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爱德基金会联合多方力量主办ldquo
为推动中国社会力量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紧急援助等人道主义危机解决,提升自身的能力,开展领域内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更好地“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体系,10月23日,中国民促会、爱德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中心、北京平澜基金会在京共同举办了“中国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交流工作坊”。
活动现场
本次工作坊得到了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灿烂阳光慈善基金会等多方支持。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亚太区域主管AmyMartin,国际志愿机构理事会秘书长IgnacioPacker在论坛上分别发表题为《联合国的人道主义事务政策、机制与国际趋势》《志愿团体与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人道主义行动的贡献、作用与挑战》的主题演讲。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作《中国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概览》主题报告。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出席本次活动并以《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人道援助的意义与挑战》为题发表开场演讲。
凌春香秘书长首先代表爱德基金会以及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和支持机构对所有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凌春香秘书长发表开场演讲
在演讲中,她首先分享了爱德基金会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国内灾害救援和国际人道救援的机构之一,自年以来在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响应各类自然灾害所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年开始相继在朝鲜、肯尼亚、菲律宾、尼泊尔、厄瓜多尔、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所开展的国际人道救援行动。其间,她特别提到了年尼泊尔大地震,中国社会组织第一次集体走出国门开展联合行动,参与较大规模的国际人道救援,她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积极探索。
她说,在过去20年间,中国已逐渐成长为国际上重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力量。中国政府的对外人道主义援助迅速增长,对内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参与人道主义援助的社会力量也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组织在其中的参与,促进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平行经验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传递,推动与所救援国家的民心相通,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提高。
她坦言,中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人道救援如今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人道救援的政策支持、公众意识及资源募集、机构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但是不论如何,中国的社会组织已经迈出了参与国际人道救援的第一步,这是非常可贵的。
在发言最后,凌春香秘书长代表爱德基金会表示,愿意继续加强与海内外伙伴的沟通,并向长期开展国际人道救援的海内外机构和同行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共同努力前行,为国际人道救援贡献中国社会组织应有的力量。
为搭建新型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促进有效、中立、公平并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人道主义援助,本次论坛上,爱德基金会等六家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社会力量联合提出了《中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社会力量行动网络》的筹建倡议。该网络广泛向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学术、智库机构、企业和专家顾问开放,致力于促进国内外人道主义援助风险治理等相关行业的资讯交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共享对外人道主义援助行动信息,以及进行联络与资源共通等。
现场气氛热烈
主题为“国际人道主义响应中的多方合作”、“人道主义的创新方式”的两个论坛,分享了中国有关政策和实践,及学习借鉴联合国平台与国际机构的有益经验,拓宽合作渠道,共同谋划中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社会力量行动网络,为多方参与人道主义援助搭建平台,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探索。
■■■■■爱德基金会资深研究顾问TheresaCarino、社区发展与灾害管理团队主任谭花参加主题论坛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