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旅游景点 >> 每年资助三亿美元ldquo反华rd
美国有个坏习惯,喜欢在世界各地搞所谓的“民主输出”,弄得世界鸡犬不得安宁。
我今天想和大家简单梳理一下美国“民主输出”战略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可以说,冷战以来美国历任总统的对外战略之中都有所谓“民主输出”战略,但美国不变的目标是搞乱其它国家,实现美国利益 化。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不同的时期,美国的民主输出战略也有不同的特点。
过去三十来年,具体说,从美国老布什政府至今,美国民主输出的战略大致是这样的:
老布什政府时期
(-)
美国从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他提出的“新思维”中,看到了输出美式民主、和平演变苏联乃至整个苏联阵营的可能性,老布什总统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在此之前,美国是全面遏制的战略。他主张美国同苏联发展积极合作关系,促使苏联接受美式民主、自由、人权等意识形态。为此,美国加大了对苏联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大力培养亲美势力,积极为苏联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出谋划策。这一切最终成功忽悠了苏联的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从大学教授到党的总书记。结果是苏联解体,苏联人民积累的财富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洗劫一空。当然,物极必反,今天俄罗斯与美国的对立,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美国当年所作所为的一种持续反击。克林顿政府时期
(-)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崩溃,美国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克林顿上台后便推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扩大“民主输出”的效果。他提出把促进民主、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克林顿总统当年曾公开支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炮轰俄罗斯议会反对派;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动科索沃战争等,这些都是贯彻“参与和扩展战略”的行径。美国克林顿总统图书馆公布了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与俄罗斯叶利钦总统的18次私下谈话和56次电话谈话的记录,总共长达近页。在年俄罗斯总统竞选中,叶利钦表示希望得到美方的支持。当时,俄罗斯国内政治腐败严重,经济形势恶化,叶利钦的民众支持率不断下降,而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有很高的呼声。叶利钦对克林顿说,如果俄共上台,俄罗斯国内就会爆发内战,俄共还会夺回克里米亚,甚至要求收回阿拉斯加。克林顿于是向叶利钦提供了资金,还派顾问帮他开展竞选宣传,最终叶利钦还是赢得了大选。这使我想起了最近中国互联网上亲西方势力又有点开始活跃,我们的网民称美国新政府开始给他们续狗粮了。小布什政府时期
(-)
小布什上台后,在民主输出方面更加雄心勃勃,霸凌主义手段更加无所不用其极,他明确提出在特定条件下美国可以“先发制人”。
年“9·11”事件后,小布什声称只有通过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才能根本性地解决恐怖主义问题。
他以反对恐怖主义和推动“中东民主改造进程”为名,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这些不明智的战争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重创了美国的软硬实力。
奥巴马政府时期
(-)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小布什的两场战争使美国付出沉重代价,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有所收敛。奥巴马总统调整了美国民主输出政策,不再像小布什那样一意孤行和锋芒毕露,而是更注重利用所谓的“软实力”,还有所谓“睿实力”。表面上美国更加尊重联合国的权威,更注意巩固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更多地采用非暴力的霸凌主义方式,推广美国的自由民主理念和制度。美国在全球多数地区的“民主投入”都有显著提升,其中最突出的事件的就是鼓动“阿拉伯之春”的爆发,但不久它就演变成充满动荡和血腥的“阿拉伯之冬”。特朗普政府时期
(-)
特朗普在竞选时坦率承认,美国民主输出的代价过于沉重,美国在伊拉克、埃及、利比亚及叙利亚的路线都犯了错误,增加了美国的负担。然而,他上任后把重点转向对中国发动 ,科技战,金融战等,全面遏制中国崛起。以美国对华 为例,表面上看针对的是中美贸易出现的逆差问题,实际上他把矛头指向中国国有企业和产业政策等,无一不与改变中国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此外,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团队在民主输出方面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他的国务卿蓬佩奥,歇斯底里地发表反共反华言论,希望发起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新冷战”。换言之,美国向外输出民主的战略还在以新的形式继续着,只是它的效果越来越差了。拜登政府时期
(-?)
现在进入了拜登时期。大家知道拜登已经多次表示,他要重建被特朗普破坏的联盟体系,要继续价值观外交,包括推动民主输出。美国国会的“战略竞争法案”承诺支持搞乱中国的资助计划,每年资助高达3亿美元,也就是很多中国网民所说的美国开始续“狗粮”了。当然,从过去三十来年美国“民主输出”的演变状况来看,总体是一路走衰。我老说,十年前,美国驻华使馆发一条微博,在中国就会形成一起舆情事件,现在是一发微博,就成为翻车现场。美国自己的民主模式,危机重重,怎么好意思向国外输出?END
推/荐/阅/读
More
把“维为道来”设为星标,不错过任何一条消息
分享和点赞是 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