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周末看电影战地摄影师拍照的死神

发布时间:2017/8/12 11:38:13   点击数:
[战地摄影师]一片围绕詹姆斯·纳切威的职业生涯,记录了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见证这一高危职业的真正面目。他每天采集着悲伤的泪水,给世人带来鲜为知晓的惨绝人寰,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由影像构建而成的“苦难博物馆”。

[战地摄影师]WarPhotographer

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ChristianFrei

主演:詹姆斯·纳切威JamesNachtwey/克里斯汀·阿曼波ChristianeAmanpour/汉斯-赫曼·卡莱尔Hans-HermannKlare

出品:瑞士

年代:

推荐指数:★★★★

适宜人群:摄影爱好者

关于导演:在旁人眼里,詹姆斯·纳切威或许是一个带来死亡讯息的不详之人,但在看过本片之后,相信许多人会改变对战地摄影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他是个勇敢的疯子,一个有担当的职业摄影师,一个“拍照的死神”,却始终只是遥望着那把镰刀,而从未举起。

高危职业

这年头,凡自负着有颗文艺心肠的男男女女都会操起一把单反或双反,没事就到落满枯叶的街道上,一个劲地按下快门,并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发到各个社交网站上,博来无数个有心或无意的赞叹。然而,他们与远在大洋彼岸的詹姆斯·纳切威,即本片的主角相比,简直都弱爆了。纳切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看到了大量从越战现场传回国内的照片后,立志成为一名摄影师。在他眼里,摄影不能仅仅是按下快门,记录着歌舞升平,或是满足着自己的小资情绪,而应该兼顾着通过真实的力量改变世界的重任。于是,义无反顾,他成为了一名战地摄影师。

转战职业后,他去过科索沃,去过中东,到过印度尼西亚,到过南非,来到乌干达,来到刚果……他在世界上每个充满硝烟与苦难的角落出现,为的只是将这些没有被主流媒体记录在案并向公众发布的现实记录下来,告知整个世界。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他参加了科索沃地区平民的葬礼,用一张张悲恸的脸庞摩擦我们眼睛;我们看到了雅加达铁路边上的残疾人,是如何与妻子和四个孩子谁在铁路边的贫屋里,日复一日,浑然无觉;我们看到了非洲刚果共和国的难民,饿得瘦骨嶙峋,挣扎在人与畜生之间,不堪受苦。

这些苦难我们难以想象,如果不是纳切威的照片,谁会在暖融融的卧室里,在声色犬马的城市中,在衣食无忧的生活里,想到这些。更何况,即使有这些铁证般的照片,仍有人在怀疑——这是真的吗?这是纳切威的痛苦,更是战地摄影师的悲伤。纳切威的同行在影片中对此述了苦,“这是最无法忍受的,竟然还有人在怀疑。”

旁人的怀疑纵然心酸,但更大的质疑接踵而至。许多人都觉得纳切威的照片,不过是为自己赚取名利的武器。纳切威对此笑而不语,影片也通过其同行的话语,为纳切威进行辩护。在苏哈托政权倒台后,印尼局势动荡,纳切威与另一记者来到雅加达,拍摄当地情况。当原本的游行示威慢慢变成毫无理性的暴动时,另一记者劝告纳切威,“是时候走了。”而纳切威却说,“不,现在工作才刚刚开始。”他留了下来,留在了兽群之中,身边的每一个印尼人都可能拿他开刀,原因仅仅是他不属于他们。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勇气和专业精神,纳切威留在了车臣,留在了卢旺达,留在了中东,留在了每个下一秒就要和死神撞个满怀的地方。

如果说,拍摄那些珍贵的照片,是纳切威为自己赚取名利的手段。那么,用生命赚取自己的名利,有何不可?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纳切威的照片发表后,在社会上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好比印尼铁路边的残疾人一家,在照片刊登之后,各类捐款纷至沓来,还有人为他们成立的专门基金,保障了这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纳切威做到了,用他的照片改变了世界,并顺便收获了名利,这是最完美的方式。

当然,将纳切威作为参照系,并不意味着其他摄影师都是过家家的小孩子。我们在此,只是为了衬托出纳切威的力量。有人拍照是为了记录美,有人则是为了记录真实,纳切威属于后者,而后者往往更有力量。而为这份力量所付出的代价,则是战地摄影师的高危职业性。在纳切威看来,这是场公平的等价交换。在我们看来,这令人肃然起敬。

双重记录

[战地摄影师]一片是瑞典纪录电影人克里斯蒂安·弗雷通过两年时间,没日没夜地跟随纳切威而拍摄完成的。片中出现了许多纳切威的第一人称镜头,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与纳切威一同深入苦难,摄取绝望,记录死亡。达到如此效果的原因,在于弗雷为拍摄本片,特别制作了一台小型摄像机,安置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于是,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纳切威的工作细节,连他按下快门的“咔擦”声都无比清晰,还能产生极好的代入感。这很好地体现了战地摄影师们的信条,“再靠近一点,让你的照片再真实一些。”

由这点出发,我们可以辨识出这部纪录片的属性。如今的纪录电影,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偏向剧情片的编织类,好比前年相当火热的[寻找小糖人]。导演在明知罗德里格兹并没死的情况下,硬是将听闻他各种死法的消息安排在前,为的就是之后抖响包袱,制造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纵然从记录者的时间轴来看,不知其死确实发生在知其未死之前,但导演的这种安排,仍然有着明显的刻意气息;另一类则如同本片,不在情节顺序上玩太多的花活,只是以纳切威这个中心人物为轴,记录下他的工作,以其工作本身的内容达到另一类纪录片编排情节的效果,即震撼力。在我们看来,两类纪录片都无可厚非,但后者是更为纯粹的纪录片,而前者有很高的跑偏风险。因此,[战地摄影师]是一部传统的纪录电影,以特殊职业的本质作为主打内容,再以这一职业所蕴含的真实力量打动观众的心灵。

不过,本片也有着不同一般的特质。同样是注目于特殊职业的纪录片,讲述折纸的[折叠之间]与[战地摄影师]相比,给人的新鲜感虽足,但力量则逊色不少。这当然与职业本身的属性有关,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战地摄影师本身就是一份记录职业,而关于记录职业的纪录电影,也就具备了“双重记录”的质地。

犯罪片

[聋哑部落]

导演:米诺斯拉乌·斯拉波斯皮特斯基

演员:季格瑞·菲瑟克

过于寂静的喧嚣。

运动片

[公平竞赛]

导演:安德拉·希德拉科娃

演员:乔迪特·巴多斯

被奴役的艺术。

冒险片

[垃圾男孩]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演员:鲁妮·玛拉

少年的乌托邦梦。

温情片

[不可思议的海岸物语]

导演:成岛出

演员:吉永小百合/阿部宽

蒙特利尔载誉归,国民影后首次担当制片。

自毁片

[赌徒]

导演:鲁伯特·瓦耶特

演员:马克·沃尔伯格

导演的赌局。

经典鉴赏人

wes

赞赏

长按







































如何治了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1326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