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不怕歼20时刻再现美国官员瞧不起

发布时间:2025/2/19 16:47:00   点击数:

美国"TheWarzone"网站于本月23日发文,特别探讨了中国的"轰-20"隐身轰炸机对美国空军的潜在影响。文章指出,随着隐身无人攻击机的不断涌现,相关技术门槛已无法阻挡中国空军的发展,因此"轰-20"的出现似乎指日可待。

尽管如此,美国空军已经操作隐身轰炸机近30年,不久前还一举派出12架B-2A进行露面展示实力,并且推出了新一代B-21轰炸机。因此,作为后来者的"轰-20"似乎并不足以引起美军的过度担忧。

具体而言,鉴于中国军方频繁地对隐身战略轰炸机发出的信号,以及攻击-11在珠海航展上的引人注目表现,甚至与歼-20、轰-20、直-20齐名,美国空军推断轰-20将很快亮相。

攻击-11出色的隐身结构和飞翼构型,确实可能成为“轰-20”的技术基石,但其是否能达到美国空军所认为的“不如几十年前的B-2A”的水平,尚难预料。上世纪80年代,美国空军率先将隐身理念应用于战机设计,并在10多年后推出了B-2和F-22。

尽管由于苏联突然解体,这两款隐身战机未能发展到巅峰,但仍然是当时全球最顶尖的机型。

年的科索沃战争见证了B-2A首次亮相实战,这段历史深深烙在国人心中,时光流转,25年过去,依旧难以忘怀。而“轰-20”肩负着巨大期望,渐成为国产军事装备崛起的象征,这其中不无因果关联。

与之相比,普通民众对于F-22A印象不甚深刻,尽管“歼-8大战F-22”等历史事件曾引发过轰动,整体而言,它仍稍逊一筹于B-2A。有趣的是,时至今日,B-2A和F-22A所面临的命运可谓异曲同工。

前几年,F-22A曾传出准备复产的消息,曾一度沾染着“全球首款批量生产隐身战斗机”的光环,地位显赫无比。然而近年频繁传出准备退役、软件升级成本高昂、难以承受等消息,其风光早已消逝。

B-2A至今仍是全球唯一在役的隐身轰炸机,但B-21已在研制中,美国空军计划未来使用B-21取代B-2A和B-1B,只保留B-52和B-21。换言之,B-2和F-22经过20多年的使用,由于设计老化和产量不足等问题,升级变得困难,已严重影响其服役效能。

美国空军也已准备了替代型号,它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更为重要的是,在年之前,中国航空工业并没有发展出隐身战机,但歼-20首飞后,仅用了短短5年便完成试飞,到年已成为F-22A仰望的对手,如今更是彻底超越了它。

现如今,中航工业的技术实力更加强大。涡扇-20引擎在攻击-11和运-20B上的应用为“轰-20”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预计其研发成熟时间将会更短。以歼-20超越F-22A为例,拥有后发优势的“轰-20”在技术上不可能落后于B-2A。

有趣的是,就像F-35相比F-22大幅度缩小体型,使得在面对歼-20时单机性能劣势显现一样,B-21相比B-2的尺寸明显缩小对于中航工业来说,这又是一个珍贵的战略机遇。

毕竟中美相隔万里,即使美国借助盟友提供的基地,仍然必须面对大海的阻隔,而重型战斗机/轰炸机在这种情况下的价值不言而喻,否则前几年也不会有复产F-22A的惊人言论出现。

美国空军或许对“轰-20”的首飞并不感到担忧,因为即便明天首飞,要使其真正具备作战能力并量产,至少需要6到8年的时间。尽管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挑战,但近期并未出现大问题,这或许是他们不担忧的真正原因。

眼下的重点在于,中航工业正全力以赴提升歼-20A的服役数量,甚至计划开发“歼-20B”,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对于未来几年可能构成致命威胁的“轰-20”,目前似乎还无法具体管控。

得益于强大的航空工业支持,F-35的产量虽然曾延误多年,但却表现相当不俗,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歼-20带来的压力,也奠定了美国空军敢于退役F-22的基础。B-21的首飞一再延迟,因此要预测其何时能够正式服役仍是一项困难任务。

倘若中国推出“轰-20”,趁着B-2A老旧不堪、B-21尚未投入使用的时机崭露头角,那美国空军的处境将变得相当艰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syg/276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