,也像是在问自己。“就从这次国庆阅兵讲起吧。我不是讲这次阅兵如何,这次阅兵是不错的,国际国内反映都很好。”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我说有个缺陷,就是八十岁的人来检阅部队,本身就是个缺陷。这表明我们军队高层领导老化,这种状态不改变不行。”
怎么改变?只有“消肿”,大幅度地裁减部队员额。
其实,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就有的心愿。
早在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一针见血地用“肿、散、骄、奢、惰”5个字形容军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他把“消肿”作为军队整顿的首要任务。因此,他在这次会议上决定3年内将军队总定额减少万。
但是,“消肿”并非易事!
年11月,“四人帮”发难,开始了全国性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落难,军队整顿被迫中断。
年,刚刚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再次提出军队“消肿”问题。
此后,在年3月召开的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消肿”。他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他强调:“军队要提高战斗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消肿’不行。”
从年到年,邓小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精简了多万军队员额,军队规模由多万人变成了多万人。
但是,这个数字依然十分庞大,相当于美国军队规模的两倍。中国军队堪称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更严重的是机关庞大,官多兵少,官兵比例为1∶2.45,平均一个军官只领导两个半士兵。而当时,世界上几个军事大国的军队官兵比例分别是苏联1∶4.56,美国1∶6.15,联邦德国1∶10,法国1∶17。
怎么办?继续裁!即使战争有朝一日爆发,也要“消肿”。
于是,年6月10日,全世界的电波都在传递着由新华社发来的一条消息:“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万。”
世界震惊了,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中国。
赞叹的人说:“这一决定会对世界和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将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质疑的人说:“一年之内裁军万,那只是一个梦想、一种姿态、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
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中国军队总员额的1/4啊!有些领导人担心这么大规模的裁军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
为此,邓小平生动而风趣地说:“虚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击运动员身体很重,但是不虚,虚就不能进行拳击。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他又坦然地说:“这(精简整编)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哪!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交给新的军委主席。”
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发《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
在全世界的注目下,“百万大裁军”大刀阔斧地展开了。
这一年,中央军委所属的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原总后勤部的机关人员精简了近一半;原有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个……最终,全军官兵比例达到1∶3.3。
至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由.8万减少到.5万。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大裁军顺利完成。
在百万大裁军中,广大官兵积极响应军委号召,以实际行动落实军委决策。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兵员减少了,但是精干了,战斗力增强了。
百万大裁军是一个创举。它不但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而且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世界舆论的一致好评。正如各国媒体所评价的,大家都在谈裁军,可是只有中国人言行一致。
在这次大裁军的基础上,年9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
到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完成。
3年9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再次郑重宣告:5年前再裁减员额20万。5年底,我军圆满完成20万人的裁减任务,军队规模保持在万人。
精简后的人民解放军以崭新的面貌,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目标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
分享感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了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要做好学习成果转化工作,切实担负起属于我们的历史使命。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主讲人:刘媛丽
传媒学部级新闻学专业1班
预备党员
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点燃了海湾战争的导火索。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迅速陈兵海湾,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
8月7日,美军下达了第一道在海湾部署作战部队的命令,开始了“沙漠盾牌”行动。
3周内,美军便在海湾地区部署了7个旅、3个航母战斗群、1个战略轰炸机中队、14个战术战斗机中队、4个战术空运C-运输机中队和1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此后,美军仍不断增兵,至开战前总兵力达到54万余人,其余多国部队向海湾投送的兵力还有20多万人。
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43个师和1个特种作战部队,兵力54万余人,坦克4多辆,装甲输送车辆,火炮3门。
年1月17日拂晓,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始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
经过42天的战斗,多国部队共俘虏伊军6.2万人,击毁或缴获坦克辆、装甲输送车辆、火炮门。多国部队方面共有人阵亡、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武器的打击精确度空前提高,作战的突然性、立体性、机动性、快速性和纵深打击的特点十分突出。
之后爆发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都给世人带来很大的冲击和震撼,并引起诸多反思。
新军事变革正在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启动新军事变革的国家,也是在军队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年以后,美国相继实施了“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新的《国家太空政策》,这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开始从地球向太空拓展。
欧洲各主要国家自年开始实施“尤里卡计划”。90年代初,法国提出武装力量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常规武器和空间侦察系统;英国成立地面指挥信息系统作战需求办公室,统一规划现场探测器材、通信设备和各种指挥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力压缩兵力规模,但战斗力逐步恢复并快速提升,还着手组建空天防御司令部和战略核力量司令部。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严峻形势面前,中国何去何从?中国军队何去何从?
年1月,中央军委对新时期我军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新的调整,确定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
军事战略方针历来被视为军队作战和建设的“纲”。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新的调整,对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到年,重点是压缩规模、优化结构和发展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今后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第二步到年,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努力,到21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年科索沃战争和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委又多次研究如何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一概念,要求全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全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这次会议指出:目前正在发生的新军事变革,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其核心是信息化。这场变革给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中国提供了历史机遇。
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错过这一机遇,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要实现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目标,全军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陆、海、空、二炮等各大兵种都结合自身特点,制订了精兵强兵的规划方案。
陆军优先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和信息对抗部队,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的作战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突出发展海上信息系统,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进一步提高。
空军着眼于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信息化空中作战力量,减少作战飞机总量,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二炮兵着眼于建设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加快提升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水平,建设灵敏高效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得到空前提高。
分享感悟
纵观百年画卷,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的史诗。
文中故事选自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春天的故事》
名言金句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邓小平
END排版:郝淑芬
校对:高天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