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49年金门战役,为何解放军会全军覆没

发布时间:2021/7/1 20:23:34   点击数:
儿童白颠疯如何确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181117/6652481.html
金门战役检讨

作者:刘亚洲

纪念我亲爱的爸爸、华东野战军21军老战士刘建德。──作者题记

一、意义

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

我军历史上虽有湘江之战、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皖南事变等惨重损失,但均非全军覆灭。年以前,我军驰骋陆地。敌强时,我避而歼之;敌弱时,我聚而歼之。年我军始下海进攻岛屿,乃全新课题。海岛作战,胜则全胜,败则全没。这一作战特点直至今日仍颠扑不破。

金门战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金门战役虽战于一隅,却影响全局。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无金门之战,便无今日台湾。中国命运至年走到重要关口。解放军横扫中国如卷席。美国人已抛弃了蒋介石。当时,国民党军一部在西南,一部在海南岛,一部在中越中缅边境,台湾实际是个空岛。胡琏认为:台湾岛上总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且“官比兵多,枪比人多”。

我揣测毛泽东的“庙算”:克闽境后,扫荡金、厦诸岛,尔后效郑成功、施琅故事,在福建造船,千帆竞渡,直取台湾。

下台湾后,再回头收拾西北、西南山河。倘若如此,历史将改写。但毛泽东是一位大陆战略家。他可在陆地上将蒋介石八百万精锐鲸吞,但金门战役却败了。与其说败给蒋军,不如说败给海洋。

自那以后,悠悠五十载,解放军兵锋再未染指台湾海峡。年10月27日金门战役获胜的消息传到台北,蒋介石流了泪。他太需要一次胜利了。他太知道金门战役的意义了。他说:“这一仗我们全胜了……台湾安全了。”金门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它位于大陆边缘,北与马祖毗连,构成两栖性的边缘地带。

金门是台湾的桥头堡。蒋介石说:“无金门便无台、澎;有台湾便有大陆。”历史上郑成功、施琅攻取台湾,都以金、厦为出发地。金门在敌手中,进可封锁内陆,退可屏障台湾。金门若在我手中,台湾海峡的交通线便面临极大威胁。台湾顿失前敌。大军渡海,朝发夕至。就是到今天,欲解决台湾问题,仍首先要解决金门问题。

金门战役奠定了国民党经营台湾的心理基础。蒋介石是旧军阀的克星。毛泽东是蒋介石的克星。说什么“胜不离川,败不离湾”,我的评介是四个字:“逢毛必输。”内战二十年,生生锻出一支铁军。共产党无一地而夺天下。国民党坐天下而失天下。共军打国军,左右都是赢。国军打共军,横竖都是输。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心理优势崩溃于零。至年,更是士气土崩,精神瓦解。一败如水。在这种情况下,金门战役象一针强心剂,注入国民党濒死的肌体。这个党又活过来了。

五十年来,国民党认真汲取丢失大陆的教训,励精图治。台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台湾,经济独秀于世界之林。军事赖美国撑腰,也不乏看家的本钱。政治满盘西化。已成为我心腹大患。蒋经国认为:“金门战役是国民党的转折点。”

胡琏说:“金门战役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台湾有人把金门战役比作中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道理正在于此。两相比较,确有相似之处:赤壁有宽阔的江面,金门有宽阔的海面;赤壁之战是以弱胜强,金门之战总体上也是以弱击强;赤壁之战后中国三分,金门之战后祖国统一被阻挠。民进党上台后,继续接过“古宁头精神”的接力棒。

吕秀琏称:“古宁头大战,两岸变两国。”民进党的一个杂志说:“金门之役,过去诸种意义都还在,今天则增添了新的意义:它是由中国中华民国过渡到台湾中华民国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价值永远没有褪色。”我曾访问金门,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金门扮演的是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研究金门之战的意义。江主席说:“台海必有一战。”金门战役,我军是以陆地为基地,渡过一个海峡,到一个岛屿登陆作战。当时我军将领只看到这是由岸至岸的水上运动,认为是由此岸到彼岸的运动作战,如同对大河大江的渡河攻击一样。而实际上,金门之战是一次两栖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与我将来解放台湾的战争模式是一样的。

台湾是放大的金门。二十八军是缩小的我军。金门之战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论得失。金门战役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今天仍不同程度存在。时光虽不能倒流,历史却可以重演。唯有认真吸取金门之战血的教训,才能在未来的台海决战中稳操左券。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我军应加强对败仗的研究。胜利有一百个父亲,失败是一个孤儿。我们对金门之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27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