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当地气候 >> 美国第三次ldquo抵消战略rdq
第三次抵消战略技术创新发展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美国防部还制定了包括机器人、自主系统、小型化、大数据和3D打印等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长期研发计划
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具体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被视为前任国防部长哈格尔的重要战略遗产,其实却是时任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即现任国防部长卡特极力推动的战略构想。卡特副部长曾于年设立了秘密部门——战略能力办公室,赋予其“利用已有基础应对高端威胁,提供颠覆性能力”的使命,以应对中俄等对手的挑战,这其实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前奏。年,卡特接任国防部长后积极推进第三次“抵消战略”,并将战略能力办公室视为未来颠覆性军事技术研发的关键部门。战略能力办公室目前的使命定位是:探索利用现有武器系统的新方式,在批量采办之前设计现有系统的改进原型机并验证概念, 限度地发挥现有系统的潜能,获得对手无法预料或难以与之竞争的颠覆性能力。财年国防部为该办公室申请了9.02亿美元经费(远高于财年的1.38亿美元),其中36%用于海军项目,24%用于空军项目,18%用于陆军项目。战略能力办公室目前正在开展的颠覆性技术项目,可以视为美军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具体举措。战略能力办公室采用的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它是一个逆向过程,即“从现有系统到作战需求”,而非“从作战需求到未来系统”,这样做既有效利用了此前的军事资产,又为未来新技术的应用争取到更多时间。更重要的是,该办公室使国防部在解决长期问题过程中保持创新的紧迫感,考虑硬件和软件的约束,明确项目终止的准则,不做长期项目投资,以快速形成颠覆性能力。该办公室成立以来共启动了15个项目,涉及23种能力;到年底,将有6种能力实现转移,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转移失败的案例。战略能力办公室的创新机制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改变系统的用途。即把为实现某一使命而设计的某种系统,用于实现完全不同的另一使命。例如:通过改装软件使海军“标准-6”舰载防空反导导弹具备反舰作战能力,使海军有可能在财年获得超过枚攻防兼备的“标准-6”导弹;利用海军电磁炮项目的弹丸和先进复合材料,战略能力办公室联合团队正在原型化具有低成本导弹防御和远程火力打击潜能的“超声速防御”技术,使其能使用陆军毫米榴弹炮和海军毫米舰载炮发射;在F-15战斗机雷达基础上,与导弹防御局合作研制地基雷达改型原型机,用于保护前线阵地免受敌人导弹突袭等等。二是将系统集成为协同编队。依靠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多个系统协同编队,从而能经受住单个武器无法承受的对抗性环境。战略能力办公室利用跨军兵种和国防部机构,将一些最为成功的系统集成于协同编队项目。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武库机”、“第三只眼”、“海上蜂群”等。其中“第三只眼”项目旨在与多个军兵种合作、创建弹性“杀伤网”,“杀伤网”中的传感器和射击武器能建立更紧密的项目联系,目前已将不同资产纳入实弹验证,研制成功后将通过破坏敌人的某个单独节点以破坏整个杀伤链,从而增加敌方拒止美军联合行动的难度。三是吸收商业使能技术。智能技术领域的商业革命正在快速改变世界,并在加速蔓延至国家安全领域。美军正在快速采用这些外部技术,以使自身处于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使用商业技术及灵活的制造技术升级现有军用资产就是一个开始。战略能力办公室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包括先进导航、信息通用作战图、“山鹑”微型无人机等。此外,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近期还宣布,将在财年投入~亿美元用于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并明确驱动此轮“抵消战略”的五大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机协作;人类作战行动辅助系统;先进有人/无人作战编组;针对网络(攻击)及电子战环境进行加固的网络赋能自主武器。在先进有人/无人作战编组技术领域,随着OH-58D“基奥瓦勇士”武装侦察直升机的逐步退役,美国陆军已决定组建有人/无人混编陆航营,为现役师属战斗航空旅的攻击直升机营编配24架 改进型AH-64E“阿帕奇?卫士”攻击直升机和1个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连,为重型攻击侦察营编配24架AH-64E和3个RQ-7B(V2)“影子”无人机系统排。 重型攻击侦察营已于年3月组建完毕,计划到财年完成10个营的组建,并全面具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改装软件使海军“标准-6”舰载防空反导导弹具备反舰作战能力,使海军有可能在财年获得超过枚攻防兼备的“标准-6”导弹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本质第三次“抵消战略”试图“改变游戏规则”,以使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技术优势。然而,无论是美军的常规优势领域如导弹技术、空间系统、精确打击武器等,还是美国智库提出要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大力发展的无人作战、远程空中作战、隐身空中作战、水下作战和复杂系统工程集成与运用等领域,美国都处于技术优势地位。那么,面对潜在对手的技术劣势,美国到底要抵消什么?该战略的本质是什么?试图抵消“对手”的地缘优势按照美国防务官员和专家的逻辑,他们认为尽管美军目前整体军事技术优势仍然显著,但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一直在进行大规模军事投入,大力发展反舰、防空、太空反制、网络、电子战和特种作战等能力,不断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使美军感到威胁的增加和军事行动自由度的降低,“抵消战略”就是要防止这种“不利局面”的恶化。那么,所谓“使美军感到威胁的增加和军事行动自由度的降低”的地点在哪里呢?就在亚太地区,就在中国等所谓对手的领土领海周边。也就是说,美军所谓的由潜在对手军事技术的相对接近而引起的“使美军感到威胁的增加和军事行动自由度的降低”等论调,都是在别人家门口才能成立的。因此,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实际上要抵消的是“对手”的地缘优势。这种妄图用高科技来“终结地缘优势”的发展思路,深刻体现了美国追求 安全的执念与对他国战略的臆想。而地缘条件的限制,恐怕不是高科技就能轻易抵消掉的。追求 安全的执念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东西有两大洋为天然屏障,南北无强邻,地缘条件之好在世界大国中 ,作为全球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无疑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捍卫国家安全的资本,按照惯常逻辑,它相应地具有更充足的安全感。但美国一贯习惯于追求 安全,总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具有安全感”的国家,总是在寻觅外部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敌对国家”,并尝试以各种方式遏制甚至消灭之。在美国看来,最理想的敌人莫过于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不同、在种族和文化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在军事上又强大到足以产生威胁的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率多国部队打赢了海湾战争,随后又领导北约打赢了科索沃战争,一时国力、军力、威望均达顶峰,无人望其项背。但“9·11”事件却使美国本土安全神话彻底破灭,越来越深地卷入反恐战争;而十年反恐战争后,美国又开始把战略重心转向了主权国家。从“空海一体战”到第三次“抵消战略”,美国选择把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等国作为假想敌,寻找其军事安全防范的对象。为了应对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美军已于年2月正式提出了以西太平洋地区为主要战场的“空海一体战”理论;年1月8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将“空海一体战”理论更名为“全球公域进入和联合机动”理论,以安抚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受 ”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国家安全本身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任何一个大国存在所谓的 安全。当一方处于 安全时,就意味着其他各方处于 不安全。因此,美国根深蒂固地追求万无一失安全环境的安全战略既无法实现,也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的极大反弹,最终是害人更害己。对他国战略的臆想美国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去解读其他国家的安全发展,因此常常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美国提出第三次“抵消战略”,明里暗里都透露着是针对中国的。有美国专家提出,美国应该对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量身订制,把战胜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作为其更为具体的目标。在美国看来,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对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霸权构成了威胁,认为中国军事战略的目标就是阻止美国进入中国近海地区,使美国无法在台海、东海或南海事态恶化时实施干涉行动,因此还发明了“反介入/区域拒止”这一新名词强加于人,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构想,并认为中国要在亚太地区挑战美国的军事存在。然而,我军“应对强敌干预”明显是被动措施,不是美国理解的主动采取行动阻止美军进入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他国基于维护自身领土领海主权的军事现代化,异化成针对美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这必将进一步加剧中美两国的安全困境并将导致亚太地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美国陆军已决定组建有人无人混编陆航营,为现役师属战斗航空旅的攻击直升机营编配24架 改进型AH-64E“阿帕奇?卫士”攻击直升机和1个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连。图为AH-64E武装直升机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美军第三次“抵消战略”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将主要取决于美国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国防工业支撑能力和国内政治因素,以及潜在对手的相对实力和战略博弈等因素。有利因素一是创新能力方面:从战略体系角度看,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国家战略框架下统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国防创新发展战略,而创新驱动始终是美国战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方面,美国拥有 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强大的军民一体化国防工业基础,为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二是综合国力方面:相比前两次“抵消战略”,第三次“抵消战略”是美国在综合国力明显优于潜在对手情况下推出的,总体上更具优势。不利因素一是国防预算削减压力:自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虽有复苏,但与其臆想的潜在对手相比并不占突出优势,且其国防预算自年以来一直处于逐年削减状态。二是美军不再占据“主场”优势:冷战时期,美军实际上是依赖北约在欧洲打一场防御性的“主场比赛”,而今美军需要将力量远距离投送到数量有限、大部分没有良好防御的前沿基地,不再占据“主场”优势。三是美军面临的威胁相对冷战时更为复杂多变:前两次“抵消战略”对手明确,而今美国面临来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更为复杂的多样化威胁。(编辑:于雪)作者:岳松堂童真《现代军事》杂志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