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人口民族 >> 科索沃或停电至2023年,欧洲能源危机,
新年伊始,北半球也迎来了亚欧大陆最冷的时节。在这个凛冬,比新冠疫情更艰难的可能就是欧洲人的取暖问题。现在欧洲能源供应危机正在愈演愈烈,由于天然气价格飙升引发的危机正在持续。如果说价格贵起码还能买到,但现在的问题是有钱可能都用不上电。
如今欧洲多家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电不足问题。科索沃作为欧洲最薄弱的一环,已经在轮流断电了。这种缺电问题可能会持续到年。比缺电更要命的是西方政客的无能,他们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只好甩锅了。所有的一切都甩给普京,认为是普京操纵天然气价格好逼迫欧洲就范。那么这个锅到底是谁的呢?
一、欧洲一直以来都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
欧洲一直就十分依赖俄罗斯的能源,毕竟家门口的东西怎么可能不用。在19世纪的时候,沙俄就开始向欧洲出口石油。到了冷战时期,这种趋势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是更严重了。意大利和奥地利长期依靠苏联的能源。
到了70年代,随着中东对欧美石油的禁运,欧洲各国纷纷抛弃了所谓的意识形态偏见,全部与苏联签订了各式各样的能源合约。天然气管道就这样在欧洲铺设开来。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之后,连意识形态这点都不用顾及了,管道铺设就更快了。于是,欧洲四通八达的天然气管道就这么来了。
截止到目前,欧洲天然气市场的40%都是由俄罗斯供应。如果看单个国家就更明显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75%以上的天然气都是俄罗斯供应。德国、波兰、希腊等国家的50%到75%的天然气也归俄罗斯供应。
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且可以即开即用。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在角度来看,欧洲用俄罗斯天然气就是杵在那里的事情。美国的天然气需要跨过大西洋,且需要非常专业的港口,而且价格贵30%都是“民主”友情价。
于是,欧洲老百姓就非常简单地认为天然气减少了,价格飙升就是普京搞的鬼。政客可以这么说,欧洲老百姓也可以这么听。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欧洲高层自己心里有数。俄方在12月15日,就已经完成合同框架下对欧洲一年天然气的供应量。
如今俄罗斯正在超额完成任务,数据上也非常支持这一说法。整个年俄罗斯已经对欧洲各国多供应了18-33%的天然气。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合同是商业行为,在没有收到欧洲加大供气要求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什么要多供气?
现在欧洲没事就抹黑普京,还在制裁白俄罗斯。大家公事公办,我完成合同了还有什么其他事吗?普京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欧洲的问题:“现在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是欧洲自己政策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欧洲国家转手再卖出去。”
俄罗斯总统普京二、欧洲天然气贵都是自己作的
别以为普京是瞎说,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事情很多国家都在干。乌克兰前总统季莫申科爆料,乌克兰就被这种中间商骗了。年乌克兰断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转而从波兰和斯洛伐克等国家进口天然气。
但所谓的波兰天然气,实际上是从俄罗斯来。在波兰国内转了一圈后,到了乌克兰手里。好家伙,天然气就是在欧洲转了一圈,马上就沾上了“民主”光环,又高价卖给了乌克兰。要说这个世界也是太魔幻了。
由于乌克兰倒向西方,俄罗斯不得不绕开乌克兰,从其他地方修建天然气管道。结果乌克兰被绕了一大圈,又以高价买回了俄罗斯天然气。西方的操作还一直就是这么魔幻。比如澳大利亚不停跟中国怼,中国不进口澳大利亚的红酒等产品。结果煤炭市场被美国占了,红酒市场被法国占了。西方这不就是互相坑队友?
除了这种中间商哄抬气价的问题,欧洲自己天然气减产太严重也是问题之一。欧洲这些年搞环保有点魔怔。这些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达到了38%,超过了化石能源的34%。但问题是太阳能、风能是一种看天吃饭的东西。
今年由于风力不行,电力缺口比较大。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核能这一块也快没有了。德国最后一批七个核电站马上就要关停了。普京无不讽刺地说:“德国民众不喜欢核电,还不想要天然气,那你们拿什么取暖?难道要烧柴火吗?”一口一个民主自由,当初欧洲用苏联的天然气一点不含糊,这会儿搞意识形态了?
荷兰天然气田目前欧洲天然气面临大面积减产的问题。到年欧盟自产天然气将从亿立方米,减少到亿立方米。由于开发天然气田已经造成了地震,荷兰决定进一步减少本国天然气的开采。根据挪威研究机构预测,荷兰在未来会从天然气输出国变成天然气进口国。
Equinor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占据欧洲20%的天然气市场。这已经是除俄罗斯外,最大的天然气供应源了。该公司在挪威最大的日产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田,产量持续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受到欧洲环保主义联盟的抨击,目前核电占70%的法国已有四座核电站停产,电力供应下降13%。
按照目前的态势,欧洲能源紧张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这一切跟俄罗斯没有任何关系,最大的缺口,全部来自欧洲内部激进的环保政策。天然气已经成为了欧洲能够提供稳定电能的唯一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不停地在那里作死,除了美国乐开了花外,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
作者/孤寂寒光
更多军事国际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2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