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行走拉德米洛的书店塞尔维亚
刚降落贝尔格莱德机场,我就搭车前往塞尔维亚的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NoviSad/НовиСад)。晚饭后,我趁着天没全黑,在这座多瑙河畔的宁静老城里闲逛。
诺维萨德的夜晚
我没有看地图,就漫无目的地瞎走着。走过一个剧院前,被门口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海报吸引过去。
诺维萨德青年剧院
这是个从马路上看不起眼的剧院,剧院大厅内有个不起眼的书店。我正要转身离开,书店的老板走出来叫住了我。老板是个白发但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问我从哪儿来,招呼我进书店看看,说他有中文的书,我倒是好奇,于是进了书店。
但这家书店好像并不符合我们对书店的常规印象,进门没有应如对联般的“要想成功的多少个秘诀”和“富人的多少个习惯”的畅销书堆,而是一个随性装饰的儿童图书区。右手边各种旧书散漫地放在几个风格并不统一的老书架上,有些散落在地上,这些书大部分是关于文学名著和一部分关于东正教的。左手边倒稍微有一点书店的样子,各种新书被整齐地放在柜子和架子上,有简单的分区:哲学、文学、历史……但走道极其狭窄,要想翻阅靠里面书架上的某本书,必须侧身,为了避免把书碰到地上,甚至最好取下背包、脱掉大衣,仿佛书籍才是这个区域的主人,你得轻手轻脚地进入这片领地,生怕打扰到了它们。
青年剧院里的书店
老板把他提到的书递给我,是一本中文的介绍诺维萨德的旅游手册。我告诉老板,想要找一些书,能了解塞尔维亚人民真实生活和文化的书,而不是从你的茶水间旁边那个角落找出来的旅游手册。老爷子眼睛一亮,带我穿进一个角落,兴奋地一口气拿了好几本英译本的书,给我介绍了作者和大致内容,我选了其中两本。
因为找书的话题,我们从塞尔维亚聊到中国,又聊到两国之间的故事,他问我喝茶还是咖啡,愿意邀请我坐下来跟他还有在店里的老朋友一起聊天。我说我乐意喝一杯茶,但明早要动身去趟苏博蒂察(Subotica/Суботица,离诺维萨德不远的北部边境城市),明晚回来一定来书店看看。听完我的承诺,这位穿着随意的老爷子,颇为绅士地走过来跟我握手,说:“我叫拉德米洛(Radmilo),明天见!”
拉德米洛和他的朋友
第二天傍晚,我从苏博蒂察回来,汽车站出来,在路上买了点糖炒栗子,就直接奔向拉德米洛的书店了。虽然昨天第一次来店里,但今天已经倍感亲切。看到我,拉德米洛很开心,向我介绍店里的他的一位东正教神父朋友。一位来自诺维萨德不远的古老小城教区的神父。
拉德米洛的东正教神父朋友
拉德米洛手指一挥,说昨晚给我承诺要请我喝杯茶,于是他拿出一个上面印着中国国画的马克杯递给我,说给中国的朋友沏茶要用中国元素的杯子。
我们坐下喝着茶,聊着天,从柏林墙倒塌聊到科索沃战争:30年前两德统一时,拉德米洛正好生活在西柏林,当时他骑着自行车被朋友吆喝到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凑热闹,跟着人群爬上了墙顶,还被西德领导人拿着话筒喊话嘱咐注意安全;20年前科索沃战争,他已经回到了诺维萨德,北约对这个当年南联盟的大城市实行无差别轰炸,诺维萨德在多瑙河上的三座桥都被炸毁,一位拉德米洛的朋友当时正从桥的一头下班回家,最终被炸断了双腿。
拉德米洛书店楼上的储物间
拉德米洛继续聊着:曾经一位谈吐优雅、气度不凡的客人来过书店里,与之攀谈后,惊叹对方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乔装化名后的前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拉多万·卡拉季奇(RadovanKaradzic)。在此之前,我对卡拉季奇的唯一印象就是”战犯“,但听了拉德米洛对他的认识后不禁好奇,当年要是卡拉季奇没有走向政治生涯,而是选择本职做医生或者当个文学家,那历史会不会改变,而历史对他的评价也应该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拉德米洛的又一个朋友来了。弗拉达,当地的建筑师。但我更愿意称他为一位梦想家。
佛拉达
弗拉达喜爱思考,热爱哲学,崇尚人的意识强于一切。他说,从小就希望长大后能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比如支教、义务医生或者其他志愿者。但哪知后来国家动荡,最终觉得一份安稳的工作、养活一家人,才是最实际的。
拉德米洛的书店,不止是书店
说到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弗拉达说谁能说准不久后,海平面会不会真的上升,诺维萨德会不会变成一座岛。我还来不及去想象这种沧海桑田的悲伤,拉德米洛就从容地打趣道”要是这样,那到时候我们就邀请你过来过夏天!“
拉德米洛在他的书店
一晚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拉德米洛说,明天他不在书店,一早就要去贝尔格莱德办事。我说很巧,我明天也会离开诺维萨德去贝尔格莱德。于是我们说好,又相约贝尔格莱德。
多瑙河畔的诺维萨德
刚到贝尔格莱德的酒店安顿好,就接到前台的电话,说我有一位特别的客人,于是我猜到是拉德米洛到了。可爱的老爷子拿着一朵花来,说是首都的见面礼。
接着,他带着我在贝尔格莱德的老城区逛着,耐心地挨着介绍历史,我们几乎走遍了中心的每一家书店。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家古老房子里的叫GeceKon的书店。这家书店已经是塞尔维亚的文物建筑,虽然地处贝尔格莱德最繁华的大街,但这个书店的气息让我想到了拉德米洛的书店。
店员们告诉我,他们目前最畅销的书里,有一本是来自中国作家的。这位中国作家在阅读塞尔维亚语经典百科小说《哈扎尔辞典》后,对塞尔维亚心生向往,于是追寻小说里的情节和地点探访塞尔维亚,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游记。这些塞尔维亚朋友们说,这对于他们本地人来说,也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作品。两个国家之间,还能以这样的形式联系在一起。
拉德米洛和他的朋友在百年老书店里
晚饭后,我们散步到了城墙边,城墙下是穿城而过的萨瓦河(多瑙河的支流),我们悠闲地吹着风、看着河上的船。我告诉拉德米洛,这让我想到小时候,我的爷爷每天晚饭后带我去江边看船的日子。
贝尔格莱德
临别时拉德米洛问我,那天怎么想到走进剧院看看的,我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谢谢普希金!”老人笑了,”还是书,让我们相遇相识。“
温暖的贝尔格莱德
告别了拉德米洛,回到酒店,翻开从他书店买的书,“年8月的一天下午,两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坐在贝尔格莱德的米哈伊洛夫大公大道上的‘TheKolarac饭店外..."。眼熟的饭店名字,打开地图一查,不正是拉德米洛带我去吃晚餐的地方吗。
Serbia????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