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旅游景点 >> 军民融合从分散走向联合
写在前面的话:
1月19日,我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发布了局座召忠工作室入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的消息之后,引起网友的极大兴趣,他们从没想到我会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很多人很好奇,都在问什么是军民融合?为什么要进行军民融合?军民融合从哪些方面切入,又将怎样发展?
穿越时空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从未想过穿越。看到网友们的议论,一下子勾起我对过往的追忆,突然想起来20年前曾经进行过大量研究,就翻了翻电脑,找出了当时的一些研究成果,随便发布几篇,让大家看看20年前我是怎样思考这些问题的。当时研究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是这样的:年冷战结束后,世界从两极格局进入一超独霸时代,全球性大裁军大撤军削减军费军备蔚然成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判断核战争、全面战争、局部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要忍耐”和裁军百万的政策,军费减少到历史最低点,比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甚至台湾地区都要少。由于未来不打仗,军事无威胁,军队不订货,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成为时代大潮,军转民是一条不归路。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到这样发展下去很危险,就开始研究如何民转军和军民兼容的问题,担心未来爆发战争将无力应战。
这些文章撰写于-年之间,其中多为学术论文,有些是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发言稿,后来被收录到《战争离我们有多远:张召忠点评军事革命》《谁在制造战争》《中国让战争走开》等专著中。这些文章在当时来看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以后好像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20年过去了,现在回头看,突然有点振聋发聩的感觉。好遗憾啊,如果20年前就开始落实该多好啊!理论先导很重要,但醒得早起得晚,每天都在写文章写书,文章发表了书出版了也就束之高阁了,这真的有点太可惜了。美国的做法有两个:一是旋转门制度,你有想法是吧,来来来,给你个职务和权力,自己干干试试看。二是战略咨询制度,你的学术论文和专著要转化为咨询报告,提供相关职能部门决策,一旦被采纳,就付给相当丰厚的报酬。
岁月蹉跎,人微言轻。我已退休两年半,再也没有精力和热情去参与这些重大问题的研讨了,只是把以往的那些废话晒出来供大家茶余饭后读一读而已。入驻军民融合产业园也只是利用新媒体传播一些军民融合的信息而已,只能发挥一点牵线搭桥的微薄作用,还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联系我们:z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