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日本转型启示录从ldquo昭和热血

发布时间:2021/6/17 21:25:58   点击数:
年仅剩不足百天,所有的工商业者都很焦虑。如何从需求衰退中重建增长,如何从看不清的下行周期中发现机会,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难题。全球化的终结,技术进步红利的末期,富裕人口增长的塌陷,加剧了需求萎缩和分配失衡,贸易赤字让债务压力更加尖锐,全球开始进入存量博弈。在以重塑“分配权”为目标的摩擦过程中,各个国家不约而同的采取了类似动作:对内,各国积极参与对富人群体的跨国征税(CRS),对外,贸易保护提高关税以换取更大全球贸易收入的分配比例。即便如此,极端主义思潮依旧盛行,试图将整个全球的资本分配主线,从“市场主导”再次推向“暴力主导”。危机时刻,以史为鉴,以邻为镜,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能看到多远的过去,才能看到多远的未来。环顾世界,有过爆发增长、扛过衰退、经历过贸易摩擦,有过极端主义思潮并保持依然繁荣的经济体屈指可数。在《大萧条:反思》一文中我们总结过,美国面对危机其实给出了不太有效的政策,最后还是战争红利和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或者说是命好让美国度过了难关。能够扛过危机而国际地位不下滑,重新走向繁荣,从个人角度和国家角度都值得参考的大国,亚洲只有日本。研究日本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困难的。一方面,中日是海洋隔开的一组镜像,是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完美对比实验。另一方面,近两百年中,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中日互相纠缠相互塑造,比如,辛亥革命背后的支持者有日本首相犬养毅,在甲午海战、占领东北和朝鲜以及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的军事力量实质上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经格局。今天的日本比中国其实更传统更复杂,所有的经济问题背后,都是政治、文化、和历史的深度缠绕,无法做简单的展开。如果要真正理解日本,首先必须抛弃主义的有色眼镜,基于现实:作为亚洲的文明之光,日本文化在最近的一千多年不曾因战争中断,作为宗教领袖的天皇的存在客观上保存了中国汉唐文明的海外一脉。作为东方和西方文明交汇的桥头堡,日本融合了神道教、西方文明、儒家文化,既是东方文明的海洋版本,也是西方价值的儒家解读,在整个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下,日本用文艺作品消化了种种冲突,文化百花齐放,社会出乎意料的平静安宁,连黑手党都都彬彬有礼。作为全球最快繁荣、最快进步、最快衰老的国家,日本不仅仅成功抵挡了泡沫经济衰退的压力,且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实验——如何应对全社会的老龄化和持续的通缩。中国国内舆论曾经对日本极尽嘲讽之能事,文章标题多为“失去的二十年”。其实,真的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资格走下坡路的。上坡路好走,“殖产兴业”已经是最佳实践。下坡路难走,相当多的国家是看见下坡就垮了,全球近多个国家,失败的比比皆是,几乎全凭一口仙气吊着,混吃等死。南美的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50年代比肩美国,老天爷慷慨地赐予给了地球上罕见的自然资源,然而这几个国家一路翻滚下行,堪称失败经典。欧洲的边缘俄罗斯,更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全凭能源老本和苏联遗产续命。正如赚钱的方式都是类似,亏钱的样子可是个个不同,下坡路上没有经验可循。日本走下坡路时已经世界第二,扛着老龄化、增长天花板和全球最大的地产泡沫找出路,磕磕绊绊走到今天,近10多年里每年捧回一个诺贝尔奖,满满新气象。日本的成功并非没有代价,从明治维新之前到现在,大概经历了三次不同的社会思潮和与之配套的财富分配方式。第一次,发源于明治维新。国家意识觉醒的日本从藩镇割据第一次成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启动经济改革。第二次,走向极端化的国家叙事,支持军事扩张,刺杀民主化代表人物,二战大挫败后,经济建设继续主导国家叙事的节奏。第三次,叙事走向个体叙事,经济泡沫破裂,老龄化,文化繁荣,个体叙事成为主流。在国家叙事(言必谈国家,军事力量主导财富分配)和个体叙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225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