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7/4 14:03:35 点击数: 次
由于世界大战的因素欧洲列强遭受了相当大的创伤,而作为“军火商”角色的美国大发战争财,并且成长到如今世界老大的地位。在如今世界大势下外表看欧洲列国作为美国小弟唯命是从,殊不知在美国的羽翼下被压抑地无比尴尬!年中东战争形势图: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起因是英、法两国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于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也介入其中,迫于各方压力,英、法两国于11月6日被迫停火,以色列随后也撤出西奈半岛。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真正开始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苏联解体使得欧洲各国不再有求于美国,此外东欧经济的破产使得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填充到了西欧的工业体系中,此外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德法开始迅速推进欧洲一体化,很快欧共体就进化成了欧盟(年),之后不久欧元诞生(年)。对美国人而言,这意味着欧洲与美国原本带有从属性质的关系彻底宣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拥有3亿~4亿工业人口的发达正治经济体,其体量与美国不相上下,对美国的霸权地位这意味着什么,自然谁都清楚。然而在欧洲固有的缺陷下,这个机会欧洲人最终还是没有利用起来。欧盟各国的各自为政与政客的短视,成了欧洲最大的短板之一。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德国是最主要的推动者,与两次世界大战时的情况相同,德国急切希望控制巴尔干半岛,以打通从柏林到中东产油区的陆路通道。然而德国人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战后数十年的“依赖”模式,使得欧洲自身的军事实力根本无力支撑一场科索沃级别的局部战争。唯一的解决方法只能是把美国人拉进来。科索沃战争最终的结果是,战争彻底脱离了德法的控制,在美国的主导下不紧不慢地进行,持续的时间远大于欧盟最初的估计,最终导致欧元大跌,美元大涨,大量西欧资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流入美国资本市场,从而最终成就了美国的信息产业技术革命。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萨达姆政权企图在石油贸易结算中引入欧元来替代美元,利益受损的德法两国第一次明确站在美国人的对立面上,但正治表态终归抵不过美国的真枪实弹,欧元再次受到严重冲击。而年利比亚战争几乎可以说是科索沃战争的翻版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从德国换成了法国,除此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是年的历史重演。如今欧洲在面对美国时始终都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遇:内部的粉裂,高福利与反战叠加的正治正确,以及经济衰退几方面的因素使得欧洲始终缺乏足够的军力投送能力。因此他们必须在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人合作,在美国发动对外战争的时候欧洲国家多多少少都要派兵参与,这其实就是以“参股”的形式来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海外利益,而这又给自己带来了大量的孔不袭击和难民的威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linkencar.com/lsyg/280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