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龙凯锋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战场指挥员需要把

发布时间:2021/12/18 17:07:38   点击数:

催生军事革命的是科技,是技术。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员,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词。我们总是讲知己知彼,那么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知己知彼的内容是什么?我认为是以下五个关键词。

一、意图

知己知彼,首先需要知道各方的意图。毛主席说: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要知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龙凯锋认为,所谓意图,在现代战争情况下,可以分为战略意图和战争意图。战略意图,是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战争意图则是为战略意图服务的,通过战争手段达到战略目标。有人可能再细分战争意图,为战役意图、战术意图,在这里我就不细分了。现代战争情况下,战争一旦开打,很容易从战术行动升级为战略行动,高科技战争中关于战略、战役、战术的界限日益一体化,升级速度非常快。因为火力使用不同于兵力使用,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和战前动员,这些火力平时都准备好了,只需要指挥员下命令去按钮,就可以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大规模的打击。

己方意图与我方意图之间,有一个战略平衡点。这个战略平衡点,就是双方可以承受的战争损失,如果超过了这个平衡点,战争就可能出现明显的胜负结果。如果没有超过这个平衡点,则战争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双方保持谈判的可能,通过政治谈判来结束战争。朝鲜战争,中美的战争谈判点就是三八线,而这个三八线是中美双方可以接受的止损点,所以签订了停战协定。

现代高科技战争,特别是对于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来说,这个战争的平衡点,应该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红线。如果超过了这个红线,则军事大国之间的战争冲突,可能带来世界性的灾难。如果没有超越这个红线,则军事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更多的是军事高科技竞赛,战争规模和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所以,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员,也需要把握战争中敌我双方最高统帅的战略意图,从而清醒地控制战场的进程与规模,使战争成为最高统帅实现战略意图的可靠手段。

二、目标

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员,需要把握两个目标。一是战争目标。二是战场目标。所谓战争目标,更多的是根据最高统帅的意图来确定的战争目标。所谓战场目标,则是敌我双方支撑战争可持续打下去的重要力量。所以,把握战争目标,是根据最高统帅的战略意图来确定,而把握战场目标,则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体系而确定。

对敌方支撑战争可持续打下去的重要力量实施火力打击,削弱或者摧毁,使敌方战争打不下去,从而实现战争意图,实现了战争意图,为实现最高统帅的战略意图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样,对己方支撑战争可持续打下去的重要力量实施火力防御,不被敌方削弱或摧毁,使我方战争继续下去。也是战场指挥员的重要责任。

所有的目标都是有价值的,这个价值的评估来自于对敌我双方军事系统力量的评估。这好比人一样,人的身体所有器官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其价值各有不同。如果眼睛瞎了,就是有健康的双手,恐怕也无法和人打架。如果腿断了,恐怕也无法去和人打架,因为你站都站不稳。军事力量是一个系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首先打的就是伊拉克的雷达系统和通讯系统,使伊拉克军事体系成为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从而被动挨打。

在科索沃战争中,因为南联盟军队灵活机动,使美军无法打击机动目标,而把战争重点放在对南联盟的基础设施的轰炸上,这种战争意图就是以南联盟的经济力量为打击目标,而非军事力量,从而使南联盟屈服,实现了美国通过轰炸来屈服南联盟的战略意图。所以现代战争中,对于只守不攻的一方来说,必败。因为现代战争是立体大纵深攻防作战,只守不攻,任由敌方打击你纵深目标,而敌方本土完好无损,是肯定要屈辱战败的。

在龙凯锋看来,军事革命分三次:一是枪炮的点线杀伤革命。二是坦克飞机等机械化大纵深闪电战攻击革命。三是导弹等智能型武器的全方位全时域全空域的纵深立体精确打击的革命。目前各种巡航导弹、弹道导弹能够对敌方纵深实施大规模的闪电战,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作战模式。要防止这种作战模式,惟有具备对敌方巡航导弹、导弹导弹进行拦截并对敌方本土纵深目标实施大规模闪电战报复的能力,从而阻止敌方的冒险军事行动和可持续打击能力。

三、火力

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员,需要对敌我双方的火力有深刻的认识与把握。主要把握火力的五个特点:

一是火力的性质。

是火药爆炸产生的火力?还是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火力?还是氢弹、中子弹爆炸产生的火力?摧毁什么类型的目标,需要什么类型的火力?只有清楚火力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对己方重要目标的防护,也更好发挥己方火力的打击效果。

二是火力的速度。

火力速度越快,越难拦截。反之,火力速度越慢,越难突破敌方防御圈。靠人力机动,火力速度为5公里/小时;靠马匹机动,火力速度为10公里/小时;靠坦克、汽车机动,火力速度为80公里/小时;靠飞机和非超音速巡航导弹机动,火力速度为公里/小时;靠弹道导弹机动,火力速度为2万公里/小时;靠超音速巡航导弹机动,火力机动速度为n个公里/小时。火力速度越快,越超出敌方指挥员的认知,越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三是火力的射程。

冷兵器时代的火力射程,主要是弓箭,不超过步;手枪射程50米;步枪射程米;阻击步枪射程-0米;炮弹射程随着炮管口径不同而不同,最远的火箭炮射程多公里;导弹射程,则从几十公里到几万公里不等。看一个国家的火力射程,就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打击能力。因为该国的国防能力超不出其武器装备的火力射程。

四是火力的数量。

火力的数量也非常重要,有的国家自身不具备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而是靠购买他国武器装备,这样的火力不具备可持续性。82年的马岛战争,阿根廷利用从法国购买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最先进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如果阿根廷具有足够的导弹,英国这场仗没法打。但英国通过外交手段,使法国中职了后续的飞鱼导弹的供货,导致阿根廷战败。所以不但要有可靠的火力,而且具有大规模的数量,这样的火力才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

五是火力的准确性。

火力不但要威力大,不但要快,不但要射程远,不但要数量多,而且要打得准。短程的火力,靠人瞄准,不具有智能性。而远程的火力,必须具有智能性,也就是具有制导作用。所以,要想火力在末端准确打击目标,必须具有智能性,而且具有抗干扰性。反过来说,要对抗敌方火力打击,也需要了解敌方火力速度、射程、性质和制导特性,才能找到针对性的对抗方法。美国打叙利亚,发射了枚战斧巡航导弹,就体现了现代火力的特点。而叙利亚要防止这种火力,也需要相应的武器装备,靠部队的枪炮是无法击落巡航导弹的,也无法反击美军的发射平台。

四、时间

战场上,时间对指挥员来说非常重要。在古代战争,时间以天计算,因为古代战争的机动靠兵力机动,而兵力最快的是马匹和帆船。现代战争的机动靠火力机动,弹道导弹火力机动的速度2万公里/小时。随着更多超高音速武器的出现,战场的火力机动速度越来越快。战场火力机动速度越来越快,意味着敌我双方的攻防会越来越快,达到以秒来计算火力机动的速度。

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官,只有熟悉了敌我双方火力的性质、机动速度、射程、制导方式等,才能对战场的时间具有可靠的控制。英阿马岛战争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发现飞鱼导弹时,已经没有了拦截反应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了拦截反应的时间呢?一方面是预警时间太短,缺乏构建立体的空间监视侦察跟踪能力。一方面是己方火力缺乏预先的反应准备和反应时间。如果己方火力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也是可以在导弹来袭时,进行末端击落。

所以,当前的反导防空系统,是建立在可靠的快速的全空域全时域自动化的侦察监视跟踪能力基础上,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仅仅靠火力的侦察监视跟踪能力,肯定是顾头不顾腚,难以形成体系反导防空能力。美国倾销的爱国者、萨德也好,俄罗斯的S、S也罢,如果没有宇宙、空中、地面、海上四位一体的侦察监视跟踪体系,这些导弹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所以,现代的国防体系中,火力的运用必须以秒甚至微妙作为计算单位,而且是自动化的指挥体系,因为靠过去指挥员下命令来进行攻防的时代过去了,一切都是军事力量都是建立在可靠的信息自动化体系基础上进行的,指挥员和操作员只需要下判断和实施决心。特别是战场上的防御性火力,甚至实现全自动化反应能力。

五、空间

作为一名战场指挥员来说,需要对空间有深刻的认识。空间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认知。

古代的指挥员,侧重于地面空间的认识,对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因为古代的火力大多是兵力,离不开地面,速度是可预知的。而现代的火力打击路径,大多是在空中飞行,主要是空气的阻力,其飞行速度和射程靠人力是难以预知的,惟有靠建立全空域全时域的智能型的侦察监视跟踪体系。

空间是分层次的,有海面空间、深海空间、地面空间、低空空间、中空空间、高空空间、宇宙空间,目前对空间的认知、感知与可控,依靠的是建立空间探测体系,依靠的是武器装备构建的体系。作为现代战争战场的指挥员,更多的是靠这种空间探测体系来达到对敌我双方火力动态的知己知彼,这也叫敌我双方火力态势图。态势图可以分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有了这个态势图,才可以真正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以上是最近本人思考的五个问题,权做一家之见,不当之处,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lwz/242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