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当地气候 >> 简述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简述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霸权主义是指在世界上或某个地区称霸的政策,泛指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霸权国家需要拥有绝对的实力,并对他国有所图谋企图统治他国。冷战后美国正是凭借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国建立霸权的表现就是建立管理和控制国际事务及国际体系中的各种国际机制并威胁其他国家参加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霸权体系。
一、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
1.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世纪之交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稳居世界第一,又以北约和亚洲盟国日本控制了欧亚大陆的安全形势,同时与亚太、中东多国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构建起强大的军事网络,美国竭力进行全球扩张。
2.冷战结束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强力量也有不同程度变化。欧盟建立政治联盟深化合作并制定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日本仍是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且致力于成为政治大国。俄罗斯为复兴大国地位努力走向平稳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并致力于构建稳定大国关系。
3.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进入曲折发展时期。拉美民主化进程并未改善其经济形势,非洲掀起民主化浪潮但依旧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在种种挑战面前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联合以改变自身命运。
一、内容
1.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世界新秩序”。提出建立一个稳定而安全的世界,保持同苏联抗衡的军事力量以巩固遏制成果;按照美国价值观在全球推行自由与民主。新秩序的重点是构筑在美国领导下的自由统一的欧洲及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共同体。
2.克林顿提出的克林顿主义。克林顿主义极度崇尚人权,认为人权高于主权并极力将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其中心思想是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必须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在全球推进美国价值观和促进美国利益。
3.布什的新布什主义。新布什主义继续奉行国家安全战略,力求巩固反恐成果时扩大地缘战略优势;大力发展民主;强化军事作用,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以加强应变能力和威慑效果;不放弃单边主义的同时寻求国际协调和多边合作以缓和与世界的紧张关系。
4.美国对外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如发动海湾战争。另外美国积极推进北约东扩,利益北约扩展自己的势力。年发动科索沃战争,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大动干戈。这明显是霸权主义。
所以,美国霸权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球战略寻求建立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而是频繁对外用兵,三是绕过联合国单独用兵,四是与他国发展军事联盟,比如调整北约和美日联盟。总之,美国利用对外军事干预和政策上的优势营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战略环境,企图构筑单极世界。
简述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过程及美国政府的对应政策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危机”,是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起的一次美苏接近战争边缘的严重对抗。
一、背景
1.年古巴人民推翻独裁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美国对此十分恼火并宣布与古巴断交。美国企图推翻古巴卡斯特罗政权遭到失败。
2.苏联自年与古巴建立外交关系后逐步扩大了它在古巴的影响,并竭力以援助手段实现对古巴的全面控制,增加对古巴的经济及军事援助。
3.赫鲁晓夫积极考虑在古巴部署导弹以弥补美国在导弹方面取得的对苏优势。年,古巴和苏联就苏联向古巴提供短程地空导弹以及中程导弹一事达成了协议。
二、过程
1.年美国在古巴发现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对苏联发出警告,苏联否认。美国于是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隔离以阻断正在运往古巴的武器运输线。
2.肯尼迪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并派美国军舰在海上进行巡逻,形成对古巴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设在古巴的军事基地也得到加强。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3.赫鲁晓夫自知苏联仍处于军事劣势于是后退。赫鲁晓夫最终下令从古巴撤出苏志中程导弹。随后美国宣布结束封锁,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三、影响
1.古巴导弹危机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苏联在整个危机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于是危机结束后苏联竭力弥补与美国间的差距。而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了上风从而想继续保持这种优势。美苏于是都开始军备竞赛。
2.古巴导弹危机推动了美苏之间的军备控制谈判,两国都意识到妥协的必要。而且由于维持核大国地位的必要,。美苏在以后几年中就禁止核试验、防止核扩散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
3.美苏在古巴危机中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进行交易而无视盟国的做法引起盟国的不信任,从而加剧两个阵营内部本已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的一次和赌博。这场危机中,美苏把世界推到核战争的边缘,最后又不得不妥协,从而开创了美苏关系既对抗又对话,既斗争又妥协的新阶段。
观弈道人多少随意,永远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