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张亚中演讲全文国民党如何再起

发布时间:2021/12/3 14:28:03   点击数:

标题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

i排版,三分钟,排好版

点击上方“中评社”   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六届港台影响力论坛于12月15日在香港城市花园酒店举行。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应邀以《和平政纲与国民党的再起》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张亚中在演讲中表示,论述、人才和组织是一个政党的三个关键,而论述又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介绍了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的历史过程,与年代以来两岸针对“一个中国”的分歧与论述的演变。   张亚中指出,通过“去中国化”的文化教育,台湾民众的认同出现了严重偏差,而这其中两岸敌对状态的持续是重要原因,进而介绍了台湾内部与国民党内部对结束敌对状态议题的不同态度。他表示,洪秀柱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探讨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可能性,正是着眼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着眼于为两岸带来真正的和平。    此外,张亚中还对分离主义的理论基础、国民党“党产”争议、“主权”“治权”“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内涵、两岸政治协商中“分治不分裂、平等不对称”等内容,分享了他的看法并回答了现场嘉宾的提问。    以下是张亚中演讲全文:    各位长官、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跟各位分享我的心得,主办单位希望我谈一下“和平政纲跟国民党的再起”。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题目,其实我并不想把今天当成一个演讲会,我愿意和各位静静地坐下来谈,用理性分析、讨论今天的两岸出了什么问题,国民党如何再起。所以今天不会有很高亢的声音来跟各位分享,而是非常理性地缓缓道来。 

国民党到底是怎么样衰落下去的?

  我们 个要问的是,国民党到底是怎么样衰落下去的?或者我讲得更实在一点,为什么这20年来台湾愈来愈失落,经济愈来愈差,而一直缺少一股正面向上的力量?国民党不能引领方向,反而是跟着民进党的论述在走,我觉得这是问题的核心。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党的组织,跟任何人一样,有三个非常重要东西。 个就是党的论述,就是这个党有没有他的理想、信念,这是 个核心条件。有了理想、有了信念,能让人感动的时候,当然就有了人才;如果有了人才,组织就很容易建立得非常坚强,所以党的论述、人才和组织是三位一体的。作为党的灵魂,一个党不可能没有论述和理想,可是这一切在年代李登辉上台以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非常遗憾,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来讲,是情何以堪,带头摧毁的竟然是国民党的主席。    我们先从年的“九二共识”开始,因为这是两岸最核心的共识。年是一个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蒋经国先生在年开放两岸探亲以后,很多大陆老兵和台湾人赴中国大陆,也引发了很多事务性的协商,可是两岸从年开始,从原来国共内战变成两岸高度对抗,彼此之间存在高度敌意,大家怎么坐下来谈?谈之前是不是要对核心问题有相当的理解?台北方面在年通过了“国统纲领”,除了展现出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特别是展现出对统一的使命和不放弃的责任,我觉得这是国民党对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政治宣示。    年两岸两会通过双方的文书往来,确立了后来称为“九二共识”的互信。“九二共识”是个什么呢?简单来讲,台北方面做了三个内涵的表述: 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是谋求国家统一,但在两岸定位问题上,台北方面希望能够对一个中国的内涵各自表述,即 “一中各表”。北京也有三个主张, 个和台北一样,也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个也和台北一样谋求国家统一,但第三个和台北不一样,北京的立场是:现在进行的是事务性的协商,暂时不碰政治性的问题,所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不谈一个中国的内涵,也就是坊间所谓的“一中不表”。    我为大家重新整理一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一中各表”是台北方面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一中不表”是北京方面的立场。毕竟有两个“同”一个“异”,这两个“同”代表了什么意思?“异”又代表了什么?不管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谋求国家统一,还是“一中各表”或者“一中不表”,有一个东西是贯穿这六点的,我用三个字来形容这个东西,也是“九二共识”的最核心内涵,那就是“不分裂”,用五个字来形容就是“主权不分裂”。在“主权不分裂”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把政治争议摆到一边,进行事务性的协商。台北方面立场北京方面立场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谋求国家统一

谋求国家统一

“一中各表”

“一中不表”

  可是,“九二共识”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就是到底“一个中国”内涵是什么。毕竟从年到年,再到年,大多数时间是处于对抗状态,因此,两岸没有彻底解决两岸关系的急迫性。但这个问题毕竟依然困扰着两岸,也就是“一个中国”的内涵,包括这“一个中国”到底由谁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到底是什么关系?“两岸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年并没有达成共识。这就是年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彼此在主权方面表达了“不分裂”主张,但治权方面的问题没有提到。    可是“九二共识”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忘掉了。在“九二共识”中台北方面和北京方面固然单方面都表达了“主权不分裂”的概念,但是双方并没有把它签订下来形成一个文件,所以民进党现在说没有“九二共识”。另外一个问题,台北方面固然在年讲了“主权不分裂”,但由于没有经由双方以同一文件确定。既然只是单方面的主张,由于台湾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台湾如果说哪个政党执政后表示不同意,通过政党的轮替,也可以不承认。当然这就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政治后果的问题。   两岸在年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但也有一个高度不信任的因素存在。问题就在这,年,只能算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逗点”,尔后开启了年的汪辜会谈。不过,不要忘记到了年,短短的两年后,李登辉已经不一样了。李登辉的大权已经在握,年公布的《海峡两岸关系说明书》,是陆委会到现在为止 公布的一本大陆政策白皮书,那里面对“一个中国”已经有与以往不同的定义了。

根据年台北方面对“一中各表”的共识是,一个中国指的是“中华民国”,这是年的立场。可是到了年的时候,台湾方面的《海峡两岸关系说明书》,黄昆辉继承了李登辉的理念,把“一个中国”变成历史、文化、地理和血缘上的中国。这就把“一个中国”从原来的“中华民国”变成了民族的概念,李登辉在思考时把两岸关系推向“一族两国”,同样是一个民族,但是现在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是“中华民国”,另外一个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的“九二共识”在年已经被李登辉尝试地打破,到了年就很清楚了,他推出了“特殊国与国”。“特殊”指的是什么东西?是指两岸固然都是同一个民族,但是现在是两个国家,就有点像英国和美国、德国和奥地利,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这个概念作为 个阶段开始起步。当然,我们从李登辉后来的表述来看,这是他谋略中的一部分,后来他尝试做一个“ 之父”,但近年的表现非常媚日。媚日的目的又代表什么?容我稍微把话岔开一下,李登辉是一个聪明人,他在寻求他的历史定位,李登辉一生中都在背叛自己,原来是当皇军,后来投向共产党,为了加入国民党出卖了共产党的同志,后来又走向“ ”,但是在他任内八年,以及陈水扁执政的八年,都无法让“ ”实现。他知道“ ”如果不会成功,他在台湾不可能会有历史地位,因而他 又投机性的转向日本。他知道,如果他能够肯定日本的殖民,将会得到日本历史的肯定,因而他将自己的历史地位寄托在日本的史书,而非中国大陆,也非台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李登辉表现出的媚日让人难以想象,但是如果理解,他是在向日本靠拢,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可惜一般台湾老百姓并不了解这一点。    那我再拉回来。年以后,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两岸关系就陷入了僵局。现在问题在于,马英九上台以后,大家都非常清楚他在两岸问题的立场是 “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但是马英九讲的 “一中各表”,他只讲了“九二共识”的六分之一。他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吗?他还谋求国家统一吗?马英九的讲法是用“不统不独”来取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谋求国家统一”两点。同样“一中各表”四个字,马英九还是所有国民党里面比较强调“一中”的,其它国民党的高层而是多强调“各表”。更重要的是,当马英九认为“九二共识”仅等同于“一中各表”的时候,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无法解决了。   年,两岸开始了所谓的大交流的时代,两岸的经济关系非常好,也签署了23项协议。但是有一件事情并没有处理,就是两岸之间没有开启任何的政治对话。马英九曾经在年竞选“总统”的时候,提出要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到了年中期以后,已经绝口不提了。到后来即使谈到和平协议,一定会加一个条件:一定要在台湾老百姓全体同意之下,才跟北京进行政治对话,这表示就是讲了等于没有讲。 

国民党的最主要论述

包括什么?

  我刚才讲,国民党从李登辉开始,它已经开始偏离了国民党原来的论述。国民党的最主要论述包括什么?那就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的政治论述。      民族主义当然是包括和平、包括两岸都是中华民族、毫无疑问未来当然要走向统一。李登辉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摇摆并开始推动分离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台湾的黑金政治就是从李登辉开始。民生主义方面,台湾的贫富差距从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大。国民党从那个时候起,已经开始放弃核心的政治论述了。李登辉当然了解,现在不可能马上宣布“ ”,也不可能走向“一边一国”的路。但是他在走一条文化方面“去中国化”的路。这个政策到了陈水扁的时候,做得非常彻底。    大家都很清楚,从陈水扁开始,所谓的“去中国化”,是逐渐通过教科书的修改,在文化与历史方面去中国化。在我个人年轻时读的本国史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有时间序列的脉络。今天台湾的历史教育已经将原来的本国史切成两半,一半是台湾史,一个叫中国史。台湾史是从原住民开始,然后谈到荷西时期、明郑、清朝、然后是日据,再然后是“中华民国”,称之为“当代台湾”。中国史是从尧舜禹汤教到年,直接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称之为“当代中国”。“台湾中国,一边一史”的史观开始形成,中华民国的历史被切成两半,前一半放在中国史,后一半放在台湾史。这就造成现在台湾年轻人对于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毫不关心。    去中国化的文化教育和政治论述造成一个现象,台湾民意机构所做的民意调查发现,台湾民众完全认同“我是中国人”的比例只有3到4%,或许还有百分之二十多认同“我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更多的是认同“我是台湾人”。此外,今年3月份,根据《联合报》的调查,接受去中国化教育,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有8成5认同“我是台湾人”,他们认为自己和中国已经没有关系了。

这代表什么?也许北京的朋友认为,时间是对北京有利的,因为在经济方面,台湾对北京越来越依赖,大陆只要掌握经济方面的主动权,就掌握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论述权。但对于民进党的来说,他们认为时间是站在他们这边的,因为随着台湾不断的民主选举,进行“去中国化”的教育,两岸的文化与身分认同会越来越远,这代表未来北京如果要统一,将必须承担更大的成本。北京也将陷入两难,如果不解决,两岸认同愈来愈远,统一愈困难,但是如果使用武力,两岸人民的情感与认同可能会变得更为敌视与分歧,这绝非中华民族所乐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民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马英九这8年没有尝试进行两岸的政治对话,不尝试解决两岸的政治难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难题,就会出现从年的国共内战到现在,两岸的敌对状态没有解决的问题。年以后,两岸开始了经贸和文化的密切交流,但在政治敌对状态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理解到,北京在外交上不会给“ ”任何空间,所以在国际空间上对台湾寸步不让,两岸的军事对峙也一直存在。彼此之间,尤其是台湾,迄今还是把大陆当成最重要的假想敌,而大陆也不停地行台湾展现他的武力。最近两次大陆军机绕过台湾东边进行操演,就是这个思维下的产物。

“这就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两岸之间的经济看起来很好,但是政治关系仍然存在敌意。两岸关系就像一辆车在跑,一个经济轮子让它快速转,另一个政治轮子被锁死,怎么不会出问题?所以这八年来国民党失掉了最核心的论述,国民党虽然追求两岸和平,但其实这八年来两岸真正有和平吗?我坦率来讲,两岸只有相互节制和维持稳定而已,而不是和平。”

  这种政治敌对与经济交流就出现一个矛盾,让民进党很容易见缝插针。他们会说:你看两岸交流的目的就是台湾经济被大陆掏空,大陆一方面与台湾发展经贸,但另一方面,大陆的飞弹还没有撤仍是对准台湾,大陆还是在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而马政府也讲不清楚,有时还着民进党论述主张撤飞弹,而不思如何处理两岸的政治分歧。年太阳花运动就是国民党最惨重的教训,这场运动不就是两岸在政治上锁死,经济上开放所带来的结果吗?    民进党因而很轻松地把国民党形容成一个倾中、害台的政党,可国民党就是不愿意去解决敌对状态的问题,民进党更不让你去解决敌对状态,因为民进党必须要让两岸一直存在敌对状态,才有助于去塑造大陆是一个打压台湾空间的“他者”。所以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国民党自以为是在做为台湾好的事情,但由于不处理敌对状态一事,在这一方面恰恰变成了民进党的同路人。因为国民党不愿意结束敌对状态,正好给了民进党弘扬“ ”的理论基础,马英九可能一直到今天还不知道他错在哪里,耽误了重要的大事。    马英九讲的“不统不独”、“一中各表”,从民调来看,台湾的确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认为要维持现状,但是这种维持现状的主张是消极的,是无奈的。他们认为,“独”是不可能的,因为“独”会引发战争,同样也不愿意“统”,因为“统”就是“被统”,当他们没有什么好的选择时候,就选择维持敌对状态,可是敌对状态不可能解决问题。从权力的角度讲,两岸的权力不断在变,就像我们的容貌其实每天也都在变化一样。怎么可能永远维持现状?维持现状在哲学上不可能成立,在逻辑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从两岸的政治关系上说,“维持现状”就是“维持两岸敌对状态的现状”。当两岸是敌对状态的时候,请问国民党的论述还有什么基础?所以国民党在去年的时候,洪秀柱出来选举时,根据一些学者给她的建议,她 个提出要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我们要两岸真正走向和平的时候,台湾民众的焦虑和疑虑才会彻底消除。所以简单来讲,洪秀柱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一个 的差别在于,民进党认为不要结束敌对状态,包括国民党内部郝龙斌、吴敦义、朱立伦,他们都主张“一中各表”,“一中各表”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只谈经济,不谈政治,不结束敌对状态,而只要经济发展。    这怎么可能?各位都是社会上的菁英,应该了解,怎么可能两岸的关系发展只有经济没有政治?所以洪秀柱今天所代表的国民党,和吴敦义所代表的国民党及民进党 的差别是一个要结束敌对状态,一个不要结束敌对状态,这是最核心的差别。

洪秀柱的主张是什么?

  今年国民党通过新政纲,两岸新政纲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的基础之下,结束敌对状态,探索签署和平协议的可能性,让两岸和平制度化,在“中华民国宪法”的基础上,深化“九二共识”。“深化”是指什么?就是主张两岸应该共同处理年还没有处理的问题,也就是两岸是什么关系?    在座的各位男士女士,请问一下,年轻男女朋友交往时,双方是否都会先确定两人是什么关系?关系不清楚的情况下是很难长久或稳定交往的。所以简单来讲,洪秀柱的主张,就是希望深化“九二共识”,让两岸在“不分裂”以外找到两岸的政治定位,签署和平协议,把两岸的政治关系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之间没有什么好疑虑,这就是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    国民党只有掌握新的论述权以后,才能够告诉台湾老百姓:只有我可以带来和平,而民进党是带来敌意和灾难。讲到这里,我必须要和大家谈一些概念,也帮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理解两岸将来如何去解决我们的问题。

,民进党讲“ ”。我很少讲“ ”,是顺着大家讲“ ”,其实这个说法应该是台湾分离主义者。我给大家讲一个很简单的国际法概念,这是大家都忽略掉的。在二次大战后,针对一些被殖民的地区,国际法赋予他们有追求独立的权利。独立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概念,不要被帝国主义压迫,不要被殖民主义压迫。因此,国际法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投票来决定自己政治与经济的制度,这是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因为这是从殖民地到解放式的公投,解放式的独立是国际社会所肯定的。

  国际法上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叫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每一个国家都不能介入其他国家的内政。再帮大家回想一下,原来的“ ”主义者,他们主张的是什么?他们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这个主张的策略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只有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之后,他们才有在国际上赋予可以“独立”公投的权利,因为它是地位未定的,他是原来被殖民的,是被日本放弃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本身就是个政治问题。“台湾地位未定论”原来是年6月25日韩战的爆发,使得美国重新重视台湾的地位。美国需要台湾作为它在西太平洋的反共堡垒,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湾。为了避免台湾落入共产主义阵营,美国开始为其介入两岸事务寻求法理基础。杜鲁门声明“台湾地位未来的决定,必须等到太平洋安全恢复,与日本和平解决,或经由联合国考虑”。开启了美国“台湾地位未定论”的主张。可是这一套的主张在年的《上海公报》,以及后来(中美)建交公报以后,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当“台湾地位未定论”已经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时候,那么民进党的“ ”面临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国际法上,你要搞的是分离式的公投,基本上“ ”已经不叫“ ”了,它是台湾的分离主义者。它要从中国分离出来。国际法是不管分离主义的,这取决于每个国家自己的宪法。有的国家可以同意,比如魁北克独立加拿大可能同意,或者说苏格兰独立英国可能同意,但有的国家不同意分离行为,比如法国不允许科西嘉岛独立,西班牙不允许加泰罗尼亚独立,不同意就有可能发生战争,科索沃、克里米亚都爆发了战争。    换句话说,假如今天“ ”的这些人如果要搞“ ”,在国际法的层面上缺乏依据,只能取决于政治实力。如果一定要“ ”,两岸就一定会发生战争,因为北京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而国际社会也没办法从法律上来帮助台湾,他们只是在政治上利用台湾。民进党当局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借壳上市,现在已经到了登堂入室的地步。也就是借中华民国的壳存活下去,把“中华民国”等同于台湾。虽然嘴巴上把自己叫“中华民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中华民国第二共和”,领土范围仅限于台澎金马。不仅切断和传统中国在历史文化的关系,更切断政治上的关系,这就是民进党的策略。 

“港离分子”可能会给社会

带来灾难

  而我必须要把话拉回到香港来说,香港也有一群分离主义者。因为香港在年就已经回归到了中国,这是全世界所认同的事情,今天世界上帮“港独”忙的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不是因为其理想。甚至我只管它叫做香港分离主义,它是不够资格叫“港独”的。因为之后香港已经不是殖民地了,香港人享有了公民权。“独”这个字的意思是说从帝国主义统治下独立出来而当家作主,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但在今天的香港公民,有参政权,已经不再是殖民地的人民了。因而这些香港分离主义者所面临的不是一个国际法是否容许,而是一个政治上能否成功的问题。对于北京来说,与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政府一样,是不会容许分离主义的,因此,分离主义闹的愈厉害,受害的一定是香港社会。   每个国家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做为优先思考。我最近很感慨,我们看到有三个字可以形容特朗普,就是“钱、钱、钱”。未来的美国,更是从自己的利益来决定。今天美国在支持这些“港离”分子的时候,他想的当然是他自己的利益所在,或者说通过支持分离主义而让中国大陆政治难堪,或制造矛盾。我举个最近的例子。在入世时,WTO承诺十五年之后,中国大陆就可以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但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欧洲、日本、美国都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你要知道这个游戏规则是西方定的。我想提醒港离分子,你们今天也不过就是一个被西方利用,来打击大陆的政治工具而已。“港离分子”不具备国际法的正当性,因而西方世界也没有国际法上的正当性支持你们,他们只是在利用你们而已。这个说法或许听起来不舒服,但却是国际政治的现实,想想看美国如何介入中东,欧洲人如何处理中东难民问题,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国际政治的本质了。    同样的道理,“港离分子”或许有个人的政治选择,但是当分离成为一个常态性的政治运动,就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这在道德上是有问题的。全世界通行的国际法原则就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可介入”。外国不会明目张胆地支持港离以避免干涉内政,会有技巧地介入,但是我必须要说,“港离分子”除了给香港带来纷乱以外,难有正面贡献。同样道理,“ ”走下去以后,两岸关系一定会发生问题,这个东西是没有希望的。

民进党知道“ ”不可能成功,因此将其转换成“独台”,就是“中华民国是台湾”。而这个“中华民国是台湾”恰恰和国民党这种所谓“一中各表”混在一起,因为我刚刚讲过“一中各表”里面或许马英九先生还比较强调“一中”,其它政治人物讲的“一中各表”,心中想的是“各表”没有“一中”。那换句话说,“中华民国”已经是等同于台湾了,不就是跟民进党整个结合在一起了吗?所以“独台”跟“ ”在某种概念上,已经混在一起。那混在一起的话,国民党还有什么论述权?国民党这二十年来输掉了什么?输掉了“爱台湾”的论述权。

  什么叫做“爱台湾”是由民进党来诠释的。我举个例子,民进党现在要对国民党“抄家灭族”,民进党成立一个“不当党产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摆在“行政院”底下,“不当党产委员会”只要发一个命令就可以去没收别人财产。各位都是从香港这个法治社会出身的,所谓的这个“不当”两个字,谁来定义这个“不当”?是不是有权者决定何谓“不当”? ,在法律上只有“不法”,没有所谓“不当”的问题。只有“不法”才可以剥夺,怎么可以说“不正当”呢?第二,没有经过法院的判决,怎么可以随时就剥夺其它团体的财产呢?只靠“不当党产委员会”命令就可以吗?这是 不可以的嘛!可是在台湾竟然可以,因为它已经变成政治正确,也就是“爱台湾”这个论述权,已经完完全全掌握在民进党的手上。

中国的主权属于

两岸全体人民

  国民党这几年来虽然从年到年赢得了选举,但是失去了“爱台湾”的论述权,国民党没有办法讲赢别人,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被两岸的敌意所笼罩,不把两岸敌意关系解决,国民党既主张 “一个中国”,那大陆又跟你有敌意关系,请问你怎么去说服台湾老百姓?所以核心的问题,当然是要把两岸敌意关系解决。   另一个核心的概念,是我们要把“主权”和“治权”弄清楚。主权是一个所有权的概念,是一个财产权的概念,而治权是一个管理权的概念。我举一个例子,请问故宫博物院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属于“中华民国”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吗?当然不是。故宫博物院所有宝物,是所有属于两岸全体中华民族的,因为它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我们当然有我们的所有权。但是管理权是谁的?在台北的故宫,当然是台北政府来管理。在北京的故宫,是由北京政府来管理。    同样,今天两岸也是一样,中国是属于谁的?中国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仅是“中华民国”的财产,中国也是香港的中国,也是台湾的中国,主权是属于两岸全体人民的。但是在管理权上,台北的政府管理台北的人民,北京的政府管理北京的人民,那台北可不可以把故宫的东西砸了呢?北京可以反对。北京可不可以把故宫的文物送给别人呢?台北也有资格反对。因为这是我们祖先所留下的共同财产,我们要共同维护它,不是一方面可以随时破坏的,所以这就是主权和治权概念的区别。    中国的主权属于两岸全体人民的,两岸全体人民所共享。但是治权呢?到目前为止,在两岸和平统一还没有完成以前,两岸政府各管各的治权。现在又一个问题来了,李登辉年提出了“特殊国与国关系”,他当时得到台湾百分之七十二以上的民意支持。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如果我现在问台湾的朋友说,请问一下你的国家是不是叫“中华民国”?回答是“当然是啊”,那再问台海对面的是不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回答:“是呀”,那这就不是“两国论”吗?    这就是知识没有在我们的认识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一直没有把“国家”和“政府”弄清楚,就和我们一直没有把“主权”和“治权”弄清楚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所学的都是西方的观念,可是我们谈两岸的问题必须回到中华的文化里面去。我们先不谈国际法的什么叫国家、什么叫政府,我们在谈到中国历史的时候谈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朝”是什么意思?依照我们用现代学的解释,就是政府的概念。那国家是谁呢?国家是中国。当这个国家统一的时候,往往这个政府的名称就是国家的名称,比如大唐帝国,大清帝国。可是依照我们中国历史来讲,其实它只是一个唐政府、清政府而已。比如说我们叫做中日战争,可是日本人叫做日清战争。因为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对一个国家,所以我们叫中日战争,我们不会叫清日战争,因为清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政府。可是我们往往在撰写历史的时候,又把清当成是一个国家,叫大清帝国,因为清朝时中国是统一的,清既是国家,又是国号,又是政府。    从中国历史来看,二十四史中,朝代(政府)是延续的,中国是不变的。从历史来看,年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满清政府,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政府是当时中国的 的一个政府,这个时候中华民国就是中国,中国就是中华民国,没有问题。可是到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了。假如那个时候,“中华民国”被消灭掉了,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对不对?可是现在没有被消灭,这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概念。中国有所谓的三国时期,叫做蜀国,魏国,吴国,可他是一个国吗?其实我们站在中国历史上来讲,只是蜀政府,魏政府和吴政府而已,他们在互相争“汉”的代表权的问题。同样道理,中国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不就是五个政府和七个政府,争“中国”代表权的问题吗?   同样,到现在为止,年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没有被消失,我们现在一听到这个“中华民国”,好像就是一个国。其实我们要思考的是,A政府跑到了台湾去,B政府在北京,所以严格来讲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现在有两个政府,一个是A政府,一个是B政府。是“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他们对外都说自己是代表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在联合国有所谓的号决议案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 合法政府,而并不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而是代表中国的政府。“合法代表”一词就表示,另外还有一个政府存在,只是不被大家接受而已。    那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再回到我们的历史上。我们今天谈谈现阶段的两岸关系是什么,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必须要先尊重现状,现状就是一个有机体,我们不能够假设这个现状不存在。从法理上的现状看,“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不分裂”的“宪法”,主权是不可以分裂的,这是一个现状,而且它认为主权是涵盖全中国的,在还没有修改以前,的主权的宣示是包括全中国的,而大陆的宪法也宣示主权包括全中国,包括台湾。    所以两岸在主权宣示上是重叠的,正如“九二共识”里面,台湾和大陆都主张不分裂。那既然如此,我们可不可以坐下来把它确定下来,我们都主张不分裂,也就是把现状固定下来。还有一个现状,那就是“中华民国政府”目前用它的宪法来统治,你不能说它不存在,如果不存在,那请问这23条协议是和谁签的?当然在某种概念是默认他的。换言之,现在两岸是分治的,就像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各管各的,但故宫的主权是整个中华民族,也就是整个中国的。    其实用五个字可以概括现在的状态:分治不分裂,治权分治、主权不分裂。假如有一天两岸可以坐下解决政治分歧,习近平总书记和未来台湾领导人要得诺贝尔奖一点都不难,只要把现在存在的事实大家都接受就可以了,就可以签署和平协议。国民党新政纲有“深化九二共识”一词,什么叫深化?原来各自表述不分裂,深化后两岸一起共同表述不分裂,原来不承认两岸各自分治,现在共同接受分治。   大陆或许会认为台湾太小,台湾其实并不小,万人在欧洲可能是第七大国,但因为在大陆边上所以觉得很小,政治经济力量还是有一些的。两岸要彼此互相尊重,尊重在台湾的政府存在的事实,但台湾也要尊重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互相在乎对方最核心的看法。台湾最在乎自己的主体性,大陆也要尊重。今天的两岸问题,做到相互尊重与包容就容易解决了。我开玩笑讲,两岸今天站在一起,台北是一个哥哥,大陆是一个弟弟,只是哥哥现在经济不太好,弟弟比较好当了总经理了,可兄弟两当然还是一家。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岸一家亲”我很认同,两岸一家代表两岸主权不可分裂,可是我常常问,“两岸一家亲”到底是“两岸兄弟一家亲”还是“两岸父子一家亲”?这个问题是台湾最在意的。如果“两岸父子一家亲”,台湾应很难接受。习总书记说过两岸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如果从“两岸兄弟一家亲”来考虑,那就相互平等,但我们也的确有不对称的现象,大陆比较大,台湾比较小,那我们在参与国际空间的时候,就用“平等不对称”来思考,让台湾在国际上有参与,但是他和大陆在角色的确有一些不一样,但本质上是平等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当我们把“分治不分裂”的看法确定,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签署和平协议,如果国民党把分治不分裂作为深化“九二共识”的核心主张,北京要不要接受?如果北京坚持不接受的话,而仅同意两岸关系是父子关系的话,国民党在台湾一定会瓦解,因为台湾现在几乎没有人接受两岸是父子关系。那两岸确定兄弟关系后,用“分治不分裂”的概念解决两岸的政治难题,当大家都做出“整个中国分治不分裂”的时候,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两岸仅“分治不分裂”还是不够,我们怎么从分走向合?比如说南海问题是两岸中华民族的财产,但南海问题目前很难处理,因为大家主权互不承认,台湾方面害怕和大陆合作,害怕一合作就等于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假如我们将来在“分治不分裂”原则下签署和平协议后,两岸是否可以成立一个海洋共同体,共同维护南海利益?没有参与就没有认同,共同体的建立可以为两岸创造共同参与的机会,当我们创造各种共同政治参与、更多合的机制,那统一自然不是水到渠成了吗?    

我们要为两岸创造和平

  有人说,和平协议有可能会撕毁,所以没有保障。的确,法国总统戴高乐讲过一句话,他说“所有的条约都和玫瑰花一样容易凋谢”。但是,因为条约可能无效,就不要条约了吗,就像有可能会离婚就不要结婚证书了吗?因此,要让条约有效的 方法有二。 ,在签和平协议的时候要尊重对方的核心立场,让双方欢喜,不能把和平协议签成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签订和平协议后要发自内心保护它、呵护它,就像两个人结婚后要呵护这段婚姻,这是非常重要的。和平协议当然有历史性的意义,两岸和平协议 不是一个统一协议,但和平协议一定会为统一创造更好的基础,用佛法的话说就是创造一个更好的因缘,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国民党新政纲提到“中华民国宪法”包括两个概念, ,“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它在主权上已经做了不分裂的宣示,国民党主张的两岸新政纲,就是在尊重治权基础上保证两岸不分裂,然后再深化“九二共识”、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

  国民党如果还沉浸在一中各表,让两岸敌对状态进行下去,国民党再怎么做都比不过民进党,因为他永远都掌控着论述权。国民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应该勇敢地提出新论述,就是和平的论述,我们要为两岸创造和平。创造和平就要知识,没有知识你怎么去创造?孙中山说过,革命在于高深的学问,革命必先革新,没有足够的知识,你怎么为两岸创造和平?同样的道理,国民党这几年来已经失去了两岸的论述权。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和平政纲与国民党的再起,那我今天先锁定这个部分,国民党的再起取决于他能不能提出为台湾民众和两岸创造 福祉的和平论述,当这个论述被台湾老百姓普遍接受的时候,当国民党愿意用和平感召台湾所有人的时候,那就是国民党再起的时候。     ,年怎么打选战。国民党为什么输掉选举?马政府八年来,一直强调两岸是和平发展,但民众会说“没有和平啊,飞弹对着我们呢”。年国民党必须创造另一个论述,要主张结束敌对状态的请投给国民党,要主张继续敌对状态的请投给民进党,台湾老百姓才会面临选择,只有让民众知道两岸还处于敌对状态,民众才会珍惜和平的可贵,剩下来的是你如何发展其他的论述。   两岸关系是台湾所有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两岸问题不能解决,台湾的经济、文化、社会与两岸军事对峙的问题不能解决,和平协议如果签订后,已经有了确定不分裂的承诺,北京自然可以放弃武力威胁,北京也可以和台湾讨论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两岸要像一家人一样彼此共享。什么叫做“两岸一家亲”?“两岸一家亲”是所有的游戏规则不需要按照国与国之间的那种较劲和锱铢必较,“两岸一家亲”所代表的两岸的交流 是互相包容对方、给大家 温暖的关系。“两岸一家亲”的关系同样与大陆和港澳的关系在本质上一样,都有着文化、血脉上的连结性。只有在两岸是同一个文化血脉的时候,我们大家才可以不必太过于计较。同样道理,如果香港走向分离,会激发大陆的不善的心理,也会激发对方的报复,这样对香港好吗?同样道理,民进党走分离路线对台湾好吗?    我追随星云大师非常多年,大师曾经讲过,慈悲没有敌人。我们要懂得尊重和包容,港离和台离主义者,不要为了狭隘的分离意识形态而把香港和台湾毁了。在两岸关系上,我们希望大陆少些武统声音,而是用 的善良心、包容心、慈悲性、关怀心对待台湾。我认为,如果两岸能够以 “分治不分裂”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两岸的未来必然美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自然就有其存在价值,而民进党除非也改变原有的分离主义主张,否则就会走入历史。

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社)是大中华地区 家数字化网络通讯社,目前已在香港、台湾、北京、美國、加拿大、广州、福州等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新闻采编网络,尤以深度分析稿件见长,是两岸关系新闻中 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与智库媒体。

CRN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41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