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俄罗斯帝国第六期

发布时间:2023/3/17 18:36:40   点击数:

俄罗斯帝国时期

八、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大帝

联姻俄罗斯

(一)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年5月2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斯德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有些淘气、胆子很大且经常闯祸,她的父亲在军队服役中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尽管身为公国公主但在没人管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时候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少女时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经常给孟德斯鸠写信,并保持书信往来。

(二)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安排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叶卡捷琳娜二世来到柏林觐见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对叶卡捷琳娜二世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 的法国画师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沙皇伊丽莎白一世过目。年1月来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带来伊丽莎白一世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公主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年2月9日叶卡捷琳娜二世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一世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三世也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彬彬有礼。叶卡捷琳娜二世很快就明白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一世为自己找来了 的老师,叶卡捷琳娜二世勤奋地学习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后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

年2月9日叶卡捷琳娜二世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一世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三世也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彬彬有礼。叶卡捷琳娜二世很快就明白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一世为自己找来了 的老师,叶卡捷琳娜二世勤奋地学习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后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俄罗斯的冬天比在普鲁士要严酷得多导致叶卡捷琳娜二世得上肺炎,接连十几天处于高烧状态、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已处于弥留之际而开始安排后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特意找来一个路德宗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叶卡捷琳娜二世却请求把教她东正教礼仪的神父老师找来,因此俄罗斯宫廷上下对叶卡捷琳娜二世好感倍增。过了一个月叶卡捷琳娜二世奇迹般地病愈,这样叶卡捷琳娜二世与皇储彼三世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下来。

(三)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皈依东正教将自己的本名索菲娅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叶卡捷琳娜二世用俄语对答问话的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再次博得了宫廷上下的好感,次日叶卡捷琳娜二世与彼得三世订婚。年8月21日俄罗斯宫廷为二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的日子对叶卡捷琳娜二世来说是一段灰色的时光,丈夫彼得三世得根本就不爱她,两人实际处于分居状态。叶卡捷琳娜二世整日幽处深宫,只好靠读书排遣寂寞,起初她开始漫无目的地读小说,后来无意中读到伏尔泰的作品,自此开始对政治哲学类书籍感兴趣。叶卡捷琳娜二世找来厚厚的十卷本德国史,坚持每八天读完一卷,又通读四卷本哲学史,还有大量的俄文书籍,一段时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具备的知识深度竟然让她读懂孟德斯鸠艰深的《论法的精神》一书。

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结婚五年后尚未生育,这令伊丽莎白一世大为恼火,于是伊丽莎白一世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而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世二人之间至今都没有“原因”,伊丽莎白一世说找不出“原因”就是失职!女侍卫长只好依照伊丽莎白一世的命令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二世,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一世下一个帝国继承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幡然醒悟于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伊丽莎白一世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女皇的宫中。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下一个女儿,彼得三世却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怀孕的,而且彼得三世对待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叶卡捷琳娜二世只看到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三世的妻子,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三世抓起来或者被废黜,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让自己作主。但当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伊丽莎白一世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

夺位登基

(一)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寻求支持,首先是得到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支持,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他认为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继位,否则彼得三世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女皇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一世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女儿夭折,她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皇储彼得三世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年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二世示爱。

年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二世示爱。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一世逝世,彼得三世继位。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三世方才闻讯,下令将叶卡捷琳娜二世逮捕。但彼得三世的副官犹豫不决, 众人一起劝说才让彼得三世临时取消逮捕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

(二)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三世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公开侮辱叶卡捷琳娜二世,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二世登上皇位。年6月形势一时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导致政变阴谋暴露,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伊丽莎白一世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最终推翻彼得三世登基称帝。从彼得大帝规定的皇位继承法来看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做法无疑是谋反篡位,于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娜登基后的 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解释自己获得政权的合法性,她先后两次签署宣言痛陈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许多行为描述成国家层面上对俄罗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发动政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政治改革

(一)叶卡捷琳娜大帝接手时的俄罗斯虽不是千疮百孔但也危机四伏,国库空虚导致军中已三月无饷,商贸日益凋敝且多有囤积垄断之现象,国政松弛导致军机各部亦有欠款之举,司法沦为铢两悉称使律令之行惟强者是瞻。鉴于这种情况叶卡捷琳娜大帝提出一系列施政目标,旨在强调恢复国家行政秩序、强化国家机器、促进商贸繁荣、增加国库收入等等。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对内政策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度。叶卡捷琳娜大帝自诩开明君主而实行开明专制,同伏尔泰、狄德罗等西欧启蒙思想家保持通信联系。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编写《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年叶卡捷琳娜大帝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年叶卡捷琳娜大帝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位期间叶卡捷琳娜大帝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

(二)为了发展俄罗斯的经济叶卡捷琳娜大帝采用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废除出口税,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在国内叶卡捷琳娜大帝大力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规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外地区的任何居民都可以自由办厂。叶卡捷琳娜大帝颁布《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利益诏书》,赐予城市自治权,宣布拥有卢布以上财产的商人免受体罚、免服兵役、免交人丁税,只缴纳百分之一的资本税。这一政策深得俄罗斯工商业者的欢迎,一大批手工工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三)在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进行的同时叶卡捷琳娜大帝也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考虑叶卡捷琳娜大帝大力发展贵族教育,她任用贵族中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伊万·贝茨基制定并执行自己的教育政策,为了让学生远离原有的社会环境、接受全新的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叶卡捷琳娜大帝开办贵族寄宿学校。叶卡捷琳娜大帝深信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受过教育的女性才能培养出品质优良的俄罗斯下一代,加之当时俄罗斯女性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大多俄罗斯学者选择与教育水平较高的德国女性成婚,因此叶卡捷琳娜大帝将发展女性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年叶卡捷琳娜大帝成立贵族女子教育协会并于之后不久建立专门的女子学校,在女皇的倡导下贵族多将年幼的女子送交学校培养,当时 的斯莫尔尼女子学校就成为贵族小姐的主要教育机构。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俄罗斯贵族阶层逐步西方化,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这一时期文化、经济的繁荣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叶卡捷琳娜大帝注重发展普通民众教育,开设面向大众的普通学校,如莫斯科养育院和莫斯科商学院,为俄罗斯更好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新型人才。

随后几年里叶卡捷琳娜大帝认识到寄宿学校的局限性,寄宿学校非常昂贵且只能容纳少量学生,这些学生无法完全脱离社会环境,也未必能成为启蒙运动的样本和美德的典范,而且这种稍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办学思想难易为贵族阶层接受。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任用塞尔维亚教育家米里耶夫主持教育改革,成立“建立公共学校委员会”。当时俄罗斯的时代背景是资本主义发展使市民阶层中产生教育需求,为了扶持这一新兴的社会力量叶卡捷琳娜大帝给予尚在成长中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较高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以扩大统治基础。委员会计划建立三个层次的学校网,每一级学校都有各自的教育规划。米里耶夫为俄罗斯学校编订一系列教材,并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圣彼得堡创办教师进修学校,同年成立师范学院,并在15年内培养名教师。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年颁布《国民教育章程》,年秋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俄罗斯各省的省会开办26所公共学校,年又开办14所公共学校。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中小城市开办所小学,19世纪末增加至所。《国民教育章程》是俄罗斯历史上 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为俄罗斯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叶卡捷琳娜大帝所实行的教育措施内容广泛,首次为女性提供教育机会,推行教师培训项目,将学校制度推广到许多省和市镇。叶卡捷琳娜大帝对精英阶层进行教育和西化的长期效果还是显著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在增长,教育和文化改革正在带来俄罗斯“公共了领域”的最早标志,为国家政策与私人生活之间提供一个社会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对国家政策进行讨论。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俄罗斯国内涌现出大量的本民族的科学家、文化家、教育家,他们的活动对俄罗斯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精英阶层的文化趋势是逐渐摆脱宗教束缚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农民阶层的文化依然无法摆脱宗教、神秘和传统,这也造成俄罗斯文化上的分裂。但表明农民并不是完全隔绝的,通过服兵役从而知晓外面的世界和上层社会。

普加乔夫起义

(一)当时俄罗斯封建农奴制关系行将崩溃,资本主义关系日趋形成,贵族和专制国家不断加强农奴主压迫,从而激起人民群众强烈反抗。年莫斯科爆发市民下层群众的起义,年亚伊克哥萨克奋起反抗哥萨克上层首领,同年伏尔加河和顿河哥萨克村镇也发生骚动,叶卡捷琳娜大帝依仗军事力量勉强驾驭庞大帝国和蒙受压迫的各族人民。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战争使国内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日益沉重的负担激起劳苦大众的不满。年9月17日顿河哥萨克普加乔夫自称皇帝彼得三世,聚集一支由80名亚伊克哥萨克组成的队伍,并公布檄文宣布将古时哥萨克享有的优惠与特权赐给曾在亚伊克军中服役的哥萨克人、蒙古人和卡尔梅克人。9月18日起义军抵近坚固设防的亚伊克镇,因无火炮而放弃强攻,只留部分部队对其围困。普加乔夫率其余队伍向俄罗斯东南部的军政战略要地奥伦堡进军,由于农民、亚伊克哥萨克、逃亡士兵、蒙古人、哈萨克人、卡尔梅克人和乌拉尔各厂矿工人纷纷自愿参加起义军使得普加乔夫的队伍很快壮大起来,起义军在归降普加乔夫的各要塞(伊列克镇、塔季谢瓦、萨克马拉镇等)缴获大批武器(其中包括火炮、弹药)和粮食。

普加乔夫起义示意图

10月5日普加乔夫起义军(2人,火炮20门)开始围困奥伦堡,围困时间达6个月之久,为镇压农民战争并增援奥伦堡政府派出以卡尔少将为首的讨伐队(3人,火炮10门),但在尤泽耶瓦村附近的战斗中被奥夫钦尼科夫和扎鲁宾统率的起义军击溃。年11月由西伯利亚和辛比尔斯克派往起义地区的政府军也被击败,普加乔夫驻地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是指挥农民战争的中心,俄罗斯俄国各地农民自愿者云集于此参军参战。年12月普加乔夫在奥伦堡附近已拥有2.5万人和86门火炮,农民战争席卷南乌拉尔、阿斯特拉罕和喀山两省的大部地区、西西伯利亚和西哈萨克斯坦各地,金贾·阿尔斯拉诺夫和萨拉瓦特·尤拉耶夫率领巴什基尔人民揭杆而起,在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萨马拉、斯塔夫罗波尔、昆古尔、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亚伊克镇等地出现许多由军事首领领导大的起义中心。

(二)普加乔夫曾在哥萨克军中任少尉,竭力使其部队具有某种正规军的编制。。起义军由团(每团人)组成,团下辖连(每连人),各连设百人长或由大尉指挥,指挥官由士兵会选举。许多团、连按社会出身(农民、工人、亚伊克哥萨克、士兵等)、民族(巴什基尔、蒙古等)或地区特征编组,起义军驻扎在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时学习劈刺、枪炮射击,挖地道、埋雷、筑掩体等课目,普加乔夫及其统领们曾试图使各团与各支队进行协同作战、组织侦察并力求加强纪律性。年11月普加乔夫建立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负责指挥各路起义军作战,组织乌拉尔各工厂的武器制造,起义军兵员补充,粮秣和武器供应,同抢劫行为作斗争等,除军事职责外军事委员会还执行行政司法职能。主力军的作战由普加乔夫亲自指挥,所有作战行动都是在普加乔夫直接领导下组织实施的。主力军有健全的体制,其基础是哥萨克军的编制。起义军的战斗核心是哥萨克,但哥萨克部队中有多半是未经军事训练的农民和工人。起义军装备低劣,主要是冷兵器(马刀、长矛、战斧、短剑、羽形矛、链枷、镰刀,棍棒等)和弓箭,枪和炮较少。起义军战争具有局部性、地区分散性、自发性和无组织等特点,也就是带有封建时代历次农民运动所固有的各种弱点,缺乏统一的战略计划,独立起义地区的联系较差,这使普加乔夫和军事委员会不能对各地起义运动实施领导,各独立起义中心失去统一领导。

(三)普加乔夫只顾围困奥伦堡和亚伊克镇而放弃向伏尔加河流域进军(那里的人民曾准备支持他),结果使农民战争的战略基地局限于俄罗斯帝国东南部一隅,使叶卡捷琳娜大帝赢得动员的时间。沙皇政府指望用地方军镇压起义,此计不成后于年12月派遣大都督比比科夫率讨伐军(共6人,火炮30门)前往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军,由于得不到在徒劳地围困奥伦堡的普加乔夫主力军的援助一些分散且装备低劣的起义军在萨马拉和昆古尔附近遭到失败,到布祖卢克斯卡亚失守后普加乔夫才从奥伦堡附近撤出部分兵力阻止沙皇军队继续推进。年3月22日普加乔夫主力军在塔季谢瓦要塞附近被政府军击败,普加乔夫主力军方面人阵亡、人受伤被俘并损失全部火炮。3月24日起义军另一支队伍在乌法附近被米赫尔松中校的讨伐军击溃,普加乔夫撤离别尔茨卡亚斯洛博达并放弃对奥伦堡围攻。年4月1日普加乔夫在萨克马拉镇附近被讨伐军击败,普加乔夫方面余人阵亡、余人被俘, 普加乔夫率领一支人的队伍冲出重围进乌拉尔山隐蔽。截至年4月中旬各大起义中心虽然都被摧毁,但是萨拉瓦特·尤拉耶夫、别洛博罗多夫,奥夫钦尼科夫的起义军队伍分别在巴什基尔、叶卡捷琳堡附近及奥伦堡边区积极活动。

(四)年4月普加乔夫在乌拉尔工矿区和巴什基尔招募新军,年5月5日普加乔夫率0人攻占马格尼特纳亚要塞并与别洛博罗多夫和奥夫钦尼科夫的队伍会合,起义军沿亚伊克河溯河而上于5月19日攻下特罗伊茨克要塞。5月21日起义军被政府军击败,普加乔夫向乌拉尔草原撤退,政府军继续追击多次重创起义军,但普加乔夫巧妙运用游击战术终于摆脱敌军追击。年6月普加乔夫被迫撤出乌拉尔工矿区向伏尔加河进发,以图实现进军莫斯科的计划。年7月12日起义军占领喀山,但未能攻克守军残部防御的坚固内城,米赫尔松的讨伐军及时驰援内城守军,经阿尔斯克原野浴血鏖战于7月15日击溃起义军,起义军方面人阵亡、0人被俘。为摆脱追击普加乔夫渡抵伏尔加河右岸。

(五)普加乔夫得到伏尔加河流域的农奴和各族人民(蒙古、楚瓦什、莫尔多瓦、马里、梅谢里亚克)的广泛支持,各地自发建立数百、数千人不等的农民游击队。起义运动席卷伏尔加河流域大多数县并向莫斯科省边界蔓延,直接威胁莫斯科,下层居民、作坊工人和贵族奴仆群情骚动。普加乔夫在这一阶段却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放弃直驱莫斯科的进军,离开农民运动规模 的地区转而南下,以图在顿河得到哥萨克补充后再回师俄罗斯中心地区。年7月20日普加乔夫占领库尔梅什,然后又连克阿拉特里、萨兰斯克、奔萨、彼得罗夫斯克和,萨拉托夫,但是这个阶段农民起义运动的局部和分散性表现得特别明显,起义农民在本乡本县通常作战积极,但到邻县时就停止斗争。年8月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镇压农民战争派出大批军队,此外还有哥萨克部队和贵族义勇军,讨伐军逼迫普加乔夫撤向黑亚尔。8月25日讨伐军在索列尼科瓦瓦塔加附近与普加乔夫交战,起义军就因一小撮亚伊克哥萨克缙绅的谋反背叛而丢失火炮并被击败,普加乔夫带领一支小队伍退至伏尔加河左岸草原,在那里被叛徒们捉获并解交政府。年1月10日普加乔夫及其他起义军将领在莫斯科博洛托广场被处决,数千名起义官兵被处笞刑或被流放西伯利亚。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运动的自发性和分散性及其 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起义军是群众君主专制思想的代表,他们反对地主但却拥护好沙皇,这是天真的君主观念的典型表现,形成这种观念的基础则是俄罗斯农村的宗法制度。

瓜分波兰

次瓜分波兰

(一)16世纪波兰已发展成东欧的封建强国,领土面积居欧洲第三位,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大片土地。然而从17世纪中叶起波兰走向衰落,农奴制强化,封建割据严重。“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议会选举产生,外国人有资格竞选)致使王位频繁更迭,外国人为 不乏其数,年年间11位国王中有7位是外国人。“自由否决权”制度(议会决议只要有一人反对便不能通过)使波兰无法实行有效统治,从17世纪中叶起约年间召开的55次议会上,有48次未作出任何决议。政局混乱使的波兰国力衰弱,成为强邻争夺的对象。当时西普鲁士尚在波兰王国境内,普鲁士急于打开通道使东普鲁士与勃兰登堡连成一片。俄罗斯帝国视波兰为自己通往西欧的障碍,而且俄罗斯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争夺黑海的出海口急于打开波兰通道。奥地利帝国在与普鲁士的领土争夺中已失去西里西亚,不能坐视普鲁士继续扩张,也要求参与瓜分波兰。年10月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病故,叶卡捷琳娜大帝操纵波兰选王会议使亲俄贵族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新国王,从而加紧控制波兰。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部分波兰贵族掀起爱国革新运动以便加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独立,结果引起外国的干涉,导致波兰陷入被瓜分的危机之中。

(二) 次瓜分波兰前欧洲权力平衡产生了变动,其中俄罗斯帝国在俄土战争中战胜奥斯曼帝国,威胁哈布斯堡王室在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公国的利益,于是哈布斯堡奥地利斟酌是否对俄罗斯宣战。与俄罗斯和奥地利都友好的法国提议重新划分各国的领土,这次重组中奥地利可以得到西里西亚省作为补偿,而普鲁士会得到波兰的艾门兰和当时已经由波罗的日耳曼人统治的波兰属地—库尔兰公国和瑟米利亚公国。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不愿放弃在新近通过西里西亚战争得到的西里西亚,但是他也在寻求和平解决方案这是因为i普鲁士与俄罗斯帝国的联盟会把腓特烈大帝拉到与奥地利的潜在战争中,此外七年战争也削弱普鲁士的财力和兵力。腓特烈大帝也想要保卫衰弱的奥斯曼帝国,这样他可以在普鲁士与俄罗斯(或与奥地利)的战争中将奥斯曼帝国拉到自己的一方。腓特烈大帝兄弟亨利亲王是普鲁士宫廷在圣彼得堡的代理人,当奥地利于年在匈牙利塞派什地区吞并13个城镇(违反卢博夫拉条约)的时候叶卡捷琳娜大帝和他的顾问伊凡·切尔内绍夫向亨利提议让普鲁士占领波兰的一些土地(例如艾门兰),亨利将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建议提交给腓特烈大帝后腓特烈大帝建议以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的名义瓜分波兰,而瓜分得来的 土地赠与最弱的一方奥地利,以达到权力平衡。于是腓特烈大帝尝试鼓励俄罗斯向衰弱而无影响力的波兰扩张来代替向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而奥地利政治家文策尔·安通·格拉夫·考尼茨提出普鲁士应该向波兰取得土地,而把西里西亚让给奥地利,但是这项提议遭到腓特烈大帝的拒绝。

(三)在过去几十年间俄罗斯将衰落的波兰看做是自己的保护国,但是波兰遭到试图扰乱俄罗斯对波兰控制的巴尔联盟军队发起内战的破坏,在加上前不久的乌克兰的克里伊夫谢那起义和哥萨克起义也削弱了波兰的地位。更近一步来讲受到俄罗斯支持的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被看做是十分弱小但太有主见的人,致使 俄罗斯认为波兰作为保护国的作用已不存在,于是这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对此行动的借口是处理麻烦的邻国并让波兰从无政府状态恢复秩序的补偿(巴尔联盟为这三国提供一个合适的理由)。在俄罗斯占领多瑙河公国后亨利亲王让腓特烈大帝和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西亚相信通过将波兰-立陶宛联邦瓜分成三部份会比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扩张更能维持权力平衡,在长久以来都想吞并波兰北部王室普鲁士省份的普鲁士的压迫下三个国家同意 次瓜分波兰的行动,对这次协议的 反对意见来自于奥地利,因为该国很可能与奥斯曼帝国联盟,更打算吞并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巴尔干地区。巴尔联盟在年11月3日企图绑架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尝试给三个国家完美的借口以体现出“波兰正处在无政府状态中”,并需要它的邻国干涉,以“保卫”国家和它的公民。

(四)自年至年奥地利和普鲁士就已经接管联邦部分位于边疆的领土,自年至年奥地利接管塞派什郡,而普鲁士则接管劳恩堡和比余托夫。年2月19日奥地利和普鲁士在维也纳签署瓜分协议,先前俄罗斯和普鲁士曾在年2月6日签署同样的协议。年8月初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同时进入联邦并占领他们之间商定瓜分的土地,8月5日三方签署关于各自取得新领土的条约。曾支持过巴尔联盟的奥地利加入普俄联军后奥地利执行委员会被强令巴尔联盟离开奥地利,但是巴尔联盟依然没有投降,他们尽可能地守住自己控制的堡垒,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城堡直到4月末才陷落,蒂涅茨要塞在年7月末才陷落,琴斯托霍瓦要塞在8月末才陷落。 巴尔联盟被击败了,它的成员要不流亡国外要不就被俄罗斯人流放至西伯利亚。

(五)瓜分协议在年9月22日就已经得到签署方的认可,普鲁士得到波兰王室在普鲁士的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包括艾门兰在内),让东普鲁士得以与普鲁士主体相连。普鲁士也吞并诺泰奇河沿岸地区和库亚维北部,但没有占领但泽和托伦。由普鲁士吞并的领土在年编为叫做西普鲁士的新省,总体而言普鲁士得到3.6平方公里的土地和60万人口,通过吞并波兰西北部普鲁士切断波兰的出海口,因而得到80%的联邦外贸贸易额。虽然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西亚反对瓜分波兰但奥地利政治家尼茨认为奥地利所得到得土地是对她的极大补偿,尽管奥地利对瓜分兴致最小但它得到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万人口,奥地利吞并扎托尔、奥斯维辛、克拉科夫部分县和桑多梅日以及整个加利西亚。俄罗斯得到9.2万方公里的土地和万人口,包括德维纳、德鲁特、第聂伯河(利沃尼亚依然留在联邦)、维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和姆斯齐斯劳,并将所得的新领土编为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和莫吉廖夫省。波兰-立陶宛联邦丧失210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其领土的30%)和万人口(占其人口的三分之一)。

(六)在占领他们各自所需的领土后三个瓜分势力要求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和瑟姆批准他们的行动,波尼亚托夫斯基向西欧寻求援助并推迟召开瑟姆,但是西欧势力对这次瓜分漠不关心,在没有援助之际三国以占领华沙为由来强迫国王召开议会,议员们已经没有余地可以去选择了。议员中强烈反对瓜分波兰的人遭到俄罗斯人的恐吓,比如将华沙城夷平、处决、没收土地和对波兰进一步瓜分,一些议员甚至被俄罗斯人逮捕并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地方议会(波兰称之为瑟米克)拒绝向瑟姆推选代表,在克服诸多严峻的难题后仅有比正常人数的一半还少的议员参加由瑟姆元帅米哈乌·希耶尼姆·拉齐维乌和亚当·波宁斯基领导的议会,特别是波宁斯基受到俄罗斯人贿赂,并遵照俄罗斯人的意见行事。为了阻止反对者通过自由否决权阻止瑟姆的运作使其阻止瓜分的意图落空波宁斯基将常规瑟姆转为推行多数决定原则的联盟瑟姆的建议,尽管有部分议员尽力阻止召开议会,但是在波宁斯基在波兰议会拥有很高地位的波兰大主教安托尼·卡齐米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帮助下还是顺利召开议会。瑟姆推选一个由30人构成的委员会以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年9月18日委员会正式签署割让条约,宣布放弃联邦失地的所有主权要求。

第二次瓜分波兰

(一)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内政上恶化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外交上联邦与它的敌人普鲁士结成一个反常及致命的联盟,年签署的波普协议给予联盟安全保护的假像。年波兰爱国党通过《五三宪法》,五三宪法给予中产阶级选举权,成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并消除拉普宁瑟姆的恶劣影响。这些改革引起对联邦复兴持谨慎态度的邻国侵略,波兰的再一次改革让叶卡捷琳娜大帝再一次发火,欧洲各国认为波兰是步革命高潮中法国的后尘,遭到激进的雅各布派折磨后的俄罗斯在年入侵联邦。在年波俄战争中亲俄派波兰权贵塔戈维查盟友与支持宪法的波兰军队作战,以希望俄军会帮助他们重返贵族民主制,普鲁士盟友后来的倒戈让波兰彻底失去援助,在塔戈维查军队和俄罗斯常规军的双重夹击下波兰亲宪法军队被击败了。

科希丘什科起义

(一) 次瓜分波兰和年波俄战争严重削弱波兰五三宪法的革命运动,在第二次瓜分波兰后支持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塔戈维查联盟也被削弱了,承认俄罗斯为贵族民主制的保证者的人在第二次瓜分之后被看做是波兰的卖国贼,在贵族与市民中反对他们统治的情绪也日益增长。为了压制反对者普鲁士和俄罗斯支持裁减50%的联邦军队,并将留下来的波兰士兵召入他们的军队中。年3月12日波兰 骑兵旅(1人)的指挥官安东尼·马达林斯基将军不服从裁军的命令,将他的军队从奥斯特洛维卡推进到克拉科夫,这激起全国针对俄罗斯军队的暴乱。。俄罗斯驻克拉科夫的卫兵被勒令离开城市并被波兰军队击败,这让城市处于无防备状态中。

年3月24日从美国独立战争前线归来的老兵塔得乌什·科希丘什科宣布全面起义,科希丘什科在讲话中号召波兰军民奋起驱逐外国占领军、严惩卖国贼、恢复年瓜分前的疆界,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斗争。他一再强调波兰社会各阶层参加起义的必要性,提出在祖国面前不论其职业、出身如何也不论是贵族、僧侣、市民、农民还是犹太人一律平等,所有人都要为祖国效劳。科希丘什科还号召士兵为反对专制制度和外国列强、为把波兰从“魔鬼”手中解放出来而战,为恢复和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而战。科希丘什科担任波兰所有军队的总司令,他也宣誓不会用这些权利压制任何人,而是为了保卫波兰国土的完整、重使国家独立、巩固全体自由。

(二)为了巩固波兰军队科希丘什科起草动员令,命令小波兰的每5间房屋至少派1名有本事的男士兵为代表,装备龙骑枪、矛或者装备把斧子。科希丘什科动员而来的18岁至40岁的有才干的男子构成的起义军至少有1万人,为起义军供应足够装备的难度让科希丘什科组建装备镰刀的民兵。为了消灭依然微弱的反对派叶卡捷琳娜大帝少将费奥多尔·德尼索夫进攻克拉科夫,年4月4日两军在克拉科夫附近的拉茨瓦维茨村相遇,科希丘什科的军队击败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优的俄军,由参加起义军的农民 组成的“镰刀军”因为奋勇作战而歼敌三千人、夺得大炮十二门并击毙俄军指挥官,取得拉茨瓦维茨战役的胜利。,科希丘什科的军队因太过弱小而无力追击,只将俄军赶出小波兰。科希丘什科的首战告捷打击俄军的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波兰的其他部分也加入起义的大军。

(三)年4月17日俄罗斯人在华沙逮捕被怀疑为支持起义的人,并关闭在米奥多瓦街的兵工厂,裁减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华沙波兰卫兵,导致在犹豫不决的波兰国王面前上演了由扬·基灵斯基领导的反对华沙俄罗斯卫兵的起义。起义者受到不称职的俄罗斯使节和指挥官伊奥西弗·伊格尔斯特罗姆的帮助,而且事实上那一天是圣周的星期四,很多俄罗斯士兵没有携带武器来到教堂享用圣餐。自起义的开始波兰军队就得到兵民的帮助,他们暗地里进攻很多不同团体的士兵,而且对俄罗斯军队的抵抗活动很快在全市蔓延开。在两天针对俄罗斯军队的后只有名俄罗斯方面卫兵人,因而被迫撤离城市。4月22日雅库布·亚辛斯基在维尔纽斯发动同样的起义,紧接着又有几座城市和城镇发动了起义。年5月7日科希丘什科发表一部被称为“波瓦涅茨宣言”的宣言,在这部宣言中他部分废除波兰的农奴制,承认所有农民的公民自由并承诺帮助他们利用政府力量与贵族的虐待做抗争。虽然这部新法律从来没有完全实行也被很多贵族抵制,但它成功地吸引了很多农民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

(四)虽然改革的保证和征募新兵的快速让起义军队不断壮大,但是波兰军队的战略形势依旧不乐观。年5月10日普军穿过波兰边界并加入到俄军在波兰北部的行动中,在6月6日科希丘什科在什切科契尼战役中被俄普联军击败,在6月8日起义军另一位首领约佐夫·加亚切克将军在海乌姆战役中被击败,于是波兰军队撤回华沙并开始加固城防。6月15日普军在 方驻防的情况下占领克拉科夫,同一时间俄罗斯军队在华沙附近的一系列小战斗中被起义军击败。7月22日华沙被俄普联军围攻,但是这次围城并不成功。8月20日大波兰发动的一场起义让普鲁士也被迫撤回他们从华沙带来的军队,9月5日华沙围攻宣告失败,俄军撤回皮里查河。

8月12日维尔纽斯被俄军占领,立陶宛的反对者遭到俄军的镇压。10月2日扬·亨里克·道布洛夫斯基领导下的波兰军队占领比得哥什并进入几乎无反抗的波美拉尼亚,道布洛夫斯基依靠军队的灵活性对普军构成包围圈,并混乱普军普鲁士的阵脚,让普军从波兰中部撤回自己大多数的兵马。与此同时俄罗斯组建由将军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统帅的新军团,并在华沙附近的伊凡·费森领导下的军团会合,9月17日俄军在克鲁普切茨击败波兰军队,9月19日俄军在特雷斯普尔击败波兰军队,随后新军开始进军波兰首都。为了阻止开始会合的俄军科希丘什科动员他在华沙的军队并在10月10日发动马切约维茨战役,两支俄军击败科希丘什科,科希丘什科在战斗中受伤并被俄罗斯俘获,被带到圣彼得堡。

(五)起义的新统帅托马什·瓦乌雷茨基不能控制为了权力的内乱,只是成为了弱小军队的指挥官,这时约佐夫·加尧切克独揽大权轮番与左翼的自由主义者波兰雅各宾派和右翼者保皇派贵族争斗。9月4日俄军发动了针对位于华沙右郊的普拉加的全力进攻,4小时的白刃战中2.4万俄罗斯士兵攻破波兰的防御攻势,开始掠夺、烧毁市镇,整个地区被完全摧毁,有2两万居民遭到屠杀。沮丧的瓦乌雷茨基往南退,11月5日华沙被俄军占领。11月16日瓦乌雷茨基在拉多什茨投降,这标志着起义的结束和波兰政权的摧毁。翌年开始第三次瓜分波兰,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吞并剩余国土。

(六)几千万支持科希丘什科起义的贵族家庭被剥夺财产与土地,并将其送给俄罗斯将军和宫廷中特受喜爱的人。有65万过去的波兰农奴就此被转交给俄罗斯官员,贵族中的一些人尤其是前联邦中的立陶宛和鲁塞尼亚地区的贵族被流放到俄罗斯南部,在那里他们被迫俄罗斯化。其他波兰贵族被俄罗斯当局撤销其贵族身份,这意味着他们合法权力、社会地位的丧失。居住于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的信仰东正教的农民瓜分方也许会减少他们信仰天主教的正式领主的宗教压迫,农民只要提及科希丘什科的名字和他废除农奴制的意见就会遭到鞭挞。改革者和科希丘什科发起的针对泛滥的农奴制的改革被废除,所有的瓜分方在它们新占领的土地上收取大量的税款,在损失当地居民的情况下填饱他们的国库。联邦经营了几个世纪的市场也被瓜分,并被彼此区别开来,造成了商业的崩溃。在联邦建立的几个制造业中心的一部分被关闭了,这些地方的教育系统也被瓜分方废止。

第三次瓜分波兰

(一)年10月24日三国代表再次签订瓜分条约,将剩余的波兰联邦国土全部瓜分。根据条约俄罗斯占领立陶宛、西白俄罗斯、库尔兰、沃伦西部、西乌克兰大部,总计面积为12万平方千米、人口为万;奥地利占领克拉科夫、卢布林和马佐夫舍一部分,总计面积为4.75万平方千米、人口为50万;普鲁士占领华沙和马佐夫舍的余部,总计面积为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为万。至此波兰被瓜分完毕,波兰亡国,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年之久,波兰的许多诗人、政治家、贵族、作家、艺术家被流放。

与奥斯曼帝国战争

(一)叶卡捷琳娜大帝刚上台就制定在陆地上实行地域性蚕食体制、在水域上夺取出海口的外交策略,企图控制黑海出海口蚕食奥斯曼帝国,首先利用外交手段确立反土联盟以孤立奥斯曼帝国。年俄罗斯与普鲁士结盟,年俄罗斯与英国订立商约,年俄罗斯与丹麦订约孤立瑞典。一切准备就绪后叶卡捷琳娜大帝开始入侵波兰,并在波土边境积极活动来挑起事端,年10月感到极大不安的奥斯曼帝国对俄罗斯帝国宣战。俄罗斯陆军向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俄罗斯海军进入东地中海活动,在多瑙河流域侵占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后引起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不满,两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干涉。了取得对土战争的胜利和避免外交上的孤立并巩固反土联盟叶卡捷琳娜大帝采取由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的手段,年三国 次瓜分了波兰,期间俄军攻占克里米亚。在高加索战场奥斯曼人遭受重创,俄军占领库塔伊西等要塞。军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地中海的切斯马湾击败奥斯曼舰队,控制了黑海,就在这时俄罗斯国内爆发普加乔夫起义,叶卡捷琳娜大帝被迫结束战争。年7月16日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尽管在这次战争中俄罗斯取得胜利担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叶卡捷琳娜大帝平息普加乔夫起义后继续推行南进政策。

(二)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将克里米亚划为俄罗斯帝国边区,正式置于俄罗斯政府管制下。年俄罗斯帝国在黑海拥有了舰队并设置军事要塞,对奥斯曼帝国来说俄军的行动又对自己造成了威胁,因此奥斯曼帝国再次对俄罗斯帝国宣战。这一时期叶卡捷琳娜大帝拉拢奥地利签定俄奥联盟,金布恩战役中俄军打乱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罗斯集结主力发动战略进攻争取了时间。年奥地利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奥联军在巴尔干半岛分散奥斯曼的兵力,使俄军顺利攻取战略要地奥恰科夫。正当俄军节节胜利之际奥斯曼帝国的盟国瑞典对俄宣战,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避免腹背受敌拉拢丹麦参战来威胁瑞典。年经过福克沙尼会战和雷姆尼克会战俄军不仅彻底打乱奥斯曼的作战计划还攻克宾拉杰、阿克尔曼,从而控制整个摩尔多瓦。就在俄罗斯临瑞典和普鲁士的双重压力时法国爆发大革命,从而转移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瑞典和普鲁士退出战争。年俄军攻克伊兹梅尔要塞,同年黑海舰队在黑海重创奥斯曼舰队,从而掌握黑海的制海权。年1月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雅西条约》,根据和约俄罗斯从奥斯曼手中获得了克里米亚和黑海北岸广大地区的 占有权,从而巩固了在黑海的势力范围,为深入巴尔干打下了基础。

土尔扈特部东归

(一)土尔扈特部落的先祖是王罕,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记载王罕所率领的是克列特部,克列特在蒙古语中有包围、警卫的意思。王罕家族中的克列特人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蒙古语中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代西蒙古出现“大小四卫拉特联盟”,卫拉特在蒙古语有亲近者、同盟者、联盟者的意思,土尔扈特部落是卫拉特中的一个部落。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当时尚未被俄罗斯帝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俄罗斯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土尔扈特人东归路线

(二)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札尔固的一个机构,沙俄政府要改组札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在权力上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年汗王敦罗布喇什去世,年仅19岁的儿子渥巴锡继位,沙俄欺他年少便乘机将土尔扈特直属于汗的 权力机构王公议会札尔固强行隶属于沙俄外交部的控制下,对札尔固成员实行年俸制,并派遣官员直接进行管辖并干涉“札尔固内政,以达到架空汗权的目的。与此同时沙俄政府又在土尔扈特内部另找代理人,任命策伯克多尔济为札尔固首领以分化瓦解土尔扈特内部力量,与渥巴锡汗相对抗同时进而驾驭土尔扈特。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三)土尔扈特人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他们熬茶敬佛,在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喇嘛教。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后沙俄政府认识到要断绝他们与蒙古各部和内地各民族人民的宗教联系,而代之以俄罗斯的东正教这种西方的宗教。为此沙俄政府要求传教士学会土尔扈特语言以便说服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正教,他们制造宗教矛盾和纠纷,对土尔扈特部众进行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妄图消灭藏传佛教逼迫部族改信东正教,引起土尔扈特人强烈的反抗。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汗国强盛时期与俄罗斯帝国位是平等的,俄罗斯帝国强大以后,却要求他们俯首称臣。

(四)18世纪俄罗斯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大肆的征兵行为也导致部族内青壮年锐减,许多人都充当沙俄对外扩张的牺牲品,丧生在土耳其和北欧的战场上。正拼命扩张的俄罗斯帝国需要更多的土尔扈特人参与新的战争,需要土尔扈特骑兵去镇压无法忍受沉重税赋而起义的农民,去控制信仰方面的异己者,去遏制不安定的其他周边游牧民族,去参加欧洲的战争。敦罗布喇什和渥巴锡时期出兵助战成为汗国的沉重负担,导致而土尔扈特人口减少、经济衰退,已无法满足俄国的频繁征兵。17世纪末土尔扈特汗国达到其顶峰时期,土尔扈特人总共有7万帐,到18世纪60年代土尔扈特人仅有帐。俄罗斯帝国对土尔扈特骑兵的需求不断增长,甚至不顾土尔扈特兀鲁斯的自身安全强迫其远距离征战,给土尔扈特人带来沉重负担。

(五)年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决定要东归故土。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一下子都能想通的。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脱离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整个部族都将将沦为沙皇的奴隶,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罗斯人保密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他们本来计划携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卫拉特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伏尔加河右岸的3.3万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明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大帝认为让整个部落从自己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俄罗斯帝国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1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

(六)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因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而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英勇的土尔扈特人再次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清朝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是把他们挡回去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 乾隆决定对土尔扈特部接纳安置。在土尔扈特部到达伊犁时俄罗斯帝国通过外交手段交涉清朝要求其不能接受土尔扈特部进入国境,乾隆拒绝俄罗斯帝国的要求,谁知叶卡捷琳娜大帝威胁乾隆若是不将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就不惜发动战争,乾隆强硬回答道自己会随时奉陪,叶卡捷琳娜大帝因忙于欧洲事务不想与清朝开战,因而放弃追回土尔扈特人。

(七)离开伏尔加草原的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有9万人牺牲了生命,年5月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乾隆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全族东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中华各族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牧民。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远东战略

(一)远东政策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解决中国问题是打开西太平洋、入主东北亚、进入全球争霸的重要一环。远东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俄恰克图贸易做文章,恰克图贸易是俄国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恰克图贸易就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7.5%,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收入的支柱。但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并不懂得经济,她认为只是服务于政治的附属品。初期她沿着前任沙皇的政策继续在西伯利亚侵略扩张,而忽视了恰克图贸易的重要性,导致中俄北京贸易于年关闭。后来叶卡捷琳娜大帝注意到经济收入的大幅缩减,于是她在年指派代表与清朝代表进行谈判,对《恰克图条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对很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保持了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二)早在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开始着手对清朝采取武力进攻,她改变了原有的边界军事体制,授权军事委员会下设的特别军办事处全权处理清朝边界事务。同年叶卡捷琳娜大帝还命米勒尔起草了《关于对华战争的意见》,该文件宣称黑龙江流域原为俄国所有,为自己的侵略扩张找到合法的外衣。年俄罗斯刺探工作发现清朝并没有敌意,于是枢密院提请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平解决中俄边防,叶卡捷琳娜大帝鉴于准备对奥斯曼帝国进行战争而无暇东顾,并且由于恰克图巨大的收入而暂停关于中国军事行动,避免两线同时作战的风险。土耳其战争结束后叶卡捷琳娜大帝又开始制定针对侵略计划,清朝准备武力反击,而叶卡捷琳娜大帝又不想放弃恰克图巨大的生意又暂时退去。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强调要增加俄罗斯边防部队的数量,并在边境地区进行集结,但此时西线的俄军正进行第二次俄土战争,因此俄罗斯没有进攻清朝。总的来说恰克图贸易的开闭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对于处理中俄关系需要考虑的,清朝政策迟迟没有贯彻执行的重要原因就是恰克图贸易,其核心在于经济利益。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军事准备应该可以说是十分充分的,但是因为俄罗斯对外扩张重点暂时在欧洲,来不及顾暇亚洲以及连年财政支绌,计划也就一拖再拖。

因病去世

(一)从年起叶卡捷琳娜大帝患病,后来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年9月叶卡捷琳娜大帝病倒且卧床不起,11月6日叶卡捷琳娜大帝病逝,其子保罗一世继位。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259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