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人口民族 >> 现在还是暴风雨前夜,或是重要
拜登与俄罗斯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英欧协议终结“脱欧”;中国签署RCEP,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结束,并宣布争取加入CPTPP——这一系列重大事件表明:当代大国关系在一度“脱轨”之后,已开始进入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转型进入调整期
伴随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包孕宏阔的全球转型随之降临。其内容有:
一,各国内部体制转型;
二,国际秩序的改革与重组;
三,作为内外制度变迁连接物的对外政策与战略的变化。
当代的全球转型,即指这宏大壮阔而又极其复杂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全球转型可分为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到世纪之交,全球转型以欧美为导向。从世纪之交到年,全球转型逐渐变成一个多元、多样、多极的新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共约四十年。经过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及上述一系列重大事件,全球转型又进入调整阶段。与此前相比,这一阶段可能具有以下演进趋势:
第一,解决内部危机先于对外竞争。
进入国际危机多发期后,冲突频率加快、烈度提升、且像病毒一样,从东方向西方蔓延。先是科索沃危机、“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年全球金融危机,这是第一波。而后是“阿拉伯之春”、叙利亚与乌克兰危机,这是第二波。到了第三波的地区危机,已向欧美延伸: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再到美国大选后的国会山暴乱。这表明世界霸主本身已成为危机和动荡中心。
在此局面下,美国将花巨大精力应付国内对峙的“特朗普后遗症”。犹如拜登政府新任国安顾问沙利文所言,对外政策首先为美国中产阶级服务。欧盟急需处理英国脱欧后的内部问题,而欧盟支柱德国亦面临“后默克尔时期”的内部挑战。俄罗斯将面对经济下降与实施“议程”的严峻考验。
当然,内部事务优先,并不意味放弃对外抗争。相反,美国依然将中俄作为主要对手;只不过今非昔比,掣肘过多,言不由衷,力不从心。
拜登首场外交政策演讲
第二,调整期不排除擦枪走火的风险,但坚守和平依然是大概率的选项。
当代冲突与战争风险来源于:
结盟对抗;
以意识形态偏见划分世界;
妖魔化和羞辱竞争对手;
挑拨离间破坏稳定与侵犯主权;
强权霸凌等等。
基辛格预言,中美若无合作基础,将爆发类似于一次大战的风险。但事实表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制基础、大国关系(特别是大国三边关系的活跃)、中国签署RCEP、中欧投资协定等区域合作的最新推进、以及普遍不愿意选边和奉行中立……这些基本因素与趋势都有力地制约着战争冒险。当今全球转型依然可能在和平条件下进行,当下仍处于国际机遇期。
第三,新兴力量赶超欧美节奏加快,对华需求与制约并存。
虽然全球化受阻、世界经济下行,但文明、地理、气候、人口等长时段因素凸显,助推东西方力量对比变化。世界重心加快向亚洲转移。新兴国家与欧美在世界事务中的权重,已经从犬牙交错、日益接近,发展到经济总量赶超可期。疫情下各国对华需求激增,证明对华合作大势不可阻挡,同时也表明既合作、又制约的复杂局面势必长期呈现。
第四,拜登执政预示着国际社会进入一个各大国之间重新探索国际转型模式的新发展阶段。
一,无论东西,新兴经济体、欧美同时面临着十分紧迫而艰难的国内治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与此相应,反思大国关系的模式也势在必行。
三,在此基础上,世界秩序的构建正在一步一步地呈现出轮廓。
与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国际秩序更替相比较,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预示“欧洲内部多元化”的诞生,年维也纳体系是英、俄、奥、普等“多文明、诸帝国共治”的确立,二战以后的雅尔塔体制则证明了超越意识形态的“美苏中英法”大国共处时代的来临。
总之,日益走向多元化、多极化、多样化,而非霸权横行,是世界秩序每一次更替的选择方向。因此,新世纪世界秩序的转换,也会走上这一历史轨迹。
第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2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