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5/25 12:53:21 点击数: 次
日本和德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至今仍然受美国的管制,都是非正常国家。也就是说,美国是他们的共同主子。但在对对主子美国的态度上,日本和德国截然不同。日本每年向美国交纳亿美元的天价保护费,美国说东日本不敢往西,屁颠屁颠看美国脸色行事,生怕得罪了美国,给人一种十足奴才相;而德国非但没有按美国的要求把军费比例提高到GDP得2%,反而逐年下降。敢大声说“不”,在许多国际重大事件上,善于和美国叫板,甚至对着干,给人一种霸气十足的感觉。最近,德国和美国又杠上了,并且产生了一个网络热词——滚弹。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据俄罗斯《消息报》8月10日报道称,因德国总理默克尔没有满足特朗普的要求,不愿将北约军费开支提高到德国GDP的2%,北约总司令格雷内尔威胁要将美国(在德国的军事)基地转移到波兰。格雷内尔的此番表态就招致了德国强烈反弹。德国在野党左翼党议员迪特巴尔奇对此强项回应:撤兵时别忘了把部署在德国的核弹也带走——滚弹,走人,一体进行!同样时受美国管制的国家,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主要原因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德国以欧盟为依托,事实上已成了欧盟的领导者,而欧盟和美国之间是竞争和对抗的经济体;日本则不然,对美国的依赖性非常强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成立后,欧元对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构成了较严重的挑战和威胁。美国为此还发动了一场科索沃战争。而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的双引擎,当然对美国有种天然的抗拒。欧盟和美国的摩擦不断。德国和美国之间具有显著的四大矛盾。美国为了挖欧盟的墙角,也是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唆使英国脱欧就是第一步。其次,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在亚洲的驻军情况有所不同。在北约内部选择的余地比较大,而在亚太选择的余地比较小。特朗普上台后,在同盟国内部也是重新签订游戏规则。比如向盟国收取的“保护费”,要求北约成员国所承担的军费比例(保护费)必须提高到GDP的2%,德国非但没有提高反而逐年下降。然而北约的成员国多地域比较广,即便在德国不驻军,也有国家争着抢着请求美国去,比如波兰。这就意味着美国的选择性比较大,离开了德国对北约的整体防御不受影响;但日本的情况则不同。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只在日本和韩国有这军,美日同盟之间的依赖性唯一性较大。也就是说,美国要实现他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目的,离开日本是不行的。最后,这是德日两国的领导人的风格和秉性有关。比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几乎就不是一个频道上的。默克尔当总理十几年来,创造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刚柔并用外交策略,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威望。特朗普虽是大国总统,但他在默克尔面前还是小字辈;而安倍晋三则相反,他不择手段巴结美国几任总统,是有很大的政治野心的(投机)——就是为那个和平宪法的修改成功,是日本成为正常化国家。而德国在这方面无所谓,即无求于美国。所以两国领导人对美国的态度肯定是有区别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linkencar.com/lsyg/270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