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人口民族 >> 民兵政治教育案例三深入开展民兵国防教
习主席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但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加强民兵的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强大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民兵的性质和担负的任务,决定了民兵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积极参加国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技能,为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国防教育是新时代民兵建设的客观要求
民兵亦兵亦民,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一)国防教育是强化民兵国防意识的迫切需要。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容易使人们逐渐滋生和平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解除思想武装,放松斗争警惕,淡忘国家安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大忌。应该说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居安思危、固国强兵”,许多国家可以说都是这样做的。一些国家不仅对公民进行国防观念、国防知识的教育,也组织学习一些必要的军事技术,对公民,特别是青年公民进行战场的救护、防护知识的教育。大家都知道,瑞士是个中立国,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战火都没有燃烧到瑞士,但是瑞士并没有由此放松国防教育。瑞士这个国家给每一个家庭都配备了一本厚厚的民防手册,平时,还组织一些公民进行一些战场的救护知识,必要的军事技术的学习和操练。有这样一个数据,如果说一旦战争发生的话,瑞士可以在24小时之内,动员起58万人,并且在48小时之内,整编齐备,马上可以开赴战场。瑞士实行全国皆兵制,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正规军队的国家,只有名军官,拥有一只庞大的民兵式军队。年满20岁后先受训4个月,然后每年定期受训,直到50岁。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例外。美国对国防观念、战备知识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尽管美国是个超级大国,是经常动用武力的国家,但是它在自己怎样防备,在战备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视的。举个例子,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国专门为此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作为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一个措施,来扭转美国不利的竞争态势,当时美国和前苏联正在进行军备竞赛,美国的政界和教育界称这个文献是美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文献。美国把保卫祖国作为全民的首要义务,除了美国,还有俄罗斯、法国等,它们也把保卫祖国作为公民终身的义务。我国对此也很重视,专门颁发了《国防教育法》,各级都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在宣传部门设立了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全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和各级干部的国防教育。特别是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这些为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对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威胁,我们广大民兵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一方面,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另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和带动周围群众,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聚万众之心,集各方之力,共铸现代国防的精神钢铁长城。
(二)国防教育是提升民兵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习主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形势深刻变化必然带来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无序和混乱,我国安全和发展正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踏上了图强向强、复兴圆梦的新征程,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越是接近强国复兴伟大目标、走近世界舞台中心,遇到的风险阻力就越大,面对的挑战考验就越多。加强国防教育,提升全民整体素质,才能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巩固强大的现代国防。国防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它涉及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技能和国防法制。国防教育的功能很大,在政治上,国防教育可以使民兵充分认识国防建设的目的,动员民兵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贡献力量;在军事上,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改善装备,提高作战能力;在经济上,国防教育能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高国防经济效益;在科技上,国防教育又是造就国防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和激发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国防意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和体魄,政治上可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上可转化为创造力。因此,广泛持久地组织民兵参加国防教育,能够提高广大民兵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防教育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基础工程。未来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更是精神力量的对抗。民兵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担负着特殊使命,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证明,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武器装备的较量,也是人的意志、精神、思想、信念和智能的较量。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出现过“父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出现过“人自为战,村自为战”的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出现过“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这样的战争奇观。这里显示出的昂扬的民气士气,保证了我国军民以劣势装备战胜日本侵略者。这种民气、士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深入进行国防教育培植出来的。未来战争,跟当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比,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民兵仍然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来势很猛,为适应这场军事变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调整军事战略,把军事实力的提高蕴含于国力发展之中,将战斗力的增强植根于民众之中。民兵组织是把先进民用技术转化为军事技术、把先进生产力转化为战斗力的平台。民兵不仅可遂行传统的战场勤务、支前保障、补充兵员、巩固后方等任务,还可依托地方科技优势积极配合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军队科技含量之不足。民兵建设为我们发展高技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开辟了新的天地。在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民兵的地位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作用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离开民兵的支援配合,我们就失去了进行人民战争的基础。因此,组织广大民兵开展国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节,调动民兵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培养坚定的战斗意志、必胜信心、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确保民兵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更好履行担负的特殊使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四)国防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平要以实力为后盾,要靠强大的国防来维护。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安全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没有人民和平劳动和各民族团结奋斗所需要的社会稳定条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中,广大民兵作为生产建设的生力军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种社会力量和民族精神的显示,是一种政治资源和凝聚民心的国家意志。广大民兵通过国防教育,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政治上转化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斗中,广大民兵积极发挥整体防控的补充作用、前运后送的支援作用、帮扶群众的服务作用、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维护社会的配合作用和恢复生产的骨干作用,这是新时代民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用发挥的充分展现。
二、自觉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的强弱,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责任感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1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