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下一场战争怎么打ldquo战斗民族
在世界军事领域,美国往往是各类新技术的“执牛耳者”,经常比其他国家快一步,不过同为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其实也不乏勇于探索的精神。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近日表示,俄罗斯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能够独立作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俄媒也称,近年来俄罗斯加强了对战斗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准备在年前,组建能够遂行作战任务的机器人部队。首批正式编组的机器人部队,将是已经在红场阅兵中公开展示过的“天王星”-9型。
“天王星”-9无人战车于年公开,战斗全重10吨,装备有2A72机关炮、4枚9M-1反坦克导弹、6枚云爆火箭筒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如果需要面对空中威胁,可携带4枚“针”式防空导弹。据俄方称,控制员可在米外遥控该车进行作战。
该型无人战车问世后,身为中东“土豪国”的阿联酋很快产生了引进意向,其对于资金富裕但又人力不足的国家来说,有相当的吸引力。而且俄罗斯方面还宣称,“天王星”-9已在叙利亚战场大量运用,仿佛“地面作战无人化”的大潮将由俄罗斯拉开帷幕。
然而客观来说,无人战车一类的装备还很难说是一种成熟的产品。非常明显的佐证是,俄官方虽然宣布“天王星”-9已经用于叙利亚实战行动,但从未高调展示其实战表现,难以证实所谓的“出色效果”。要知道,一款新式武器若想获得潜在买家的认可,最直接且最有说服力的办法就是拿出实战表现。
举个例子,土耳其的TB-2无人机并非高端产品,但由于土耳其积极地将其用于中东战事,并展示了不少战果照片和视频,因而得到了不少海外订单。相比之下,作为苏俄军机出口拳头产品的米格-29战斗机,由于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等战事中表现不佳,导致部分国家对其进行了减购甚至是退订。因此,现代军贸活动中,实战表现对一款武器能否获得订单有着重大作用。
另外,现有技术条件有限,对机器人打地面战的制约还很大。别的不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成本和驱动技术,比战斗机器人都要有优势,但直到今天,无人汽车仍未在各国获得市场认可。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无人汽车按部就班地行驶、停车、加减速等操作并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应对无法预知的意外情况,比如旁边突然有其他车辆超车、红绿灯出现故障、前方有人突然横穿马路……等等,人工智能对这种情况的识别和处理方案还很不成熟。
俄罗斯软件产业的实力一般,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上更是没什么影响力,这意味人工智能驱动的“天王星”-9恐怕很不可靠。至于采用现有的遥控手段进行操作,技术门槛倒是不高,但是一旦操作信号被干扰或者切断,战斗机器人极有可能失灵,甚至连控制权都被敌方夺去。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天王星”-9与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歌利亚”遥控战斗车有点相似,通过遥控操作来执行危险任务,避免人员伤亡。这种思路是没问题的,但与真正的“无人操控,自主作战”还很远很远,这大概也是中美等国对无人战斗机器人兴趣寥寥、不敢轻易尝试的一个原因……
在无人机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天王星”-9即便装备了便携式防空导弹,也很容易被射程
外的察打无人机直接“点名”。无人机凭借居高临下的压倒性优势,实战价值远高于“天王星”-9。由此想来,这款装备究竟有多大意义,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