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卓明讲坛漫谈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一历史与

发布时间:2020/11/29 23:15:18   点击数:

本文作者:徐诗凌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分析员

卓明救灾简报主编

我国会在很多意义上使用“人道主义”一词,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一种思潮、理念,如谈论文学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医院使用这个词。有时候在动物福利的讨论中,也会使用“人道”一词,如人道屠宰,虽然在外语中这其实与人道主义一词有别。

因此在谈论“国际人道主义系统”时,国内读者很可能并不明确这个系统的目标和具体作为。有很多志愿者会将扶贫济困的事情统称为人道主义救济或援助。国际政治舆论中会对军队介入的人道主义干预发生争议。不过,人道主义援助则是一个非常专门的领域,有其明确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情境,有原则、体制、机制、技术标准、工作伦理。许多政府和社会工作者在接触到相关事务时,往往并不了解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得相当充分。

其实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内容,至少有一部分是我们所熟悉的,即自然灾害救助。许多国家对内并不设“人道援助”的部门,更多地用应急管理、灾害管理命名履行这种功能的机构。如果一个国家遭受了灾害,能够通过这个机构调动各方资源应对,查看灾情,转移受灾群众,看他们有没有水喝、有没有东西吃、有没有衣服穿、受伤和病痛能不能处理、有没有房子或帐篷住、过几天学校能不能复课把孩子们照顾起来。

——我国灾后救助要实现的“六个有”足以描述无论哪个国家、哪个人群共同的基本需求。为了保证能输送这些基本物资和服务,电力、供水、道路等基本设施的抢修都开始启动。过一段时间就开始考虑久远一点的事:帐篷区的管理、短时期的民生补贴、生计和当地经济系统的恢复、基础设施和房屋重建,等等。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一个国家进行应对和处理的通常流程,都是如此。不过,要是这个灾害的强度和影响大到这个国家处理不了,或者这个国家的政府资源和能力太薄弱,就需要非本国的力量来支援这些工作。由此就需要调动一个国家之外的体系,这可能是几个国家之间既有的互相援助的协定,可能是区域的机制,例如现在非常活跃的东盟,也可能是更大范围的系统,主要视灾情和需要而定。这时候,开始使用人道援助的话语和相应的体系。

今年三月份“伊代”热带气旋重创莫桑比克,对此就启动了一场全球级别的灾害响应。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每天开会,研究情况,协调资源;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从曼谷的区域办公室调配了一批力量到莫桑比克去组织协调工作。这种跨区域人员调动是国际级别人道主义援助体系全面启动的一个标志。参与这次国际响应的中国力量,包括应急管理部向莫桑比克派出的水上救援和卫生医疗队伍,以及两支进行了卫生和净水工作的社会救援队。

从起源来说,“人道主义援助”就是跨越国别的。现代人道主义系统一般将起源追溯到年代瑞士人亨利·杜南发起红十字运动。他在出差途中见证了发生在法国-撒丁尼亚联军和奥地利之间、伤亡惨重的苏法利诺战役,组织了平民队伍进行伤兵救护。随后杜南开始呼吁不分国别地对所有伤兵提供平等的治疗和护养,后来又开始帮助伤兵向后方的家人通报情况。不分国别,对战争中伤兵和战俘的健康权利、和家人恢复联系的权利提供保障服务,这被认为是现代人道主义援助的起源。

亨利·杜南当时置身其中的画面是:在巨大的战场上,所有的士兵,无论是战争哪一方,都躺在地上流血呻吟,直至死去。如果与西方世界的文化根源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具有某种宗教性的场面,其启示是所有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会受同样的痛苦、会同样死去的人。这成为普遍人性的具体基础,随后产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共通情感,随后有基于共通情感的动作:同样为人,面对人的苦难,必然要有所行动。这是人道主义行动的底层逻辑。汉语将人道主义援助第一大原则译为“人道”,在原拉丁语系语言中其实就是“人性”一词。

亨利·杜南《苏法利诺回忆录》

图源:杜南博物馆网站

一直以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人道主义援助面对的基本情境。同样在十九世纪开始成型的国际人道法就主要处理战争中要遵守的底线原则问题。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仍在做同样的事情:伤兵照护、战俘联络,并由此发展出一套技术。尤其是因为需要去取得被战争某一方关押的战俘的信息,告诉他们的家人“你家儿子没有战死,目前被关在某处战俘营呢”,红十字组织发展出一套与军事和政治力量谈判、并严格保持中立立场的技术。“中立”也就此成为人道主义援助的又一大原则。

我们可能需要再查看一些历史文献和研究,来明确红十字会这种人道主义援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前半叶,是不是同样在殖民地区施行。也就是藉此讨论,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差别以后,早期的人道主义机构是不是也跨越了殖民和被殖民的界线。不过,人道主义机构确实在不断地重新理解“普遍人性”,不断地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最典型一例是在二战期间,红十字会是在激烈争辩之后,决定不公开干预纳粹力量对犹太人的迫害的。

当时犹太人被剥夺财产、被迫在恶劣条件下迁移的情况引起了国际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2059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