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人口民族 >> 克罗地亚血色浪漫下百年风云
橙色:塞尔维亚)本篇,我们将从20世纪初克罗地亚人与斯洛文尼亚人、塞尔维亚人一道成立南斯拉夫王国开始,回顾克罗地亚从那时直至当下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由此,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国家为何会自南斯拉夫中率先独立。在20世纪末的南斯拉夫解体中,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恩恩怨怨的内在原因究竟是什么?-同床异梦-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并相继成立王国。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匈帝国采取了高压手段战争动员,这引发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抵抗和不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渐近尾声,奥匈帝国内的南斯拉夫人族群代表在希腊科孚岛举行会晤,其中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他们一致决定,宣布将成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人国家。(希腊?伊奥尼亚群岛大区?科孚岛?圣乔治湾)年战败后,奥匈帝国各地如捷克、波兰、克罗地亚的民族主义者为泄愤,大肆破坏与帝国有关的符号,例如鹰的雕像。同年10月5日,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国民会议在萨格勒布成立,拒绝奥匈帝国皇帝卡尔有关联邦改革的方案,并主张马上建立南斯拉夫民族国家。10月29日,生活在奥匈帝国境内的南部斯拉夫各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代表组成的国民会议宣布从奥匈帝国独立。11月24日,国民会议决定同塞尔维亚王国联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并派出副总统、克罗地亚权利党领袖安特?帕韦利奇到贝尔格莱德拜谒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国旗年12月1日,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宣布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此王国包含原先独立的塞尔维亚与黑山(年11月28日黑山王国并入塞尔维亚王国)两个王国,以及原属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这些领土包括原属奥匈帝国内莱塔尼亚(奥地利帝国)的卡尼奥拉、施蒂利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大部分,奥匈帝国外莱塔尼亚(匈牙利王国)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伏伊伏丁那),以及奥匈帝国直辖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奥匈帝国内的王国和国家)
(4:卡尼奥拉
12:施蒂利亚
5:达尔马拉亚)
(7:滨海省份
17: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
(18: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南斯拉夫西北部是意大利和奥地利,北方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东临保加利亚,南邻是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滨临亚得里亚海。(南斯拉夫王国的位置:深绿色)奥地利省份克恩滕举行公投,结果令它一分为二,王国得到的部分在今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得到位于达尔马提亚的港口扎达尔和数个岛屿。里耶卡(意语称为阜姆)港成为阜姆自由邦,但于年被意大利占领。王国与意大利的领土争议持续,前者宣称拥有伊斯特拉。该地原属奥地利滨海省份,有很多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居民,但却被意大利占领。意大利也宣称拥有达尔马提亚沿岸地区。(克罗地亚?里耶卡/阜姆)
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国民议会也欢迎塞军开入萨格勒布。但塞尔维亚军队的行为马上引起克罗地亚人的反感,克罗地亚农民党主席斯捷潘?拉迪奇更呼吁农民消极对待塞尔维亚军和南斯拉夫政权,认为其代表着军国主义,延续着哈布斯堡专制,要求王国改组为联邦。随后,南斯拉夫各个族群之间爆发激烈的政治争论:塞尔维亚人主张单一制建国方案,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则坚持建立联邦制国家。年塞尔维亚军队代表团在萨格勒布参加联合游行克罗地亚人希望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如此,他们将获得比奥匈帝国时期更多的自治权。在奥匈帝国时期,克罗地亚人只在教育、法律、宗教和45%的税收上享有自治权。塞尔维亚人则倾向认为新国家是塞尔维亚的盟国奖励其在一战中做出的贡献,并且只是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土扩大而已。(拉迪奇领导克罗地亚人争取自治权的游行?AD.)
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两个民族之间的紧张状态经常引发公开冲突,以塞尔维亚人为主的国家安全机构在选举期间进行干涉活动,并暗杀联邦议会中反对塞尔维亚人君主专制的克罗地亚人政治领袖,如斯捷潘?拉迪奇。年,斯捷潘?拉迪奇与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斯韦托扎尔?普里比切维奇合作,共同组建了农民民主联盟,并作为反对党持续到德国入侵前夕。该举措,使国王欲利用共和农民党的势力来遏制其他政党的希望落空了。克罗地亚农民党认为,南斯拉夫应当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有三个民族: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拉迪奇坚持共和制纲领,并不断向各种国际会议发出备忘录,要求让克罗地亚人民享有自治权。(年克罗地亚国会议员被刺杀)年6月20日,塞尔维亚王国政府发生了一件前所未闻的“内讧”,激进党国会议员、大塞尔维亚沙文主义者普尼沙?拉契奇在国民议会开会的时候公然在会议上掏出手枪,朝在场的农民党议员连续开火,致使两人当场被打死,拉迪奇也身受重伤,8月8日不治身亡。由于当时王家卫队指挥官佩塔尔?日夫科维奇将军的指使和包庇,凶手被捕后,并没说出行刺真正动机,只被从轻判处了20年徒刑。直至年10月在解放贝尔格莱德的战斗中,塞尔维亚第21师士兵在阿瓦拉山麓一村内将凶手抓住,并就地枪决。(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
(南斯拉夫王国?国旗)对拉迪奇开枪射杀的事件,引爆萨格勒布的学生、工人、市民大规模示威游行,在与警察冲突的过程中又有三名学生被打死,场面更为混乱,最终导致王国的摄政王亚历山大一世于年1月6日发动政变,废除宪法、解散国民议会、取消所有政党,建立了个-人-独-裁-统-治的南斯拉夫王国,欲运用镇压的方式来扑灭本事件。(克罗地亚极右翼民族主义组织乌斯塔莎标志)
南斯拉夫王国政府的独-裁-统-治令克罗地亚人强烈不满,权利党主席安特?帕韦利奇也因此认定透过谈判无法达成目标,需以武装斗争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独立的克罗地亚国家,便辗转于他国取得物质支援,建立了非法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克罗地亚护国军(后改名为乌斯塔沙),在当局铁腕镇压后,乌斯塔沙旋即逃往和南斯拉夫关系不好的意大利王国,潜伏并等待时机。(南斯拉夫王国?克罗地亚省省旗)
(南斯拉夫王国?克罗地亚省[深红色])亚历山大的独裁于其在年颁布新宪法时终止,该法再度宣布南斯拉夫只存在一种民族的说法,并以此让国家组织由单一民族掌握合法化。继承拉迪奇党主席职位的弗拉特科?马切克也继续领导克罗地亚农民党,提倡南斯拉夫联邦化。经过长期的协商,南斯拉夫首相拉吉沙?兹韦特科维奇与马切克达成协议,于年8月27日签署《兹韦特科维奇–马切克协议》,该协议允许在王国内部建立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克罗地亚省。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保留控制国防、国内治安、外交、贸易和运输的权力,除此之外的其余事务都交给了克罗地亚的议会处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战役)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保罗亲王害怕德、意为首的轴心国攻打南斯拉夫,于是在年3月25日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它们合作。结果,贝尔格莱德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3月27日,18岁的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保罗亲王政权。杜尚?西莫维奇将军成为首相。南斯拉夫实际上不再支持轴心国,但没有正式退出三国公约。新政府反对纳-粹-德-国,但又怕如若遭到侵略,英国将不能相助。故此,南斯拉夫承诺支持条约。虽然如此,轴心国还是在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并占领其全境。彼得二世与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国外。
(轴心国在南斯拉夫的军力部署?AD.)
(攻占贝尔格莱德的德军党卫队士兵)
年4月,德国和意大利出兵巴尔干半岛,随后联合盟友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进攻南斯拉夫,旧有克罗地亚省、波斯尼亚地区和斯雷姆等地被组成了服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其中意大利王国迫使克罗地亚签署条约割让了部分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匈牙利也取得了巴兰尼亚的北克罗地亚地区与梅吉穆列县等土地,保加利亚则分得了马其顿大部分领土。5月,《罗马条约》签订后,意大利王子艾蒙内公爵被任命为名义上的克罗地亚国王并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位置:深绿色)(包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失去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领导人安特?帕韦利奇与其领导的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接掌了独立国的控制权,实施恐怖统治,他们对犹太人展开迫害、将塞尔维亚人与罗姆人关押到集中营进行种族清洗式的屠杀(尤其著名者为雅瑟诺瓦和斯塔拉?格拉迪斯卡集中营)。据估计,克罗地亚在战前有着3.9万名犹太人定居,战后仅9千人幸存,大多被克罗地亚当局或德军杀害,要不就是被驱赶到德国。其中有一个位于帕岛的集中及灭绝营于年8月因污染当地水源及对待受害者的手段太过残酷而被当地意大利驻军强制关闭。(克罗地亚独立国?国旗)轴心国军队占领后不久,南斯拉夫境内即出现了抵抗运动组织,分别在德国、保加利亚占领区及意大利占领区,其中克罗地亚独立国境内最多。年6月22日,第1锡萨克游击支队于克罗地亚的锡萨克一地成军,为德军在南斯拉夫、乃至欧洲占领区第一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军事单位,这一天后来也成了克罗地亚的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克罗地亚独立国乌斯塔沙官员宣誓就职)日后,出现了由克罗地亚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共产党多民族反抗军——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这支部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后来在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中获得同盟国的承认。苏联军队占领了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后开始协助反抗军,并得到了盟军的装备、后勤、训练和空中力量的支持,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与盟军于年发动了贝尔格莱德攻势,他们打败了德军,控制了南斯拉夫全境,并在年5月推进到了德国本土的奥地利地区(二战前德奥已合并为一个国家)和意大利国界,后于布雷堡遣返事件中屠杀了数千名乌斯塔沙战俘和克罗地亚难民。年11月26日,为决定战后南斯拉夫人的命运,南-斯-拉-夫-共-产-党与其余反抗势力组成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得到战后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联邦制国家之共识,也因此在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各地区之民族创建各自的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克罗地亚为最早建立该会的地区。年6月13日,克罗地亚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诞生,宣称成为克罗地亚人民的最高政治机构。年4月14日,克罗地亚民族政府成立,大部分成员为共-产-党-人。5月8日,克罗地亚人民解放军开进独立国首都萨格勒布,宣布克罗地亚独立国灭亡。(年的铁托[最右侧])-再度联合-
年11月29日,国家制宪会议举行,决议废除君主制,建立一个独立共和国,该日也成为南斯拉夫的国庆日。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国旗)年1月30日,制宪会议通过宪法,将南斯拉夫定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由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以及两个自治省——科索沃与伏伊伏丁那所组成。
(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国及自治省的位置)
二战后,根据意大利和约,的里雅斯特北部为以英军为主体的盟军占领,南部的区域则被南斯拉夫军队占领。这造成了日后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对的里雅斯特所有权的纷争。当时因为南斯拉夫完全被视为苏联的同路人,因此英、美两国无法把的里雅斯特“让”给南斯拉夫。对于南斯拉夫来讲,这也是让斯洛文尼亚能在亚得里亚海取得一个出海口的重要问题,因此不会让步。(伊斯特拉半岛地图)
这个问题之后交由联合国裁决,于年包含现在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领土的地区,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管理,成立非武装的中立地区。之后英国所占领的的里雅斯特中心地区被称为A区、南斯拉夫所占领的区域被称为B区。之后因为冷战激化的关系,A、B两地人为切断了经济交流和人民的往来。年,安全理事会结束代管,英美两国将A区的治理权交由意大利。之后两国领土的问题在年的伦敦条约中获得解决,确认了现在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边界。最后年,在奥西莫条约中,意大利正式放弃了B区的治理权。(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湾)
至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国界,则是在年南斯拉夫制定辖下各共和国和自治州的边界时确定的。这条边界线在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从南斯拉夫独立时,依旧沿用下去。(斯洛文尼亚?科佩尔?科佩尔港)
南斯拉夫建国的同时,世界进入到冷战时期,分为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南斯拉夫加入了后者,并仿造苏联社会建立法律与经济体制,铁托本人也忠于莫斯科,并视西方国家为主要敌人,还曾数次击落美国飞机。(冷战的标志:柏林墙)
然而,由于苏联持续以各种手段榨取南斯拉夫的资源、控制其经济与干涉外交;同时,斯大林无法忍受铁托的自主性,且苏联未考量南斯拉夫复杂的背景、仅以其自身经验而强加不合理的政策于后者。苏联还视南斯拉夫为红军解放的成果,无视南斯拉夫游击队长达四年抗战的巨大牺牲,其以解放者的身份傲视南斯拉夫人,红军甚至在进入南斯拉夫时抢劫和强奸居民。斯大林还暗中安插忠于莫斯科而非铁托的间谍,使后者深感不被信任,最终转化为对苏联的反感,走上自主的路线。苏南两国关系自年起急速恶化,首先是2月10日斯大林强逼南斯拉夫代表,要求该国的外交政策必须先过问苏联的意见;接着于2月底无预警地中断两国间的贸易条约;3月,苏联撤回其于南斯拉夫的顾问团,双方也开始论战、彼此攻讦、南斯拉夫批评俄国军官道德水准不如英军、苏方则称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们具有托洛茨基派色彩,是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6月28日,斯大林设置用于控制东-欧-共-产-党的机关——共-产-党-情-报-局发表声明,指责铁托的错误政治路线,并将南斯拉夫自共-产-党-情-报-局开除,欲掀起南共内哄、令铁托失势,但因为该日是历史上南斯拉夫抵御外敌统治的一个纪念性日子,反而使南斯拉夫群众更加抵制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威胁。(克罗地亚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铁托接着在7月21日发表演说,对共-产-党-情-报-局的指责反击和公布苏南两国的往返信件,虽然苏联召集了其他东方集团国家予以责备,但最终铁托胜利,其立场稳固,并获得中央委员会的广泛支持,更受到南斯拉夫人民的拥护。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决裂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次分裂,对于后者国家政策与东欧影响甚巨,南斯拉夫走上了开放式的社-会-主-义-体-制与外交中庸路线,后者亦被有所鼓动,一定程度上促成后来东欧各国爆发的反苏运动,以及对铁托分子的政治清算。(爱德华?卡德尔-铁托主义的主要理论家)
与苏联决裂后,南斯拉夫原先以其为样版所打造的一切社会、政府与经济制度受到了全面性的冲击,使南斯拉夫不得不走上了独立于东方集团的社-会-主-义国家之路,成为其中的一个特例。此后,铁托进行大幅改革,将原有的苏联式体制转化为适合南斯拉夫的模式,其种种政策被统称作铁托主义,本质上即是一种针对苏联制社-会-主-义-制-度的修正。铁托改革主要集中于经济、外交与内政三方面,皆有相当的自由化与弹性。对于党内异己,南共颇为包容、批评文章可登于党内刊物即可见得其自由风气。
(南斯拉夫与其他东欧国家人均GDP比较)到年代初期,南斯拉夫的经济成长相当突出。虽然其生活水准始终无法真正趋近于西欧的水平,但是显然超过其他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人民的满意度与内部的安定度,不但能够维持,甚至还进一步提升;随之而来的骄傲感也不断增加,使大部分的南斯拉夫人相信,他们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会议?AD.?贝尔格莱德)
(纳赛尔[左]
铁托[中]
尼赫鲁[右])
(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深蓝色:成员国淡蓝色:观察员)
年代,南斯拉夫开始寻求外交上的突破而与亚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所接触,先是印度及缅甸,之后拓展到埃及跟印尼,年与中国建交。年,铁托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埃及总统纳赛尔三人在布里奥尼岛发表声明,支持不结盟运动,并于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首次高峰会,使其不论在国内,或是第三世界国家,都越来越受到欢迎。这项运动的成员国不愿涉入冷战,拒绝与美苏两大强国结盟,至年已有成员国,涵盖了联合国2/3的成员国,全世界55%的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之中。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二战结束后,克罗地亚以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身份加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再度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由克罗地亚共-产-主-义-者-联-盟主政,实行一-党-专-制,铁托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然而自从苏联与南斯拉夫交恶后,原仿效苏联体制的南斯拉夫一改原有的中-央-集-权政府结构,开始积极将权力下放,经济也走上颇富弹性和积极性的工人自治模式,也因为如此,在至年间,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联邦其他地区一样,历经了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斯拉夫社会出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而后更是升级为民族问题,克罗地亚人和联邦内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人也因为二战彼此的迫害而存在着仇视,广布于经济、宗教、文化等层面,也因此要求更大的自主权。联邦采取的应对方式是以分-裂-国-家之名拒绝克罗地亚人的要求,相关人员也遭到惩处,更加深了克罗地亚人的不满,部分激进者甚至发起恐怖行动。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联邦议会大楼)年,克罗地亚发生了克罗地亚之春事件,三万多名大学生罢课,要求联邦修宪、允许克罗地亚拥有自己的军队和支配其经济的权力,而联邦政府以镇压方式处理,党内高层遭到清洗,多名参加者被捕入狱、开除出党。即使如此,铁托为安抚情势,还是在年发布新宪法,允许各共和国拥有更多的自治权,这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克罗地亚之春运动的目标,也为后来克罗地亚脱离联邦独立提供了法源依据。
(克罗地亚之春期间发行的报纸)年5月4日,铁托去世,结束了其在南斯拉夫长达37年的统治。长期以来,南斯拉夫之所以面对内部存在的大量问题能不致解体,全有赖于铁托的个人魅力、国家面对外敌(特别是苏联)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共产党统治机关,而当铁托去世后,其各种弊端即接连爆发。
(铁托墓)年代起,南斯拉夫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经济衰退的问题,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攀升、外债高筑(铁托去世时,南斯拉夫已有外债亿美元),引起了社会与政治动荡,而南斯拉夫因为先前过度分配了地方权力,使得中央政府变得缺乏决策力,人们倾向分离主义,他们争取各自加盟国的权益而不再信任中央的宏观经济计划,使得南斯拉夫经济一再恶性循环。各民族的领导人也纷纷打出分-裂-国-家、进行激烈改革的旗号,以煽动群众将现有的不满转为对自己的支持。
年代末,发生了东-欧-民-主-化-革-命,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两大民族各持不同态度应对。克罗地亚要求独立作主、脱离联邦,并采取了撤回联邦军队的部分克罗地亚人、停缴政府预算、示威等行动,而塞尔维亚则提倡维持联邦的统一性,要求联邦收回下放给各共和国的权力。政府则自威望崇高的铁托于年5月4日去世后,对局势逐渐丧失了控制力。
(弗拉尼奥?图季曼)年1月,南斯拉夫联邦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召开会议,克罗地亚正式要求重组联邦,将政体改为一个各共和国间更为松散的联邦,但遭到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的反对,克罗地亚代表因而宣布无限期退出代表大会。同年,克罗地亚举行了首次的多党选举,强硬主张独立的弗拉尼奥?图季曼获胜,更加提高了局势的紧张。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认为自己将沦为同当年二战的乌斯塔沙迫害的对象,因而选择离开克罗地亚议会,宣称将自组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脱离克罗地亚而独立。年6月,克罗地亚正式宣布从南斯拉夫联邦独立,其法律效力自同年10月8日起生效。
(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在克罗地亚的位置:红色)
-苦尽甘来-克罗地亚独立宣言发布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及塞尔维亚族的准军事部队与克罗地亚部队的武装冲突逐渐升级,最终在年末引爆了克罗地亚独立战争。战争爆发后,克罗地亚当局控制的实际领土仅为原有的2/3。年1月15日,克罗地亚的独立得到欧共体(欧盟的前身)的承认,随后联合国也于年5月22日接納克罗地亚为成员国。(克罗地亚共和国?国旗)在联合国调停介入下,克罗地亚境内的战事逐渐平息,但克罗地亚政府与塞尔维亚族独立政权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为了巩固独立成果与结束战争,克罗地亚动员10万大军于年8月发动风暴作战,迅速瓦解了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政权,结束其境内的军事对抗。(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废墟中的武科瓦尔?AD.)年11月,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族政权签订《阿尔杜特协议》,年底又签订《代顿协议》结束与联邦军在原南斯拉夫其他地区的战事,收复大部分的失地。年1月15日,联合国驻克罗地亚行政当局将权力正式移交克罗地亚政府,克罗地亚正式完成全国统一。前南斯拉夫联邦各共和国领袖于美国签署《代顿协议》
(克罗地亚就此从南斯拉夫内战中脱身)
克罗地亚独立战争结束后,图季曼以将克罗地亚建设成现代化欧洲国家为目标展开转型,包括与前南斯拉夫共和国关系逐步正常化、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权力融入中欧的经济和文明体制,却遭逢一系列的障碍,不仅在私有化过程有大量腐败案件,又受到外国金融危机和科索沃战争的影响,国内经济大幅衰退,在国际上也呈现半孤立状态,人民因而对执政长达十年的克罗地亚民主联盟渐感失望。年12月10日,图季曼因病去世,克罗地亚民主联盟的时代已跟着结束。(克罗地亚总统:斯捷潘?梅西奇)
0年初,克罗地亚成立了由斯捷潘?梅西奇总统与伊维查?拉昌总理为首的中间偏左新政权。梅西奇承袭图季曼的外交政策,并于0年11月30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严查贪污腐败、消除官僚主义、解决失业问题,提供外国一个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克罗地亚的经济因而快速成长,于2年增长率达5.2%,为欧洲国家中速度最快的一个。(克罗地亚国防部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加入北约)自3年起,加入欧盟一直是克罗地亚外交首要的战略目标。年12月,克罗地亚完成了与欧盟的谈判,于同年12月9日签署了入盟协议。标志着克罗地亚自1年签署《稳定与联合协议》、3年正式申请加入欧盟的努力得到了结果。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其第28个成员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联系图)
(深蓝色:北约成员国
淡蓝色:成员国行动计划)
(黄色:独立合作伙伴行动计划)
(橙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克罗地亚另一个外交战略目标为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0年,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将克国涵盖了进去,8年时更邀请该国加入北约,9年4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克罗地亚未来还打算加入申根区,但欧洲移民危机成了其最大的障碍。(FIFA世界杯?苏克与博班[右])克罗地亚是一个运动盛行的国家,全国约有40万名现役运动员。足球是克罗地亚最受欢迎的运动,克罗地亚在独立不久后,其男足国家队于首次参加的世界杯赛事当中进入前四强,打败荷兰顺利夺得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季军,而后在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夺得亚军更是震惊世界。其中,在克罗地亚独立战争中经受战火洗礼的卢卡?摩德里奇更是获得世界杯金球奖与世界足球先生、欧洲冠军杯三连冠等多项荣誉。克罗地亚国家的形象,则因克罗地亚足球队的成功,而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注目。
FIFA世界杯?克罗地亚队与金球先生摩德里奇
克罗地亚近百年来的风云岁月,是这个民族为了实现自由的梦想,不懈奋斗与抗争的历程。在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浸染下、在近代启蒙思想的熏陶下,民主与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并因此而与同为南斯拉夫民族的塞尔维亚格格不入。在不成功的两次民族联合后,最终分道扬镳,但却迎来了属于克罗地亚民族的春天!(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