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旅游景点 >> 论球员的自我修养挫折决定上限
有人说“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有一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人类这个主体呐,何其渺小,天灾人祸、洪水猛兽哪一个不衬托出凡人之脆弱,可往往是先有卑微沉沦,然后才得涅槃重生。正所谓老生常谈那样,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孟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方能发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的呐喊;刘禹锡也能在江畔船头感慨一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至于苏东坡在看尽世态炎凉后断言“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则正是历尽挫折后的大彻大悟。
似乎确有人说,足球是富人的运动。但我说,对于国内青少年足球而言,姑且抛去现状与本质,是不是过于安逸的生存环境造就的是安于温室的稚嫩,是否曾有过看向老一辈艰辛不易与当下不卑不亢的心理落差。
那些正视战争伤疤的傲雪凌寒:哲科的童年生活在波黑战争的阴影之下,残破的街区中充斥着爆炸声与恸哭声,硝烟散尽的弹壳零零散散地躺在坑洼之中,在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黑暗中,似乎足球与家人成为小哲科唯一的依赖,南斯拉夫足球曾拥有无比辉煌的历史,但突如其来的战争不仅将萨拉热窝一夕毁尽,更带走了一代人的足球记忆。国破梦犹在,举家逃离战火的哲科依旧保持着对足球的热爱,在战争结束后加入了当地球队泽约尼卡尔,但未经太多职业训练的哲科没有走入坦途,甚至被告知不适合足球职业。在接下来辗转捷克的特普利策初见长进,又在沃尔夫斯堡收获成功,至于在曼城对阵女王公园巡游者的决定性战役打入的扳平球奠定了夺冠之路。确实无法忽视战争阴暗面对一个孩子的打击,同时也是失去家园的痛楚早早在哲科幼时心底种下了如此坚强的种子,也正是这份坚强让成名之后的他放弃加入捷克和德国国籍的机会,去维护波黑足球的荣耀和南斯拉夫足球的依存。
我们无比庆幸生活在和平年代,却又在一则则战事报道中湿了眼眶,无数球员在战争面前显得渺小脆弱,莫德里奇在国内战争中失去了心爱的祖父;扎卡、沙奇里则是作为科索沃战争下的难民身份颠沛流离到瑞士;而如今萨利赫等叙利亚人仍然在国家残破中继续足球事业……
宁可千磨万击,不为窘迫折首:往来逆境中成功的例子不可计数,固然也决不能将成功的原因就一定与挫折挂钩,二者本无联系,但能在打击中傲然于世者,往往能有更顽强的意志。以亚亚图雷为代表的大多数非洲球员,家境贫寒使他们的童年,踢球成了奢求,成为球员则是为了改变命运;弗兰童年遭遇姐姐因故终身瘫痪,少时的约定使得他下定决心成为球星,幻想成名后聘请全世界最好的医生来给姐姐治病;阿奎罗、苏亚雷斯幼年时都有过生于毒品、酒精环境的威胁;罗纳尔多、阿尔沙文在单亲家庭中艰难成长;热苏斯、帕耶上演从打工仔到一球成名的逆袭;而年幼的库巴则眼睁睁看到母亲的逝去……流传于媒体表面和外界眼中的要么是光鲜亮丽,要么是花边绯闻,而成名背后的艰辛难以启齿更无从捉摸。就像日本校园足球中提倡的“挫折教育”那样,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在残酷的淘汰制下有所取舍,舍弃安逸的温室庇护,勇敢闯进疾风怒号。
成为球星者,天赋是原因,教育是原因,但万万不能忽视挫折的历练,有多少球员在失败中精神溃败,有多少球员在安逸中暗自沉沦,挫折对年轻球员成长的意义就尤为重要,人生是“患难与欢乐创造的”,也正是在直面困境中才有的强化精神体魄,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拥有波澜不惊的环境是来之不易的幸运,但有时候必要的挫折绝不可少。
鲁训先生足球强国梦,最强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