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肆虐、疫情汹涌之时,美国一些政客玩起了“政治讹诈”的把戏。他们一边幸灾乐祸,一边自以为是,抛出了“中国隐瞒了疫情”“病毒出自中国武汉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又一个谣言,大肆鼓噪向中国“追责索赔”。事已至此,咱们就该谈谈在整整21年前的今天,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事件了。1时间回到年5月7日晚(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20多个年轻人正在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地下机要室,打牌和下棋。这是个周末的晚上,大部分工作人员和家属都撤离了,留下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这样战火纷飞的时期,在屋子里打打牌下下棋,已经算是最奢侈的娱乐活动了。晚上11点,停电了。大使馆用的电,都是靠发电机自己发出来的,一般到了规定的时间都会停电熄灯,以节省能源。可是,这些年轻人意犹未尽。他们去找大使潘占林求情,希望再发一会儿电,并承诺玩到12点就散伙睡觉。潘占林心软了,觉得这个请求可以接受。但是,他转念又一想,多发电就要多耗费柴油,极有可能在紧要之时,造成紧缺。所以,为了保证不时之需,他就说:你们还是上来吧。因为潘大使“不开恩”,年轻人们有些不开心,垂头丧气,从地下室鱼贯而出,返回楼上。他们并不知道,此时在一万两千米的高空上,一架飞机已经打开了弹舱门。如果他们再玩下去,十几分钟之后就将可能全被炸死。晚上11点46分,炸弹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爆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废墟2爆炸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我们一会再说,先谈谈南联盟这个国家。南联盟全称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个国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要说清楚南斯拉夫,时间还是要先回到多年前。年6月28日,在波西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王储裴迪南大公携储妃,在萨拉热窝军政要员的陪同下,参加典礼。突然,一个塞尔维亚的青年,持枪向裴迪南夫妇连开了两枪,一枪打在裴迪南的脖子上,一枪打在裴迪南妻子的腹部。裴迪南大公夫妇的遗体被运回维也纳进行国葬,塞尔维亚刺杀青年也在当场被捕后死在狱中。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战交战的两方分别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协约国则是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以及塞尔维亚、比利时、美国等国。到了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作为战败国,奥匈帝国烟消云散,土崩瓦解。作为战胜国,塞维利亚开始了强国扩张之路。这一年,塞尔维亚联合之前就吞并的黑山共和国,再吸收了奥匈帝国原来几个以斯拉夫人为主的联邦,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年,这个王国又吸收了瓦尔达尔马其顿,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这是南斯拉夫(Yugoslavia)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二战爆发后,这个王国被重新分裂为“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傀儡政府。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重新联合,成为一个国土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万的国家。这时候,南斯拉夫有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和黑山,以及两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我们先记住这个科索沃。南斯拉夫地图3南斯拉夫处于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交汇点,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国内格局如此复杂,想要维持国家的统一,只有出现一个政治强人。这时候,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铁托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二战期间率领南斯拉夫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地抵抗德国法西斯,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年,他将南斯拉夫改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成为一个有六个加盟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他成为了最高领导人。在铁托的统治和治理下,南斯拉夫这个国家还是很不错的,整体和平稳定,人民生活正常。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在国内,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是最富的,科索沃和马其顿最穷,它们之间的经济水平相差十倍以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托就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财政税收和资源,大量地补贴给落后地区。这难免会引起富裕地区的反感,但铁托的权威无人能够挑战。年5月4日,88岁的铁托在没有指定任何继承人的情况下,与世长辞。从此,南斯拉夫开始崩盘。通过残酷的战争,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先后独立了。受到它们的鼓舞,年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经过为期三年的“波黑战争”,在波黑万人口中28万人死亡、多万人沦为难民后,波黑共和国也独立了。这时候再一算,原来的6个加盟国,现在只剩下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了。这两个国家捆绑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国家联盟,就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也就是我们说的南联盟。铁托4这时候,就要说到科索沃了。前面提到过,科索沃在原来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中并没有获得“共和国”的地位,只是一个“自治省”。科索沃对此是很不服气的。科索沃历史相当悠久,在那里生活的人被认为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但塞尔维亚人却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第一个王国。科索沃在地理位置上毗邻阿尔巴尼亚,土地上90%都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人只占到10%,所以科索沃的独立浪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科索沃人碰上了一个非常强硬的塞尔维亚总统,他就是米洛舍维奇。米洛舍维奇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尔维亚文明的摇篮,无论从历史原因还是从民族感情,“任何允许科索沃独立出去的人,都将是塞尔维亚的罪人!”所以,他不断鼓励塞族人不要离开科索沃,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定居。到了年,米洛舍维奇直接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资格。年,科索沃境内的部分阿尔巴尼亚人组成了“科索沃解放军”,开始用武力手段谋求独立。南联盟和塞尔维亚政府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到了年双方冲突开始升级。年2月,“科索沃解放军”同塞尔维亚军警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亡。这一事件为西方插手干涉提供了口实。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兵压境,要求南联盟塞尔维亚政府给予科索沃高度自治。经过多轮磋商,米洛舍维奇被迫签署“城下之盟”,同意就恢复科索沃自治地位同阿族谈判,并接受国际观察团进入科索沃。年1月,科索沃拉查克村突然发现45具阿族人尸体。美国人领衔的国际观察团“认定”这些人是被南塞军警杀害的阿族平民,并宣称“拉查克村事件”是一场“人道灾难”,再次威胁对南动武。这成为科索沃战争的导火索。2月,塞尔维亚政府被迫在法国就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同阿族代表展开谈判。谈判伊始,美国特使就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协议草案,声称协议内容不容谈判,更不可修改,要求双方必须在一周内签字。南塞和阿族对协议都不满意,于是搁置了。但在一个月后谈判重启时,阿族代表在西方的诱导下,一反强硬立场,单方面签署了协议。南塞方面仍然坚持原来立场,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于是,西方以此作为借口,将谈判破裂的责任全部推到南塞身上,并向南联盟政府发出最后通牒。3月22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前往贝尔格莱德,向米洛舍维奇摊牌。双方谈判最终破裂。米洛舍维奇,6年逝世于海牙监狱,享年65岁。53月24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科索沃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和北约不管不顾联合国的行为是非常恶劣的,这次战争也让世界看清了美国的丑恶嘴脸。空袭之初,北约想速战速决,轰炸目标主要集中于南联盟的防空系统和军事设施。后来,北约认为南联盟军方利用了民用设施,民用设施随即成为打击目标,许多工厂、学校、医院等被肆意摧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被国际公约严格保护的大使馆,也会遭到轰炸。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在前面提到的人们还在地下机要室没有离开的时候,炸弹已经投射了,按照距离计算,炸弹从高空到地面,需要大约十分钟的时间。这架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携带的不是导弹,而是五枚精确制导的重型炸弹。五枚炸弹相继抵达大使馆。第一枚斜穿使馆大楼,从顶层穿透到一层,在墙角爆炸出一个数米大坑,造成多名人员受伤。第二枚落在正中央,穿透楼顶,炸毁大使办公室、会计师和大厅,造成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牺牲。第三枚落进使馆西北角房间,造成《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爱人朱颖牺牲。第四枚钻进地下室,引爆了储存在地底的煤气罐。据不可明说的原因,美国认为南联盟总指挥部在中国大使馆地下机要室,其实一派胡言。如果潘大师“开恩”,那些人再多待一些时间,就都将和死神相遇。第五枚没有爆炸,哑弹。五枚炸弹,造成使馆严重毁坏,20多人受伤,3人死亡。中国做出了快速反应,在正面交涉的同时,派出专门小组乘专机赴贝尔格莱德执行任务。小组从筹备成立到出发,仅用了14个小时。后来才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上飞机前已经写好了遗书。这是何等悲壮!5月12日上午,小组护送三位烈士的骨灰和六名重伤员及使馆部分撤离人员,平安回到北京。当三位烈士的骨灰由家属护送走下飞机时,哀乐奏起,胡jintao副主席神情凝重(因
作者观点:在这里说三个事情。第一,当时的外交部长唐家璇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让美国知道,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欺负的,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不惜牺牲一切的,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行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集体准确判断国际和国内形势,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又全面考虑国家长远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果断做出了明确和正确的决策。第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位老总说,大使馆是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飞机炸毁的,而接回烈士所用的飞机,也是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这是中国航空人的耻辱。于是,一系列飞机研发出来,并投入国防和民用领域。第三,中国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三位烈士的牺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他们的血没有白流,因为中国从此觉醒了。现在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很多都是从这次事件开始的。这三个人说的话,就是本文作者的观点。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不容易,中国各界在耻辱中觉醒不容易,我们每个人为了建设国家付出的努力也不容易。但是,一个国家是要富强的,如果只富不强,也将难以生存。勿忘国耻。山水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lwz/1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