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刘禄胜崔继承非致命战争,理想还是现实评

发布时间:2021/6/18 1:44:38   点击数:

  非致命战争:理想还是现实

  刘禄胜 崔继承 年4月7日 摘自法制日报

  过去的战争只是一种概念:即消灭敌人,杀死对方,认为只有杀死对方才算战胜。而现代战争表明,使敌方尸骨成山、鲜血成河的战争胜利概念正在发生变化。有人预测,今后人类的战争将不再是暴力型的战争,战争胜与败的区分也不是以传统标准来划分。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战争将会由不文明逐步向文明转化,由致命的破坏性战争向非致命的理想战争过渡。

  近年来,在军事理论界和军事爱好者中,有关非致命战争的讨论成了较热门的话题。一些理论家和爱好者在积极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褒贬声不一。反对者认为这是善良的人们一厢情愿,而支持者从人性、道德、技术、现代局部战争的新特点和信息的发展等多个方面也给出了多个方面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战争正以全新的非致命形式悄然向我们走来,并将主宰人类今后的战争形式。

  一个偶然的发现与一个新概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军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中经历了重大的挫折,一个偶然的发现改变了美军在此类各种人员混杂的军事行动中对武器的选择和战术的应用。值勤的美军士兵用枪械的激光瞄准器光线对准几名危险分子,当被照射的武装分子发现自己被照射瞄准后竟乖乖举手投降,非致命手段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战后,美军的战地指挥官正式向决策机关提出了研制非致命武器的想法并提出了如何在这类非传统战斗中的使用问题。稍后美国军方人士首次提出了非致命性战争的思想,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过去,战争只是一种概念,消灭敌人,杀死对方,认为只有杀死对方才算战胜,这很不科学……现代战争表明,使敌尸骨成山、鲜血成河的战争胜利概念正在变化。”

  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越南战争这种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惨重战争比较,几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也表现出来低杀伤的特点,两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全面使用了现有的几乎所有的信息武器装备,而且它所展开的所有作战行动都是在高度自动化、一体化的大规模军事信息系统的指挥控制下进行的。大量信息化的高技术武器应用、超视距攻击、点穴打击和使基础设施、指挥系统失灵的非致命武器的运用,使战场上交战双方军队死亡人数大大下降。战争在历史上首次表现出温柔的一面。美军在战略上和战术上努力推动非致命战争,以减少人员伤亡。

  我军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了类似的战争新概念,这就是理想战争。我军信息战的专家和理想战争概念创始人沈伟光在其理想战争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理想战争的概念、模式及实现的可能性,并大胆地预测,今后人类的战争将不再是暴力型的战争。这种战争胜与败的区分不是以传统标准来划分的。战争目的更多是为经济利益而战。是依托国家综合实力和最新高科技进行的战争。它包括机器人战争,外星球战争,虚拟战争,传媒战争等。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不断文明,战争将会由不文明逐步向文明转化,由破坏性战争向理想战争过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非致命战争形式与现实需要

  科技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性能决定了战术的使用,而战术的使用又对武器装备和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研发新式武器装备提供了可能,杀伤性武器也不再完全依靠内部装药释放能量的大小衡量作战效果,目前,信息制导技术已可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达到0。1至0。04公里的程度,这等于是在无形中使导弹的杀伤能量增长了成百上千倍。在信息战争时代,军队各种武器所拥有的能量是在信息的控制下得以释放的。因此,信息战争,可以称作是信息“能”战争。有人说现在一盎司的硅片作用可以抵得上一吨铀的能量。在信息武器时代的作战,交战双方传统兵员、一般兵器的数量对比已不再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更多地要看信息武器装备、特别是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系统化程度和使用水平。在信息武器时代,借助高新技术的应用,伴随信息“能”的大量消耗,使热能和其它传统能量的释放精度大大提高,从而使热能和其它传统能量的消耗总能相应地减少。武器对目标的毁伤作用大大增强,但对作战地域的破坏作用却相应降低了。

  另一方面,利益的衡量也推动了非传统战争的发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在外交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但今天的许多战争已与政治无关,其起因既非意识形态也非民族主义因素,这是世界知名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现代的局部战争更多是为经济利益而战。既然是为经济利益而战,那么作战中就一定要考虑战争成本。据统计,到年底第二次海湾战争以来,多国部队的战争开支已超亿美元,战争中的财产损失更大。这样的战争消耗,小国穷国是打不起的。当核武器成为一个谁也没有勇气打开的“末日之门”之后,当军事打击越来越需要接近天文数字的财富来支撑之后,当精明的政客们明显感觉到运用庞大的军队去占领另一个国家是多么的不划算之后,非传统的战争手段便以其动作隐蔽、操控灵便、破坏性强的特点,日益为各国各利益集团所看好,渐渐成为超级战略武器。这样的战争相对于传统的战争在形式上显得文明了许多。战争利益的得失衡量推动了包括非致命战争在内的非传统战争的发展。

  非致命武器与不可预见的伤害

  从应用目的看,非致命武器的应用方向主要有警用与军用两个大的方向,警用上主要是对付人员的非致命武器,军用上则有反装备与反人员的两大类,在应用层次上,目前主要是战术层次,如在复杂的城市作战情况下,驱散和区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低强度的维和任务中运用等。在今后将不断地向战役与战略层次提升,目前已初露端倪,如毁伤敌通讯系统的电磁炸弹、激光能量武器、计算机炸弹等。从国外对非致命武器研制和对其战术应用的讨论看,无论哪种情况,非致命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目的是服务于军事上的最终目的,它的应用不是为了取代杀伤武器,而在军事行动以外的空间,多了一种选择途径和手段。

  从现代战争的过程看,随着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技术的大量应用,对强者来说,使战场空间扩大了,火力的力臂拉长了,避免了面对面接触,甚至可以达到零伤亡。对弱者来说,带来的将是巨大灾难。

  从攻击目标上看,精确制导武器虽可减少打击目标的数量和附带性杀伤。但是,战争中打击目标的选择是围绕战争目的进行的,一旦有限打击不能奏效,攻击范围势必会扩大。

  从人员伤亡上看,虽然信息化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相比伤亡的人数在减少,但平民伤亡的比例却呈上升的趋势。有人统计,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人伤亡占大多数,到现代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军人只占少数或极少数,相反平民占了绝大多数。造成平民伤亡比例上升的原因,在于武器杀伤性能的日益增大,在于对高性能杀伤性武器的野蛮使用,在于平民在战争中越来越丧失防御能力,缺乏有效的防身之所。

  可以看出,虽然伴随非致命武器和信息武器在加快研制的步伐和在战斗中的大量应用,未来战争在某些情形下有弱化的情形,非致命战争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的作战需要。但由于战争的本质是残酷的,战争的结局必然是一方战胜另一方,高技术的战争一旦开打,战争的过程必然是空前激烈的,人们激起的仇恨又为新的不稳定和战争埋下了种子,非致命武器和信息武器只是战争中的选择手段,为战争的目的服务,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不杀人,不是战争一方的仁慈,而是为了在战争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包括军事上、外交上和政治上的有利。所以对于我们,战争指导者必须把战略思考的基点放在如何打赢上,立足于通过作战求得胜利应成为军人尤其是战争指导者必须确立的观念。毕竟非致命战争的一时仁慈在可预见的将来取代不了战争的残酷。(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学院)

理想战争

左为本号,右为近期主推号下为公号矩阵,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25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