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拍摄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秘书处大楼)
我在半个月前的文章里谈了一次德国,之后的两周跑了题,如今再次回到欧洲政治的主题,继续再谈一次德国。德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在欧洲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上,面对东欧、南欧、西欧、北欧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如何平衡与中美俄三个遥远大国的关系。德国作为协调者与平衡者,也最容易“受累不讨好”。
(年我拍摄于海牙国际法庭,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位于荷兰海牙)
(年我拍摄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大楼,严格讲是欧盟委员会大楼,欧委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年颁布的《基本法》是当今德国的宪法。德国施行与美国类似的联邦制,德国的参议院代表各州的利益,众议院代表全体选民的利益。在德国,各州州长的影响力仅次于总理。
联邦议院(议会下院)由民选产生。德国总理非直接民选,而是由联邦议院选举产生,总理即为议会多数党的代表。内阁由总理确定。联邦参议院设置与美国类似,由各州的代表组成,代表各州的利益。德国总统是礼仪性的,权力有限,地位如英国女王或日本天皇。德国有宪法法院进行合宪审查。
德国大选中选民的选票包括两部分:选民先选择一名候选人代表自己的选区而进入议会,选民再选择一个政党。所以议会一半议员是以选区代表的身份当选,另一半议员作为政党代表当选的(政党代表的名单由党内内定)。
德国采用比例代表制,政党由获得民众选票的百分比来分配议会席位,但为了抑制极端主义小党,一个政党必须赢得全国选票至少5%或至少3个选区席位才能进入议会。德国议会中各政党党内纪律好、团结度高,立法表决均能严格按照政党指示进行。
德国有两大传统政党: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SPD)和中间偏右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CDU)。社民党早年来源于工人运动重视福利,代表人物前总理施罗德,属性类似美国民主党。基民盟属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政党,代表人物现总理默克尔,属性类似美国共和党。不过目前传统两大党都处于衰落阶段,绿党(GRüNE)、左党(LINKE)、自由民主党(FDP)与另类选择党(AfD)等个性鲜明的党派已经开始逐渐能与两大党平起平坐了。
德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支出较高,属于所谓的“福利国家”,德国的第二大公共支出项目是教育。同时,德国税率要大大高于美国,以应对高支出以维持福利体系。德国贫富差距较小,工人之家也可养活一家老小,虽不算富裕,也不至为孩子教育与医疗发愁。德国的教育与医疗资源分布较为平均,社会竞争不算激烈。
(年我拍摄于世界银行总部,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位于美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就在旁边不远)
(年我拍摄于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大楼,欧盟主要机构之一,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
东欧各国属于原苏联卫星国。德国在地缘政治上恰好处于东欧与西欧国家之间,如何处理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
年由前苏联组织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这是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类似欧盟前身的欧共体。经互会体制将苏联的计划经济扩大到东欧各国,使其与苏联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依靠东欧的农产品与轻工业产品来弥补苏联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苏联解体后,西欧并没有系统性帮助东欧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仅仅是看上了东欧的廉价劳动力以弥补西欧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以支持西欧的高福利社会。近几年在默克尔主导下,才通过欧盟框架给东欧国家不少财政支持。
这使得在东欧自己看来,其在冷战前和冷战后都处于一种被“剥削”的地位,无论跟着苏联还是跟着西欧,前后无本质区别,都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并非得到真诚的帮助。这也最终导致东欧经济始终没太大起色,并对西欧存在一定不满,从而在近年来选出了民族主义和“疑欧主义”的政府。
目前东欧各国除捷克经济水平接近西欧外,其他东欧国家还存在差距。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经济最好的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他们在苏联时期经济就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恨苏联的。如今的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经济上发达富裕,已加入欧元区。政治上反俄坚决,已加入北约,并有北约驻军。
德国是普京总统唯一可以信赖的西方大国,德国也成为西欧与俄国之间的联络员与协调员,欧洲要想与俄国接触需要德国。如今,似乎德国也成为中国唯一可以信赖的西方大国了。
恨德国的不止东欧,还有以意大利希腊为代表的南欧各国。经济危机期间,德国自己开源节流减少支出,并开发东亚市场,从而挺过了经济危机,但却没有实际的经贸政策来帮助和支持南欧各国经济,比如加大对来自南欧各国商品和服务的采购。所以,从南欧各国的角度,德国光想自己赚钱,没想大家一起赚钱,反而还让南欧接受严厉的纾困方案,逼他们还钱,自然遭恨。
(年我拍摄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大会议大楼,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之一)
(年我拍摄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大楼,欧洲央行是欧盟最重要的机构之一,目前欧洲央行已迁入位于法兰克福的新总部大楼)
德国在二战时期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罪行来自于柏林最高当局的命令,属于国家行为(日本对道歉表现消极,其中一个理由是认为人道主义罪行并非来自东京的命令,而是当地指挥官的个人行为),使得二战后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德国民族带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但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原谅。
施罗德担任德国总理期间,德国参加年北约对科索沃的战争,以及事件后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这是德国联邦国防军首次在二战以后出现在北约以外的领土上。
科索沃战争也是南斯拉夫内战的一部分。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括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六个共和国,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塞尔维亚为南斯拉夫的主体,首府贝尔格莱德,也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
但铁托的去世与苏联的解体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凝聚力,使得原本由塞尔维亚人主导的南斯拉夫摇摇欲坠,各共和国与科索沃自治省先后宣布摆脱塞尔维亚的领导而独立,塞尔维亚作为南斯拉夫的主体分别与上述各国爆发战争或军事对峙,冲突中出现了人道主义罪行。美国与欧洲支持各国独立并给予军事支持和干预,中俄支持塞尔维亚。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
我去过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其中斯洛文尼亚与奥地利接壤,经济发达属于欧元区,克罗地亚次之且不属于“欧元区”和“申根区”,但强于其他“前南”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均都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目前科索沃实质处于独立状态,欧美各国承认其独立,塞尔维亚与中俄不承认。最后仅存的由匈牙利人占主体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局势一直比较平稳,大体拥护贝尔格莱德。
(年拍摄于比利时欧盟总部附近的比利时皇家武装力量与军事史博物馆RoyalMuseumoftheArmedForcesandMilitaryHistory,照片中央为比利时皇家空军退役的F16战斗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