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首度承认轰炸我驻南使馆中情局情报总监语
据国内媒体的消息,美国中央情报局情报总监乔治·特尼特在一次情报部门听证会中承认,当年是中情局有意选择了南联盟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此时被媒体报道后,证明了美国当年提出的“误炸”,显然是彻底的谎言。发生在多年前的南联盟大使馆一事直到现在还令很多人记忆犹新,当时播出的新闻画面还停留在很多人的回忆中,毕竟这件事发生的太突然,令大家措手不及,同时也让很多人感到愤怒。
众所周知,驻外大使馆不是一般的机构,而是代表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对待一国的驻外大使馆,实际上体现着一国对另一国在某一个时间段的真实态度。年,北约方面无视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悍然对南斯拉夫发动了大规模轰炸。在这一时期,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也受到了波及,被美军扔下的5枚导弹炸毁。三名记者身亡,还有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
事后美国方面称是“误炸”造成的,但这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开始惯用的借口,即使是几岁的小孩子也不会再相信了。更何况这件事发生在世纪之交,当时美国的武器装备水平已经比二战时代先进很多,完全具备精确攻击目标的能力,根本不存在“误炸”这一说。美国的这一态度实际上也是当时国际社会真实状况的写照。
经过了90年代初的国际变局后,莫斯科实力明显削弱,已经无法在同华盛顿形成对峙和僵持之势。此时美国才算是“放了心”,正式坐上了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交椅。在这种缺乏其他制衡力量的大背景下,美国领导的北约实际上就成了国际上“横着走的螃蟹”,联合国没办法阻止北约的军事行动,国际法也约束不了北约军队。
因此美国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动作频频,而且几乎所有的动作都表现出了一种完全不把别人放到眼里的态度。对于这一情况,欧洲国家也是心知肚明,在这一阶段,北约组织快速扩张,不少国家纷纷加入了北约组织,其中也包括东欧的多个国家。北约组织从二战结束以来,第一回将自己的势力范围真正延伸到了东欧。
面对这一情况,莫斯科方面虽然有心反击,但实在是面对国内的各种困境,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俄罗斯方面选择了同美国保持友善的沟通,在不涉及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尽量采取让步的态度。在这一大背景下,南斯拉夫联盟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靠山,因此北约以科索沃问题为理由发动战争后,南斯拉夫几乎孤立无援,最终北约军队进入了南斯拉夫,造成了后来的分裂局面。
相比与这些历史背景,其实人们怀念的还是三位记者,以及被炸的大使馆。据悉,此事发生后,美国一位名叫威廉·班尼特的前中情局特工,在一天晨练的时候被暗杀。后来媒体报道后发现,此人疑似是轰炸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背后策划人,显然这一切并不简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