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核武器用不上信息化不赶趟俄罗斯军队还强
最近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闹得很紧张,给人感觉大战一触即发,很多人认为俄罗斯搞死乌克兰就像捏死只蚂蚁——毕竟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军力。
俄罗斯军队的前身是苏联红军,那支钢铁雄狮干掉纳粹德国、威震欧洲,强得没话讲。但在信息化浪潮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军队落伍了。
前苏联士兵①应对局部冲突是个难题
战斗民族骁勇善战,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栽了。对这种大国来说,麻烦的反而是与乌克兰的这种局部冲突。
首先是俄罗斯战略纵深大、资源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这样的冲突往往发生在境外,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搞不好就像在阿富汗一样陷入泥潭。美军在越南也吃了大亏,但后来科技强军,伊拉克战争找到了应对方法。俄军目前还没有证明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旦陷入这种困局,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就被搞乱了,对手实现了以小博大的目的。加上这些小国背后有美国、北约势力的支持,更麻烦。
其次是战争轻重程度非常不好拿捏。
很多网友说俄罗斯核武器有多厉害,之前苏联针对西方的方案就是战术性核弹开路,然后坦克钢铁洪流一路平推,苏联震慑西方的“81军演”就是这个路子。
可在局部冲突中,人家又没有打到俄罗斯本土,他怎么用?
退一万步说,一旦到那个程度,对方也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使用生化武器。那玩意的威力并不比核武器差。要知道二战东线苏联和德国打成那样,双方都克制没有使用生化武器,大家都知道一旦走到那一步就没有赢家了。
因此俄罗斯的痛点也被对手看得很清楚,接壤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都对双方边界线提出了争议,现在乌克兰也闹起来了。
俄军的信息化起步较迟,能否应付现在的复杂局面,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漫画乌克兰局势
②海湾战争居然没被打醒
年的海湾战争是个分水岭,此后战争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当时美军的现代化作战理念、方式彻底打垮伊拉克,也打醒了全世界。
此前中国等很多国家的军队深受苏军观念影响,认为战争必须要以陆军为主,然后多兵种联合作战。
但海湾战争美军颠覆了这一观念,证明空军完全可以成为战争的制胜力量。这场战争不但让苏联军事理论破产,也证明伊拉克使用的苏制武器落后于时代。咱们中国军队反应迅猛,自此迈上了快速革新的道路。
可当时的苏联军队却没被打醒。
苏联军事代表团从伊拉克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西方夸大了战果,美军的空中力量和精确制导武器被“神话”。伊拉克军队不堪一击是因为其官兵素质低下,虽然他们使用的是苏制武器,但多为苏联出口的简化版,苏军使用的原版装备先进得多,完全不比美军差。
苏联将领还得出一个奇葩观点:西方军队最终胜利,根本原因是美军装甲部队为首的联军地面部队进行的小时战斗。因此,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依然是地面部队,特别是装甲部队的大规模使用——这恰恰是苏联“钢铁洪流”的优势。
迷之自信。
海湾战争中被摧毁的伊军苏式坦克③重要将领思想陈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队继承了苏军的装备,也继承了陈腐的思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军总参谋长是阿纳托利·克瓦什宁大将,他作为苏联时期的北高加索军区司令,是“陆军决胜”理念的忠实拥趸。在他掌权期间,俄军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机关臃肿不堪,海空军等技术军种受到压制。
如此一来,俄军的总参谋部作为军队的“大脑”就不灵光,俄军发展也徘徊不前。
年的第一次车臣战争给了俄军血淋淋的教训,当时俄军兵分三路进攻车臣。俄军将领信心十足表示:“只需要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以攻下格罗兹尼。”
实际上俄军在车臣伤亡惨重,在进攻格罗兹尼时,一夜就有超过0多俄军牺牲。
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依靠空中力量就击垮了南联盟,再次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信息化战争教学课。
但俄军依然抱着卫国战争时的理念,坚持发生战争时,依靠通过上万辆坦克参加的大规模地面作战取得胜利。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俄军④伊拉克战争后彻底清醒
年,美军全面进攻伊拉克。
战争前,许多俄军将领认为伊拉克军队会依托本土作战的优势,给美军造成巨大杀伤。曾经担任过苏联国防部长的亚佐夫元帅提出:美国人只控制住了伊拉克的沙子。
可现实再次啪啪打脸。
俄军此时才发现,他们所有的技术装备和作战理念依然停留在“机械化”的层面,面对信息化战争他们一无所知。
年10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主持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工作会议,会上他承认:“制空权意义夸大说”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现代空军的作战威力空前提高。
这位国防部长认为,俄罗斯的空军应该还有战略火箭军和航天兵,空军的重要性排第一,空天打击和防御应当成为国防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但俄军的改革依然步履维艰。
除了军队内部的保守势力,政治和经济因素也不能忽视。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很难有资源去发展军事。
经济不景气也是制约俄军振兴的因素
⑤信息化道路举步维艰
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好日子,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
这场战争俄军反应迅速,短短5天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局势,都没耽误普京在北京看奥运会。
但这场冲突规模太小,不足以检验俄军真正的水平。
俄联邦军事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前总参作战总局局长维克托·巴伦金上将在航空杂志中专门写文章讨论此次“俄格冲突”和俄军事改革等问题。他认为,俄空军在这次冲突中暴露出3个严重问题:1、装备落后。95%的空军装备达到最大使用年限,很多还停留在苏联解体时的水平;2、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现代化航空侦察设备,精确制导武器也缺乏;3、军队战术和部队编成依然停留在冷战时期。
他举例说,第一近卫强击航空兵师的飞行员,驾驶着上世纪70年代制造的苏-25强击机,在没有得到任何电子压制力量的掩护下冲向格鲁吉亚军队的阵地投掷常规炸弹和火箭弹。这种二战时的落后战法使俄空军损失惨重。
巴伦金上将对俄军的表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俄军已经彻底摆脱车臣战争阴影”的说法就是盲目自大。他认为,俄军、特别是俄空军的作战能力依然落后。
当时张召忠也认为,俄军的信息化程度要落后中国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中国也落后美国十几年。
此后的俄罗斯不管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不太平,经济也不景气,军队信息化一直迟滞不前。
举个简单的例子:直到年,俄罗斯陆军才开始打造第一支信息化部队,要知道中国陆军师、美国陆军第三装甲旅早就装备完毕并且训练精良。俄罗斯第一支信息化的部队到年才实装完毕,此时我国已全军实现。
如今面临这样的困局,信息化严重滞后的俄军还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吗?
俄罗斯军人麻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