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欧洲对抗新冠疫情的基础性困境中东欧国家疫

发布时间:2021/6/26 13:41:27   点击数:

欧洲对抗新冠疫情的基础性困境:中东欧国家疫情进展与评估报告

TheFundamentalDilemmaofEuropesFightagainsttheCOVID-19Pandemic:ReportandAssessmentofCOVID-19Outbreaksin17CEECs

(No..7.26-7.27)

疫情大数据

中东欧17国新冠肺炎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说明:海外疫情数据均来自各国官方通报和权威媒体报道。

本期目录

1.闵凡祥:疫病防控,不是医学独自能够完成的事

2.路艳丽:综合思维看塞尔维亚的疫情防控

3.顾虹飞:波兰大选后的对外政策与美波关系

4.钟佳睿:德国视角下欧盟的新财政援助案

5.张婧文:西班牙出现疫情反弹,其原因和特殊性何在?

专家观点

闵凡祥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

疫病防控,不是医学独自能够完成的事

疫病暴发,人们首先会将希望寄托于医学身上,希望医学、医学科学家、医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瘟疫,治好感染者,解救苍生于水火。但人类疫病史却告诉我们,在应对人类所熟悉的疫病方面,医学确实在不断取得胜利,并表现出其极强的科学能力。但是,当暴发的疫病是人类未知的烈性疫病时,由于难以短时间内查清疫病的传染源头,缺少针对性特效治疗药物和有效预防疫苗,医学则往往显得非常无力,只能被动应对。除给予危重病人对症支持治疗与护理,和对既往传染性疾病防治经验与原则进行系统宣传外,似乎并不能对整场疫情的控制与扑灭起到关键性作用。只有等到针对性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研发出来之后,医学才能真正成为疫病防控的中坚和主体力量。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理解和解释这样一个奇怪现象。即在此次新冠肺炎全球流行中,一些医学发达和医疗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为何与医学发展落后和医疗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一样,在控制疫情上表现差强人意,远未如人们的预期,有的甚至还陷入不可控的疫情大流行之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截至北京时间7月24日9时),在确诊病例最多的全球20国家中就有美国(确诊例,死亡例)、英国(确诊例,死亡例)、西班牙(例,死亡例)、意大利(确诊例,死亡例)、法国(例,死亡例)、德国(确诊例,死亡例)等经济发达和医学发展领先世界者。

自最初暴发到针对性治疗特效药物和有效预防疫苗研制成功这一时间段,未知大规模烈性疫病的有效防控仅依赖于医学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疫病暴发与流行社会的整体科学认知,共同合作与努力。在未知大规模烈性传染性疾病暴发初期,社会整体对疫病的理性认知,互相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是人类有效应对疫情,将之扩散范围与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关键。

隔离(隔离“病人”,避免其成为传染源;健康人群的自我隔离,缩小活动范围,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几率),对疫病防控的意义是无需多言的。自在14世纪它被确定为一条疫病防治原则之后,至今仍是疫病防控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疫病传播源头尚未被查明,针对性特效药物和预防疫苗被研制出之前,隔离是阻止疫病扩散的最为有效手段。但是,隔离意味着相关人群的“自由”“权利”会受到(暂时性)“限制”和“损害”,这需要高风险人群与高易感人群的积极有效配合,在“隔离”状态接受救治和等待有效治疗与防控药物和医学手段的出现。由于“隔离”日渐成为一个敏感词,人们为之找到一个替代词:保持社交距离(keepsocialdistance),试图让它能够为现代人所理解与接受。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非常伤心地看到,很多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流行的社会并未对之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共识。人们无视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不顾染病的高风险,仍然举行和参加各种大规模聚集,互相近距离接触,甚至故意组织和参加“新冠派对”,主动感染病毒。这无疑增加了其所在社会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尽早让社会回归正常的难度。

对来自医学专家疫情传播机制的解释以及所给出的防控意见与建议的态度,对一个社会疫情的有效防控同样重要。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人类未知的大规模烈性传染病,但人类既有的相关医学与疫病防控知识仍可以有效阻缓疫情的扩散,帮助普通民众较好地认知疫病、安排生活、保护自己不被感染,为针对性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研发争取时间。但遗憾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中,我们看到在一些社会中出现了对医学专家的防疫指导意见与建议的群体性不信任现象。对来自医学专家对新冠肺炎传播机制的科学解释,以及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建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机率已得到有效验证),一些社会群体仍然错误地坚持“佩戴口罩侵犯人权”观点,不但个人拒绝佩戴,而且还举行大规模聚集抗议示威活动,抗议政府为防控疫情所颁布的强制民众在超市和商店等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规定。这些抗议聚集,不仅会增加聚集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机率,而且还造成疫情期间社会秩序混乱等诸多问题。

一个国家政治组织与权力运行模式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同样对疫情的防控状况有着重要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代表整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是否能够对全国疫情的防控进行统一的筹划与部署;是否能够在疫情尚局限于一地或局部时,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与资源调配,迅速将疫情控制与消灭,不使其全国蔓延。在地方疫情防控中,地方政府是否能够认真贯彻与落实中央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能够将地方性疫情的防控放到全国疫情防控的格局中去考虑,乃至为之做出必要的牺牲,决定的疫病的影响范围与损害程度,也决定着疫病的流行周期。现代社会之中,任何地方性疫病都有可能快速发展成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疾病。所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疫病防控面前必须高度合作,共同努力。中央政府要发挥其国家动员能力,帮助地方政府扑灭疫情。地方政府要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贯彻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认真落实国家防疫措施,必要时做出地方利益的牺牲。只有如此,对一个国家而言,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有效防控疫情,最终将疫情扑灭。

国家与公民个体间的关系,同样是影响疫情有效防控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国家存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代表整个社会通过集体行动的有效与精细组织,实现单纯个体所无法实现的利益,化解个体所无法应对和渡过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权力被有效地精心组织起来,并加以运用。在大灾大难时期,尤其必要如此。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即将一个社会带入巨大的整体性危险之中。此时,任何个人或小规模群体都无法完成对疫情的有效应对,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在此情况下,国家的职责就是充分运用公民个体的赋权,精心研判疫情、有效动员和组织各种力量、凝聚人心、科学决策、制定具体疫情防控措施,并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进行合理统筹与安排,保障民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早日让经济复产,让社会生活回归正常与秩序。作为个体的国民,此时则应充分尊重自己对国家的赋权,信任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认同、执行相关防疫政策与具体举措。大规模烈性传染病流行之下,国民个体对政府的信任与合作,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尤为重要。当前疫情中,部分国家中国民对政府权威不认同,对国家防疫政策与措施不信任,甚至故意制造各种混乱,阻滞国家的整体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的执行与落实,显然是对大肆蔓延的疫情“助纣为虐”。一些国家正在发生的“反口罩”风潮,即是一个典型例证。尽管有关调查显示,英国最近发生的“反口罩”风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英国人的认同,只有不到20%的人反对政府强制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规定。但极有可能就是这不到20%的少数会让英国的疫情继续或在更大范围蔓延,让超过70%的认同和支持戴口罩者为这些少数人的愚蠢与危险行为埋单,付出不能早日自由与安全生活、乃至健康与生命的代价。

人类疫病史告诉我们,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人类应对疫病的能力,但疫病暴发与流行国家的社会整体灾难动员能力和有效性,民众对医学专家的防疫指导建议与意见、对政府防疫决策与具体措施的信任与配合程度等,都是影响一个社会能否快速有效应对疫情的关键因素。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今天,在人类尚未探明疫情源头和研发出针对性特效治疗药物与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够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充分调动和配置防疫资源,并使其防疫政策与措施得到良好贯彻与执行;哪个社会能够互相信任,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共克时艰,它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牺牲,有效防控住疫情,保障民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他们的权利与自由,并使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早日回归正常。

路艳丽博士(河北经贸大学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助理研究员,塞尔维亚研究中心成员):

综合思维看塞尔维亚的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不仅存在于医疗卫生与健康方面,更引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其危害是综合性的,并且正在且将较长时间持续,影响深远。因此,国家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树立综合性疫情防控思维,确保国家整体安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从国家内部来看,疫情严峻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治理能力。病毒首先危害人们的健康,冲击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进而引发的社会恐慌、不满等负面情绪的危害,以及应对疫情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样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安全达到平衡,是每个国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另一方面,从国家外部来看,国际环境高度变动带来多重影响。在相互依赖的国际社会中,一国受到它国政策调整的影响,同时本国政策调整亦给它国带来影响。此次疫情加剧了国家政策的调整频率,使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皆处于高度变动的国际环境下,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在特定时间点联动,将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挑战进一步加剧。

塞尔维亚3月6日确诊首例病例,截至当地时间7月23日15点,塞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新增例,目前累计确诊病例例,死亡人,死亡率2.26%,住院治疗例。从塞尔维亚疫情增长脉络看,早期防控较为有效,3月15日即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关闭边境、学校停课等措施,此时塞尔维亚感染人数为48例,暂无死亡病例。紧接着,塞尔维亚在原有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更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宵禁、关闭城际交通等,疫情形势逐渐好转。5月6日国家紧急状态取消,大部分防控措施随之停止。疫情6月开始反弹,7月中旬以来,平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人以上,7月22日达到例,7月23日例,成为目前中东欧国家新增病例严重国家之一。塞尔维亚历经疫情反复、政治大选、国内大规模抗议、经济受损,以及与科索沃对话受阻等事件,其影响已超出疫情本身,波及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方面,可以系统性与综合性看待。

第一,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疫情爆发以来,塞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27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