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德国最畅销的民法总论教科书德国民法总论第

发布时间:2024/10/1 13:08:56   点击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德国民法总论第44版pdf领取方式见评论区

包含简明口诀与丰富案例的德国民法总论优秀教科书

德国最畅销的民法总论教科书之一

突出法律行为论的核心地位,以此为轴心线索汇通民法制度体系

方法与知识并举,规范与事实互动,法教义与法政策兼摄

经由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的可视化

译者导读

刘洋,法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硕士(LL.M),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民商法、比较私法。曾为德国弗莱堡大学访问学者、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入选上海市“浦江学者”“晨光学者”。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其他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多项,迄今已在《法学研究》《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一、科勒及其学术画像

赫尔穆特·科勒,系德国慕尼黑大学荣休教授,荣休前执掌慕尼黑大学“欧洲与国际经济法”教席,研究重点包括民法(尤其是契约法和债法)、商法和公司法、欧洲和德国竞争法及卡特尔法。

科勒教授于年出生于德国拜仁(巴伐利亚)州南部罗森海姆县的巴德恩多夫,—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受“德国人民高等教育基金会”奖学金资助,年在慕尼黑通过第一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年在卡尔·拉伦茨教授的指导下,以“债务关系目的障碍案型中的履行不能和交易基础”为题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从师承与毕业时间来看,科勒教授系德国20世纪下半叶最为权威的民法和方法论学者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及华人民法学界广为人知的学术泰斗王泽鉴先生的嫡系师弟。年,科勒教授通过第二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3年后,科勒教授在慕尼黑大学恩斯特·史泰恩道夫教授的指导下,以“经由需方的竞争限制”为题,撰写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并通过答辩,取得民法、商法和经济法领域的任教资格。(pdf领取方式见评论区)

—年,科勒教授先后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教席代理2年后,转赴德国波恩大学就任学术顾问和校聘正教授,时年恰逢而立,可谓年轻有为。不过,这一经历相对短暂,不足2年。从年开始,科勒教授就回归自己的故乡拜仁州,先后执教于那里的三所顶尖大学,直至荣休。具体而言,—年,科勒教授赴拜罗伊特大学之邀担任教授;随后的11年(—年),科勒教授服务于奥格斯堡大学;自年开始,科勒教授终于得以重返自己曾求学十余年的母校、德国排名第一的精英大学——慕尼黑大学,作为德国民法权威学者沃尔夫冈·菲肯切尔教授的继任者,执掌教席和开展学术活动至今。在此期间,亦曾有包括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帕绍大学、萨尔兹堡大学在内的诸多聘任邀约,但均为科勒教授所婉拒。

科勒教授的学术理念有浓郁的关照实践之风格。这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教授资格论文的选题中均有体现。众所周知,20世纪的前30年,欧洲即卷入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大量人员死伤,整个经济环境也由此遭遇重创乃至致命性打击。尽管“二战”后,欧洲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呈现迅速恢复的势头,联邦德国更是从中受益极多;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场严重的“滞胀”危机又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令经济活动和交易往来备受干扰。此种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宏观背景,大抵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方面为科勒教授提供了充分的因由和灵感。当然,其导师拉伦茨教授稍早问世的脍炙人口的专著《交易基础与合同履行》显然也对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实,在学术史中,这一议题在债法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不论在19世纪后期《德国民法典》的编纂活动中,抑或《德国民法典》施行百余年后重启债法改革工程的千禧年之初,关于法律行为基础与合同目的对债务关系及其履行的意义,始终都是学者或实务专家瞩目并乐于奉献心力加以研究争鸣的对象。答辩甫一通过,科勒教授即将其博士论文付梓于德国最大的法律专业出版社——贝克出版社。几乎同时,博伊廷的教授资格论文《债务关系中的目的达成与目的障碍》、菲肯切尔教授的经典名篇《交易基础作为合同风险问题》亦均出版发行。一时间,交易基础与目的障碍议题“名声大噪”,俨然成为显学。这既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情势与客观环境为德国学者催生的问题意识,又生动地呈现出科勒教授在学术创作中入世、敏锐的特质。

至于教授资格论文选题,不但清晰地显示出科勒教授对企业经济活动场域中的竞争行为及其法律问题的兴趣,更是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其后续的理论探索和实务发力方向。科勒教授迄今发表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中,数量可观的论题皆围绕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的方向展开。尤其是在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什么关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学术议题是科勒教授所未曾涉及的。更值得称道的是,科勒教授联合亨宁·皮珀首创的《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UWG)小型评注,树立了该领域评注作品清晰度和简洁性的新标杆。《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一部早在年即已生效的法律,基于其所产生的裁判观点之庞杂性和实务经验之丰富性,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该法第1条这样空洞、抽象的一般性条款,司法裁量权及其展开的案型建构便愈发重要,前述判断无疑更属不言自明。可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素材,经过科勒教授的“大师之手”,竟奇迹般地条理再现、层次分明起来。这部经典评注,如今已由科勒教授的慕尼黑同事安斯卡·欧力教授及维尔茨堡大学欧拉夫·索斯尼查教授接手并承担续订工作。

对科勒教授而言,竞争法理论研究中更大的挑战,其实源自他从黑佛梅尔教授手中接过后者所创建的《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评注的续写修订任务。尽管数十年来,这一作品早已成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的奠基性文献,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补充材料的不断涌入,其亦或多或少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科勒教授通过与伯恩卡蒙教授通力合作,终使该作品“重返荣耀”。随着科勒教授的加入,这一评注开启了“年更”之旅,并在《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评注出版物市场日益紧缩的状况下,仍能迅即走上销量塔尖。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凡出自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反不正当竞争裁判文书,几乎总能在某处发现其对科勒教授所主导此一评注相关观点的引用或参考。

与此同时,科勒教授还自年起肩负起德国竞争法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竞争法律和实务》的主编。该刊主要收录竞争法和商标法领域的学术论文、评注、裁判文书、立法更新或动向等各方面作品,以月刊频率发行,每年向竞争法领域的专业共同体供给一百余篇高水平专论,因而已成为此领域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73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