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军事课千问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

发布时间:2022/3/1 10:32:41   点击数:
专业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文提到了一个问题,信息化战争形态之后会是什么战争形态?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也许就是智能化战争,也许是基因战争,也许是思维战争,等等。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发展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简要谈几点:

1.传统的战争内涵将得到极大的拓展

     

 传统的战争,主要是指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和国家间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运用武力而进行的暴力斗争。而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可能在战争目的、战争主体、战争层次、战争的暴力性等方面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使传统的战争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战争内涵得到极大拓展。

 从战争目的来看,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战争双方主要是针对人力、土地、能源、矿产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有形资源的争夺与反争夺,而未来信息化战争,战争目的将从对人力、土地、能源等有形资源的争夺为主,向争夺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为主转变;

  从战争主体来看,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战争的主体是军队。而未来信息化战争,战争的主体既可能是军队,也可能是社会团体,还可能是个人、恐怖组织、犯罪集团和宗教极端分子等,即战争主体日益多元化;

  从战争的层次界限来看,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具有战略、战役、战斗的明显层次。而信息化战争战略、战役、战斗层次与界限越来越趋于模糊;

  从战争的暴力性来看,机械化战争暴力性极强,信息化战争的暴力性将大大降低。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暴力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

2.软杀伤与硬摧毁有机结合将成为作战的普遍法则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软打击与硬杀伤组合运用将成为信息化作战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战场的形成,电子领域、网络领域、心理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交战双方主要运用信息和信息系统在电子空间和网络空间进行“软”攻防对抗,这种“不流血的战争”蕴含着巨大的破坏和毁伤能力。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传统的硬打击方式,传统的硬打击往往有信息化的软杀伤与之配合,使硬打击的效果更佳。软杀伤与硬打击的有效组合,既可以成为强者宰割强者的利器,也可以成为弱者对抗强者的手段。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软杀伤与硬打击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电子杀伤与物理摧毁并举。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暴风骤雨般的电子压制通常是战争开始的序幕,然后伴随着强大的火力打击和硬杀伤。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软硬一体化的电子对抗必将成为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二是网络攻击与火力攻击并重。在传统战争中,集中兵力与火力对敌实施硬打击是夺取胜利的基本方法,而在信息化战争中,火力打击作为一种硬打击仍然发挥重要作用,但网络攻击等新的软杀伤方法,将成为主要的制胜手段。三是心理战与歼灭战结合。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上升到战略地位,已经超出单纯的军事斗争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信息化战争中的心理战将贯穿战争的始终,可以极大地震撼敌方军民的心理,甚至摧毁和剥夺敌方的抵抗意志,从而极大地提高战争效益。

3.网络中心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新样式

  

网络中心战(Network-CentricWarfare),是指利用信息网络系统,把地理上分散部署在陆、海、空、天广阔区域内的各种探测系统、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作战体系,使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网络中心战的核心是将力量从过去的以平台为中心根本性转移到以网络为中心。平台中心战强调的是力量的集结,即通过大量集结作战平台,形成相对于敌方更强大的战斗力,夺取最终胜利。网络中心战则强调以网络为基础的作战信息的获取及快速传输,使广泛分布而又紧密联系的传感器、指控中心和武器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出迅速的反应,合理地决策和实时地采取行动。网络中心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一种崭新样式,无疑具有巨大的作战潜能和应用前景。但战争史也表明,有矛就有盾,网络中心战依托的庞大网络化系统,必然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弱点和易受攻击的死穴,在网络中心战逐步形成的同时,网络瘫痪战也在同步发展,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以网络为中心的较量将异常艰巨和激烈。

4.智能化、无人化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景观

        

由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组织的高度智能化、武器装备越来越智能化,未来军队的指挥控制手段也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信息化军队在战争中将真正实现侦察监视、情报搜集、通信联络、指挥控制及打击的无缝链接,可以高度自动化地确保指挥员近实时地感知战场、定下决心、协调、控制部队和武器平台的作战与打击行动,因此,未来信息化战争将越来越智能化。

  另外,由于大量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平台将装备军队并投入作战,而且由于无人化武器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具有发射后不用管和自动寻的功能的智能化弹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无人驾驶的智能化坦克、飞机和舰船也将规模化投入战场。尤其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大量微型或超微型机器人可能大量投放于战场,代替人在战场上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战争将向越来越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化武器系统代替人在信息化战争中厮杀,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崭新景观。

5.信息化作战力量将名副其实地主导战场

     

信息化作战力量是进行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是取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信息化作战力量,主要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特种作战力量等。由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战力量中无人化作战平台将大量使用、隐身化武器装备的性能将跃上新的台阶,各种作战力量不但信息化水平会越来越高、将越来越小型化、模块化、多功能化,而且军兵种之间的界限将趋于模糊,军队建设不再泾渭分明,各种作战力量融为一体,形成作战力量根据作战需求“重塑与再造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作战力量的长处和优势。因此,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各种信息化作战力量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一体化的信息化作战力量,将真正名副其实地主导未来战场。

6.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制高点

   

人才是强国之本,也是兴军之本。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国之急务,是国防建设的的战略性问题。高素质军事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之基,打赢信息化战争之本。正因为如此,当前世界各国都把人才作为最珍贵的战略资源,把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和军事人才队伍作为兴国强军的战略重点,纷纷抢占信息化人才这个制高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我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实力,必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首先,必须努力构建我国新型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国家信息化人才队伍,既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也是国防建设的力量源泉。打牢了国家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基础,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才能有坚实的依托。因此,我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超前意识,系统构建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以科学的培养模式,高效的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我国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迅速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国民素质上的整体差距,缩小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与发达国家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信息技术差”和“知识差”,以适应国防信息化建设及未来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需要。其次,要探索完善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机制。军事人才的选拔、培养、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做好长期性工作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有了完善的军事人才培养制度,既可保障军事人才培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稳步进行,又可减少和防止军事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中的某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第一,要革新军事人才培养思路,重视超前培养复合型指挥人才、智能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第二,要建立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加大对人才轮训的力度,使其持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保证各类军事人才的知识始终紧跟部队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更新,确保信息化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第三,要大力改进院校教育模式。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既要依靠军队院校培养教育,也要依托国民教育体系。新型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要以国民教育为主,解决学历教育、知识教育等基础性的问题,提高官兵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养,依靠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解决军官和士官的军事技术、谋略水平和专业能力。第四,要大力拓宽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要加强指挥与技术专业军官间的岗位轮换,尽快实现指技合一。要进一步扩大部队与院校间、军兵种间、机关与部队间交叉任职、换岗锻炼的规模,加快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的步伐。要加大国际间军事交流的力度,拓宽军官的战略视野,更新观念,丰富知识。第五,要加大引进地方人才进入军队的渠道。要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吸收地方科技素质高的人才入伍,改善现有官兵知识结构,扩展战斗力增长点。南大杨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45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