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历史上的今天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解体
历史上的今天
TODAYIN
HISTORY
00年1月5日(农历十一月十一)
在9年前的今天,年1月5日(农历年11月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议会大厦,即“白宫”外面一辆坦克顶上的演说令人难忘
年1月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族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8-19事件”后,所谓“新奥加廖沃进程”实际上已难以继续,苏联加速走向解体。10月初,除波罗的海三国外,苏联的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共商经济协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价还价,10月18日,苏联总统和八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主权共和国经济合作条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没有参加签约,条约规定要保留卢布作为统一货币系统的共同货币的作用,参加国要履行苏联所有的对外经济义务并奉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但由于条约缺乏政治约束力,很快就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宣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包括贵重金属生产部门在内的一系列属于中央财政金融部门的权力,剥夺了联盟的重要财源,并停止向中央约80个部提供资金。稍后,叶利钦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国家银行和对外经济银行,掌握了联盟的货币大权。
进入1月,围绕着苏联命运的斗争进一步加剧。西方国家看到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开始把原来对共和国与中央一视同仁的“双轨政策”逐步过渡到支持各共和国独立的“一边倒”政策。1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脱离联盟和选举总统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美国在投票前放风说,如果乌克兰投票的结果表明要独立于联盟,则美国会尽快地予以承认。美国这一立场变化对乌克兰的投票起了很大作用。结果99.85%的选民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当选为首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就职讲话中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人口近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5%的乌克兰的独立,对于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计划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1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会晤后三方发表的公报称,三国已共同签署了由三个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其中宣称,“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一切准则在三国已不再适用。
这三个斯拉夫国家的总人口、总面积和经济实力在联盟中占绝对优势。三国的决定使戈尔巴乔夫签订新联盟条约的努力最终成为泡影。
明斯克会晤公报发表后,原苏联中亚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领导人于1月13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平等创建国。
1月3日,叶利钦来到克里姆林宫,同戈尔巴乔夫进行了8小时的会谈,要他交出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发射.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等。戈尔巴乔夫还把一批珍贵的档案材料交给了叶利钦。叶利钦保证戈尔巴乔夫辞职后享有包括国家别墅、汽车、警卫人员在内的优厚待遇。
1月4日,戈尔巴乔夫同他的工作人员,包括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举行了告别会,大家依依惜别。
1月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
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原则性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共和国拥有主权;同时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但是,事态却是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的,肢解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对此我是不能同意的。”“我还对我国人民失去一个大国的国籍感到不安,它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十分沉重的后果。”戈尔巴乔夫表情严肃,但他以乐观的预言结束了演说:“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硕果,我们的人民将生活在繁荣昌盛和民主的社会中。”
在41年前的今天,年1月5日(农历年11月7日),人类消灭天花。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曾在全世界流行,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对人类危害极大。过去,大约1/4的病人会被天花夺去生命,侥幸生存下来的病人,因脸上丰富的皮脂腺遭天花病毒侵害,常常留下永久性瘢痕,俗称“麻脸”。年,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以后,世界上已经见不到天花病人,全世界停止接种牛痘,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知道天花是什么病?人类是怎样消灭天花的?牛痘是怎样一回事?牛痘发明以前,人类是怎样对抗天花的?
天花为害无论庶贵天花曾是全球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多年前,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现天花流行。天花在欧洲中世纪也留下阴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王也难逃厄运,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国国王约瑟一世、俄国沙皇彼得二世都被天花夺命。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达1.5亿人。天花也没有放过美洲,据记载,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人死于天花。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战争中,天花由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所以天花在中国古代也称“掳疮”。晋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以后中国各代典籍中都有天花流行的记载。从历史看,唐宋以后,天花在中国流行逐渐增多,明代以后流行范围更广。清代顺治皇帝感染天花而死,康熙皇帝为避免感染天花,不敢与其父相见。天花,太可怕了。
圣旨下人痘兴面对天花的严重威胁,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防治天花的办法。
唐代孙思邈根据以毒攻毒原则,提出取天花患者疮中脓汁傅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传说到宋代宋真宗时期,宰相王旦一连生了几个儿女,都因天花而夭折。王旦老年又得一子,取名王素,为使王素逃脱天花侵袭,遂请四川峨嵋山民间医生为其子王素种痘。种痘后第7天,王素全身发热,1天后痘已结痂。其实,鼻苗种痘法在唐代已趋向成熟,四川、河南一带已施行种痘,但主要在民间秘传,应用不广泛。明代以后,人痘接种法盛行起来。从宋代到元代、明代,有关种痘的专书大量出现,其数量之多,在中医著作中,除伤寒著作外,没有与之能相比。清代,人痘法的推广,还得益于康熙皇帝的提倡。他首倡在皇族内接种人痘,然后推广到外边四十九旗以及喀而喀诸藩。康熙帝一旨命令,使人痘接种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年,在清政府命人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中介绍了4种种痘方法,其中,以水苗法最佳,旱苗法其次,痘浆法危险性最大。
人痘西进中国的人痘接种术为阻止天花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一定预防作用,对此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哲学通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指种人痘)。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人痘接种术的预防效果,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痘医,这是文献记载的最先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4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御纂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
丝绸之路是中国沟通世界的交通要道,中国医学很早就传到阿拉伯地区。人痘接种法就是先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土耳其的。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夫人蒙塔古在君士坦丁堡学到种人痘,并将这种方法带回英国,以后人痘接种法又从英国传到欧洲大陆,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到美洲。18世纪后半期,人痘接种法在上述地区已普遍施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以种人痘为职业的医生(当时种人痘者不一定都是医生)。
人痘接种术还成为18世纪中叶美国人夺取战争胜利的有利保证。
有资料统计,战争中死于枪弹的人数远远低于死于疾病的人数,而天花是美国军队中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疾病。年美国人亚当斯在费城发出绝望地感叹:“天花呀天花,我们能对你做些什么呢?我只祈求在新英格兰的每个医院(医院)。”同年,沙利文将军在给华盛顿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无法执行任务,因为某些军团内,士兵全部患天花病倒了。”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直到18世纪,天花肆虐仍使人恐怖,人痘接种术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对抗天花的主要手段。
牛痘东传真纳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面对天花流行造成的严重恶果,他一直思考着对抗办法。他听说挤牛奶的女工一旦出过牛痘后,再遇到天花流行也不必害怕。这个奇特现象使他大受启发。从年到年里,真纳致力于种牛痘的观察和试验。年5月14日,他从一位挤牛奶女工手背上的牛痘里,吸取少量脓汁,接种在一名儿童身上。个月后,他又给这名儿童接种天花病毒,结果该儿童并没有出现天花的症状。这次成功,使真纳增强了接种牛痘的决心。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牛痘的原因及其结果的研究》,牛痘接种法正式诞生。真纳以前,曾有人试种过牛痘,但没能作出科学的试验。
真纳发明牛痘以后,种牛痘也并不一帆风顺。在英国曾出现污蔑种牛痘的漫画。但是流言遮不住真理,牛痘法最终被世界各国接受。
真纳将毕生大部分心血投入到种牛痘的研究中,英国议会为奖励他的贡献,出资万英镑支持他的研究。真纳去世后,英国伦敦为他立下塑像,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而平凡的医生。
年,在澳门的葡萄牙人赫微特将牛痘接种法介绍到中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医皮尔逊也向中国介绍了牛痘接种法。因为当时在中国种牛痘常常免费,而且牛痘法比人痘法更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了牛痘。牛痘替代了人痘。
在人类征服天花的历程中,中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和真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都为消灭天花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广泛接种牛痘以后,天花发病率明显降低。70年代后,天花在中国停止传播,80年代,天花在全世界被消灭。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消灭的惟一的一种传染病。
得天花的小女孩,孟加拉拍摄
下为天花病人照片,有恐惧的朋友避开母亲抱着患天花的女儿,年孟加拉
患天花的儿童,年孟加拉
患天花的男子
面目全非
南斯拉夫年天花病复活情形,因南斯拉夫有回教徒到麦加朝圣回国后带回天花病毒,造成南斯拉夫年在科索沃的天花流行,年月南斯拉夫天花暴发持续9周,人得病,35人死亡。图如下所示
天花病患
臥病在床的天花病人
凝視窗外的天花病患
儿童
天花留下來的麻脸
年1月5日(农历年11月1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终多年后被证实。百年来,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秘密一次次被挖掘,但历史谜底却一次次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许这一次,真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江口沉银终见天日。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尽掠蜀内富民大贾,汇聚千金,车载百车不尽。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自此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停止过。
多年来,四川地区流传一个古老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百年来无人能解。但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就藏在成都附近某处却被人们坚信,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一直激励着后来的寻宝者。
年1月5日,经过多家权威部门与专家认定,近年考古发掘的四川眉山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即当年张献忠藏银中心区域之一。这个重大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之谜终于有了答案。
“大西皇帝”张献忠两件事最出名:
杀人如麻,抢钱无数
张献忠画像。(图源网络)
本案的主人公张献忠生于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年(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张献忠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
张献忠不久即与李自成因故分裂,他率部进攻长江流域,李自成则进攻黄河流域。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则自称“八大王”。张献忠为人极其狡诈,明朝对他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厚禄,期冀招抚;后又对他多次围剿。每到危急关头,他就诈降,渡过危机后则再次反叛。明朝政府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当皇帝。
在经历了13年的艰苦“创业”后,年,张献忠攻下武昌称帝,国号“大西”,终于实现了皇帝梦。清朝文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他将楚王(朱华奎)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
张献忠爱财,且一以贯之,从不嫌多。年,也就是清兵入关的那一年,张献忠则带兵入川。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他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一是掠财。
张献忠出身行伍,从不惧怕死人,杀人一度成为他解决问题的手段。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的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张献忠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后来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白银的购买力与现在人民币折合比算,一两相当于当今元左右。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张献忠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在明末清初那个动乱的年代,肯定是财富榜上有名。
宝藏究竟匿于何方?
民间版本众多
有人说,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而言,更是如此。当了两年皇帝后,清朝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额财宝竟由此和他一同消逝。
千万财宝是藏于锦江水底?或是埋于青城山下?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自古以来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就是沉于江底。
正史《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被迫撤离成都前,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数丈深的大坑,将劫掠来的财宝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将大坑冲平、淹没,以此掩人耳目。后来的史书《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地方志《彭山县志》上对张献忠宝藏的下落则另有说法: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得改道由水路出川,但船队沿锦江刚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便遭到当地的地主武装杨展部队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张献忠不得已退回成都,许多满载金银的木船则沉没于锦江。更有人说,张献忠的船只是自焚,杨展的幕僚费密在清康熙年间所著的《荒书》中也记载:“杨展先锋见贼焚舟。”张献忠为何自己烧了船只?这无疑为“江口沉银”之说又添了一层神秘面纱。
民间流传的第三种说法是:张献忠自知兵败,撤离成都前,提前让手下做了许多木筒,将银锭灌藏其中,投入锦江,使其顺水漂流,准备在狭隘处打捞。可惜途中遭到杨展兵马的埋伏,尚未来得及打捞便兵败如山倒,那些木筒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沉于江底。
无论哪种说法,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财宝沉于江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这无疑为后人沿江寻宝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寻宝从未间断
咸丰皇帝也曾设法打捞
如此巨额财富,后人自然垂涎已久。从清朝到民国,从朝廷、官员、将领到地方军阀、普通百姓,对张献忠宝藏无不津津乐道。
传说中,最早得到张献忠宝藏的人是杨展。查证史书可得知,那场发生在江口的战役确有其事,交战双方便是张献忠与杨展,前者大败,后者胜。基于此,后人猜疑,张献忠江口沉银被杨展所获。根据费密在《荒书》中的记载,杨展起初并不知道沉船中藏着什么,后来,一个渔民将其打捞上来,数万两金银尽归杨展所有。
另一种说法来自清朝沈荀蔚所撰史书《蜀难叙略》。据说,当年张献忠焚舟之时,一位幸存船夫投奔杨展,据实相告,杨展于是针对木筒特点,命部下用长枪在江中打捞,一旦发现木筒,便将其钉住、拖出。杨展是嘉定人(今四川乐山),在整个四川因战乱饥荒严重之时,唯有嘉定富庶稳定,时人在称赞杨展时也说“蜀为赖之”。后人因此推测,杨展正是靠着打捞上来的飞来横财,才做到这一点。
清朝占领四川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对这笔财富的搜寻。《彭山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九年(年)冬,一位捕鱼人在锦江中打捞起一把刀鞘,消息传到总督孙士毅耳中,孙立刻派人赶赴江口,经过数日打捞,终于打捞起了万两白银及大量珠宝玉器。
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翰林院编修陈泰初旧事重提,呈请寻找这笔财宝,并说曾亲眼看到彭山、眉山等地的居民捞到遗弃的银子。捉襟见肘的咸丰皇帝于是命令成都将军裕瑞“悉心访察,设法捞掘,酌量筹办”,可最终却一无所获。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消减人们对财富的追寻和渴望。民国时期,一位姓杜的清朝遗老因犯案走投无路,受到曾任四川省府秘书长的杨白鹿接济。为报恩,杜将多年来随身携带的一个檀木匣转赠与杨白鹿,并说,匣内所藏是张献忠埋银的地点图样,由当时参与埋银的一名石匠偷偷绘制。
年冬,杨白鹿将此事告诉了当过师长的好友马昆山,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锦江淘金公司,专事打捞宝藏。他们按照原图纸方位丈量、细密探索,推断出埋藏金银的地点就在成都望江楼下游对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叉点左侧。从年冬到年冬,上百人前前后后忙活了10个多月,竟真挖出一个大石牛和一个大石鼓。“石牛、石鼓”都出来了,杨白鹿等人赶紧买来金属探测仪,不久后的一天,探测仪还真发出了嗡嗡的响声。但历史又一次和人们开了玩笑,工人们费尽心力,却只挖出三大箩筐铜钱。
十余名专家确认“江口沉银”
百年宝藏终见天日
虽然轰轰烈烈的寻宝事件终以闹剧收场,但此后几十年,仍不断有老百姓从江中打捞出财物。
年4月,彭山县的引水工程在江口镇岷江河道内施工时,从地表下3米处挖出一个内有七锭银元的圆木,银锭上刻着“崇祯十八年×日”、“黄冈县银四拾两正”等字样,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确为崇祯时期所征收的税银。通过铭文可以看出,这批银锭来自湖南沅陵县、湘潭县,湖北京山县、黄冈县等地,与当年张献忠转战之地十分吻合,时间上也是同步的,无疑可以视作“江口沉银”的又一力证。
年4月,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纲在经过多年研究考证后宣称,锦江下确实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王纲称:《明史》、《蜀鉴》、《荒书》、《彭山县志》等正史、野史,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江口沉银”,近年来不断打捞出的实物更是有力证据,因此,“整整船金银财宝,至今仍沉睡江底!”根据他的说法,彭山县政府联合江口镇政府进行了实地勘测,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河道淤泥太深,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真相总是姗姗来迟,经过一代代人苦苦地搜寻,年1月5日,由来自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等10余名国内权威考古和历史专家,郑重出具了《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这个百年来的宝藏之谜总算露出端倪。
百年来,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秘密一次次被挖掘,但历史谜底却一次次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许这一次,真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充满遐想与渴望的歌谣依然在川府之国传唱,是否真能买下成都府,还要等待最终的考古发掘报告。
年1月5日鄂国公尉迟敬德逝世
84年1月5日唐宋八大家韩愈逝世
年1月5日征服者威廉在伦敦举行加冕典礼,成为英格兰国王
6年1月5日巴基斯坦“国父”真纳诞生
年1月5日中国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创刊
年1月5日三代一品“钱王”王炽逝世
年1月5日护国运动开始
年1月5日毛泽东提出红军的游击战术
年1月5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
年1月5日张学良紧急护送蒋介石离开西安
年1月5日我军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年1月5日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
年1月5日《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蒋介石的个人统治
年1月5日中共开列国民党头等战犯名单
年1月5日荷兰突袭印尼
年1月5日康藏、青藏公路正式通车
年1月5日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逝世
0年1月5日毛泽东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
7年1月5日喜剧大师卓别林在瑞士科西耶逝世
8年1月5日越南侵柬战争爆发
年1月5日人类消灭天花
年1月5日历史学家顾颉刚逝世
年1月5日西班牙著名梦幻绘画家米罗逝世
年1月5日哈雷彗星光谱照片在中国首次获得
年1月5日原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被处死
年1月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年1月5日苏联解体
年1月5日中国科学家成功跟踪失控返回式卫星
年1月5日“赞比亚国父”卡翁达被捕
年1月5日俄白签署建立联盟国家宣言
年1月5日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和农谢投向柬政府
年1月5日洛阳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人
00年1月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网络系统建立
年1月5日瑞典歌剧女高音比尔吉特·尼尔森逝世
年1月5日《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突破出炉
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终多年后被证实
年1月5日台湾“反核食”大游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