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当地气候 >> 宏观专题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系列0
作者:行一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私募基金;资本市场;价值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政策研究;大类资产配置。
第二部分:国际货币体系史年鉴尽管有很多有意义的事件尚未记录,但本系列文章不得不逐步进入尾声,本文中,笔者为大家梳理了一份从年金本位的建立到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比较大的重要事件列表,并附上部分经济危机的回顾历史,希望抛砖引玉,供有兴趣的朋友深入研究。
古典金本位制:
1)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2)18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
3)年:巴林银行危机;
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古典金本位制崩溃;
新金本位制:
5)年:各国重建被战争破坏的金本位制;
6)年9月19日:英镑贬值,金本位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
7)-年8月15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及结束;
8)-年:10年期的美元荒;
9)年:马歇尔计划,并最终于年下半年执行,总计推出.5亿美元援助欧洲及日本,由欧洲经济及合作组织实施;
10)-年:美国经济衰退,衰退减少了美国对欧洲商品的进口,导致美元缺口进一步扩大;
11)年:各国恢复可兑换性;
12)-年: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元大量增发,造成三次美元危机和美元灾;
13)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
14)年12月:十国财长达成了《史密森协定》,规定1盎司黄金按照38美元进行兑换,美元贬值被控制在8%的适度水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且兑美元的浮动区间控制在1.25%,但不久之后的年2月,《史密森协定》崩溃,这也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消亡;
1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涨(低增长高通胀),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加及银行挤兑;
16)年2月:《史密森协定》崩溃;
17)年3月:第四次美元危机爆发,各国抛售美元兑换黄金,布林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18)年10月16日:以沙特为中心的阿拉伯产油国发动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此次危机直接导致了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建立,开始了石油储备;
19)年秋天:基辛格确立了石油美元,卡特继尼克松之后成为美国总统;
20)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买卖可以自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取消对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IMF组织1/6的黄金;设置特别提款权(SDRs)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牙买加协定》于年4月1日正式启动生效,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消亡。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消亡后:
21)年:伊朗爆发了霍梅尼革命,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联储的黄金储备,世界金价冲高至美元/盎司;保罗.沃尔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
22)年:萨达姆发动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两伊战争期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出现石油和食品短缺,汇率不稳,通胀严重,经济濒临崩溃;
23)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并放松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鼓励金融创新,提供利率以控制通胀,消减个税,增加军事开支,预算赤字的增加导致了美元利率提高;
24)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和马克针对美元升值,推动美元贬值;
25)年2月:卢浮宫会议;
26)年:IT技术的发展带动美国经济复苏;
27)-年:欧洲危机;
2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克林顿政府实现了一年的财政盈余;
29)-年:美国经济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扩张,年均增长率3.4%,通胀维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
30)年1月1日:欧元诞生;
31)-年:美国先后经历了IT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32)年: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依次爆发,美元再一次扩张;
33)年:美国次货危机爆发,此时美国的私人债务、公司债务和国家债务加起来超过了50万亿美元,几乎等于全球的生产总值;而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各国没有袖手旁观,几乎都进行了救市,其中:美国先后投入了亿及亿美元的流动性;欧盟投入2.2万亿欧元;中国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日本在危机和年的地震中分别投入了26.9万亿日元和54万亿日元以上的流动性,全球进入了量化宽松时代,一直延续到年的几乎负利率时代。
第三部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发展及其它20世纪90年代末起,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导致了所谓的“全球失衡”问题:由于亚洲的文化及传统理念等原因导致亚洲人习惯于有钱后储蓄到银行,比如中国,其储蓄率与GDP之比就几乎达到了50%,拉美更稳定的政策也鼓励了储蓄,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通过销售石油也产生了大量的储蓄资金,所有这些过量的储蓄不可能安静的躺在央行的账户里睡大觉,他们需要找到出路,除了国内投资外,更多的则用于购买了美国国债,这形成了一个循环:发展中国家通过商品等出口挣得了美国大量的美元,这些美元被兑换成相应的本国货币,随着出口越多,获得的美元就越多,相应的本国货币增发的就越多,这些美元又通过央行认购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债券回流到美国,美国又利用回流到美国的美元继续购买全球各国的商品,循环往复……
究其实质,就等于美国用其债券在购买全球的商品,而随着各国央行对美元或美国国债越来越多,就越来越丧失了对“美元霸权”的话语权。随着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过低的储蓄其实与其它国家过多的储蓄是一回事。“新经济时代”的美国继续乐观的发展,同时酝酿着危机的爆发,一直到年“次贷危机”集中爆发。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在年欧元诞生后,发生了变化,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里,加上了欧元,且其权重越来越重;同时,随着中国的发展,人民币也越来越被用作各国的储备货币;科技的发展,让数字货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1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