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人口民族 >> 电磁脉冲武器,信息化战场屡显身手
一声巨响过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都将瞬间被“烧焦”,所有电气化引擎都无法发动,电网全部瘫痪,整个城市会瞬间倒退上百年??这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而是电磁脉冲炸弹爆炸后的可怕景象。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近日发文称,即便是低当量的初级核武器也会构成严重的电磁脉冲威胁。朝鲜等国家很可能倾向于使用核武器来发动电磁脉冲袭击。
电磁脉冲武器究竟是什么?它到底威力如何?为何人们如此惧怕这种武器?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副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电磁脉冲武器主要利用短时间强大的电磁场来破坏对方的电子电路、雷达、通信指挥系统。凭借‘不损一砖一瓦,不伤一兵一卒,却能制敌于无形’的神奇威力,电磁脉冲武器逐渐成为改变战争规则的新概念武器之一,可以对电子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产生巨大威胁,号称信息时代的‘第二原子弹’。如果人在电磁脉冲发生时接近受影响的电子设备,则可能因为瞬间产生的超高电压而灼伤、休克,甚至死亡。”
发展源自康普顿效应
电磁脉冲武器是依靠人工技术产生的电磁脉冲,在特定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间的破坏性电磁环境,致使敌方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或干扰,从而达成战役、战术目的的新概念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的产生源自人类所进行的氢弹引爆试验。年7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海岛约翰斯顿岛上空公里处进行空中核爆试验。结果,距离其数千公里外的檀香山的数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瓦胡岛的照明变压器全部被烧坏,檀香山与威克岛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也突然中断。与此同时,距离爆破中心投影点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美军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相继失灵,整个岛上防盗警报器响个不停,街灯熄灭,电器被烧毁。当时人们并未解开这个谜。后经过相关研究,人们发现这是氢弹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所导致的。氢弹爆炸时,除了产生辐射、热浪和震波外,还会产生射线撞击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使大量自由电子释出。这些自由电子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会进一步产生瞬间超强电磁辐射。这个从核爆到电磁脉冲产生的效应,通常称为康普顿效应。正是这个效应导致地面上的电器产生感应电磁场,继而将电子设备烧毁。石海明说:“现代军事装备日益广泛地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而这种电路比老式的电子管电路在抗电磁脉冲的能力方面要低几个数量级,因此电磁脉冲对半导体器件和设备所能造成的破坏也就要大得多。组成战场神经网络的电磁平台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战争的结果,也会使整个城市瘫痪。”因为这种由核爆炸产生的瞬时电磁脉冲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各国科学家们开始不遗余力地研究电磁脉冲武器,其中美国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
在信息化战场已屡显身手
“现代战争中,各种军用电磁辐射体如雷达、通信、导航等辐射源的功率也越来越大,数量成倍增加,频谱也越来越宽,再加上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和电磁脉冲弹及超宽带、强电磁辐射干扰机的出现,使战场的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这就给了电磁脉冲武器巨大的用武之地。”石海明表示。他介绍,电磁脉冲武器主要包括核电磁脉冲弹和非核电磁脉冲弹。核电磁脉冲弹是一种以增强电磁脉冲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核武器。为了避免核爆炸带来的污染,人类又开发出非核电磁脉冲弹,即利用常规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的方法产生高功率微波的电磁脉冲武器。而非核电磁脉冲弹使得电磁脉冲武器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很多人恐怕都记得电影《黑客帝国》里一瞬间瘫痪乌贼机器人的武器。这就是电磁脉冲武器。实际上,这早已不是科幻场景。和其他武器一样,电磁脉冲武器自诞生之后就被应用到了战场上,并屡建奇功。
早在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就使用了电磁脉冲武器。美军利用一枚配备非核电磁脉冲
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破坏了伊军的防空雷达,伊拉克军队的防空高射炮只能对着空中盲目扫射。而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又使用电磁脉冲炸弹轰炸伊拉克,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伊拉克国家电视台信号中断,雷达、电脑、媒体和通信设施陷入瘫痪。
正如前述文章指出的,电磁脉冲袭击不需要精确制导系统,因为其影响区域十分广泛,方圆可达数百乃至数千公里。此外,也不需要重返大气层载具,因为弹头会在大气层以外的高空引爆。导弹的可靠性也关系不大,因为只要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就能实施电磁脉冲袭击。因此,其实际威胁可能比核武器更大。
杀伤力“四级可调”
由于独特的物理效应,电磁脉冲武器应用可谓广泛——攻击隐形武器,某些隐形武器依靠吸波材料吸收雷达探测波来达到隐身效果,而电磁脉冲武器正好可以攻击隐形武器,烧毁吸波材料。攻击导弹防御系统,当防御系统还未探测到电磁脉冲炸弹时,它就已经被炸弹所释放的电磁脉冲摧毁了。与此同时,电磁脉冲武器还是对付航母编队的一个“杀手锏”。军事专家李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航母编队在遭到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时,可能会让所有的雷达、通信设施、指挥设施全部瘫痪,从而使舰载武器变成废铁。
隐形武器、反导系统、航母编队…….对于这些强大的军事装备,电磁脉冲武器均可应对。而
且不同于常规武器,电磁脉冲武器还可以通过调整频率和功率实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达成不同的战略目的。
“依据美军研究报告,电磁脉冲武器的破坏程度按照射目标的功率密度,大致可分为:干扰、降能、损伤、损毁四个层级。”石海明介绍,干扰,即暂时性造成敌方装备不能正常工作,干扰源消失后,系统恢复正常;降能,造成系统进入死锁或保护状态而关机,必须重新开机或进行维修;损伤,造成敌方的武器系统、或次系统中等程度的伤害,此效应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永久性的;损毁,可对敌方武器系统造成致命且永久性的破坏,敌方若要恢复系统功能则需全面替换整个系统、设备以及硬件。
正因为如此强大的杀伤力,世界上主要的军事强国在研究和发展电磁脉冲武器时,也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和防护技术。石海明介绍:“美军自年即致力于电磁脉冲防护的研究,并于年颁布其第一版的高空核爆电磁脉冲防护规范。目前,美军对电磁脉冲武器技术的相关研究严格保密,据有限资料推测,美军已将电磁脉冲的防护纳入各个军事装备系统的作战需求,同时也推广到北约成员国,已取得较好的成果。”
来源:科技日报/年/6月/14日
相关链接
今年五月,中国试射东风电磁脉冲导弹
5月9号,中国西部沙漠地带惊现一枚弹道导弹的助推段残骸,残骸上标着E/ADF-26B字样,字母E/A是electronicattack"电磁攻击"的意思,而字母DF则代表东风导弹,因此这枚导弹应该是东风-26电磁脉冲弹道导弹。
国防部于5月9号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火箭军近日在渤海海域进行了导弹试射演习。从以上两个信息来分析,东风-26应该从内陆发射,然后击中渤海海域靶标,可以判定这是一次弹道导弹反舰实验。东风-26于年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阅兵式上正式向外界公开,是中国第一次向外界公开的一款具备反舰能力的弹道导弹。一般认为东风-26是由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演变而来的,东风-26的射程达公里,具备攻击水面舰艇的能力,其可搭载核弹头、常规高爆弹头及电磁脉冲弹头对敌方航母等水面舰船进行攻顶式打击。
此次公布的东风-26携带的弹头就是电磁脉冲弹头,这种弹头不会对敌方人员造成伤害,其爆炸后会产生电磁脉冲波,破坏敌方舰船的电子设备,众所周知,现代武器或多或少都有电子元器件或都需要电力驱动,一旦受到电磁脉冲攻击,这些带电设备都将停止工作。
使用电磁脉冲弹头攻击航母的最大好处是,既可以制止敌人航母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但又可以不杀死敌方人员,这样可以避免因敌方群死群伤而进行更大激烈的报复,给双发都留一个缓和的余地,毕竟战争不在于杀伤多少人,而在于最终能够打出一个双方都承认的结果。
当然,东风-26电磁脉冲导弹本质上还是一种中程弹道导弹,其既可以攻击海上的航母,也可以攻击陆地上的目标。攻击陆上目标时,又最适合攻击雷达、发电站、通信指挥枢纽等需要电力驱动的目标。"萨德"系统若想发挥作用,必须要开机,而开机则需要电力供应,电磁脉冲弹头释放的电磁脉冲波可以烧毁"萨德"雷达的元器件,让其失效。
此次中国试射东风-26电磁脉冲导弹,即是表明中国具备远程打击敌方航母编队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又表明中国也具备反击"萨德"系统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用于电磁脉冲防护技术中的吸波材料
能抵御“电磁脉冲”武器的混凝土
中科院全宇辰高工莅临科威进行技术指导
自然界中的雷电不可能消失
人类对技术进步的向往和冲动也不可能终止
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威胁
只能靠技术的继续进步来解决
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2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