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1:51:57 点击数: 次
假如穿越回年或年的俄罗斯,以当时的视角看,面对苏联解体和休克疗法留下的烂摊子,俄国人应该制定一幅怎样的“复兴路线图”呢?答案其实是明确的——入欧。欧盟经济实力雄厚,俄国能源丰富,双方简直是天然的互补。按照计划,俄国首先需要在安全层面与欧洲达成谅解协议,然后经济领域尽可能同欧洲绑定,最终形成以能源为纽带的“俄欧联合体”。如果俄国领导人有本事把美国搞定,让其不干涉俄欧合作,俄罗斯甚至可以尝试加入欧盟,彻底了却自十七世纪彼得大帝以来的欧洲情结。回顾叶利钦时期和普京初期的操作,他们的确是往这个方向走的,而那时欧盟刚刚成立,欧洲领导人也雄心勃勃的想自主自强,与俄罗斯一拍即合。年的普京与默克尔,后者时任德国反对党基民盟党魁,尚未执政。默克尔成长于东德,同期普京也曾作为克格勃成员派驻东德,二人应该很有共同语言。俄欧走近过程中的第一道坎是年的科索沃战争。众所周知,前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是俄罗斯铁杆小弟,也是俄国在巴尔干半岛上唯一的支点盟友。年3月至6月,北约联军对前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大规模空袭,造成科索沃事实性独立的现状(在俄罗斯人看来,年俄格战争无非是复制了北约在科索沃的做法)。科索沃战争于6月11日结束,俄罗斯方面希望组建一支独立于北约的维和部队,遭断然拒绝。愤怒之余,以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大将为首的俄军鹰派绕过国防部和克里姆林宫,下令驻波黑的第76近卫空中突击师闪击科索沃唯一的机场——普里蒂什纳机场。6月12日,俄罗斯军队和北约军队发生激烈对峙,经高层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负责机场安全的和解协议。虽说普里蒂什纳机场对峙只是一次小规模军事对抗,但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俄罗斯对于自身地缘空间被压缩是有底线的。这一事件在欧洲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媒体甚至惊呼“年回来了”。普京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任)的关系极好,施罗德曾任北溪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北溪1号启动典礼。根据年的统计数据,欧盟进口天然气中约40%、进口原油中约30%来自俄罗斯。虽说俄欧关系因年科索沃危机、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和年俄格冲突等地缘安全事件产生了一些龃龉,但总的来看,双方合作共赢的主轴没有改变。俄罗斯不仅不反对欧盟东扩,反而逐渐以邻国的角色来看待欧盟。普京第二任期结束的年,与欧盟贸易占到了俄国外贸总额的52.3%,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来自欧盟的比例更是高达75%。年,普京提出建设“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大欧洲的宏伟概念,不久还与欧盟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年11月8日,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落成启用。揭幕典礼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荷兰首相吕特和法国总理菲永济济一堂,外界对于俄欧关系的未来一时间充满憧憬。然而很可惜,俄欧之间靠近的趋势最终因年《克里米亚事件》而中断——普京因地缘政治利益的诱惑放弃了自九十年代以来长期贯彻的“复兴路线图”。让我们切换到“离岸平衡手”美国的视角。在~年代,美国视角下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大致是这样的,自西向东: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美国。这四个实体组成了两对战略三角关系,分别是“美-欧-俄”和“美-中-俄”。年中国GDP只有6万亿美元,欧盟是14.5万亿美元,所以站在美国的角度,显然“美-欧-俄”三角更加重要。因此,这一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增加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对抗性,用地缘危机事件破坏掉俄欧靠近的大趋势,避免形成足以威胁美国霸权的欧俄共同体。与之相较,“美-中-俄”三角的矛盾相对缓和,在华盛顿眼中属于次要议题。实际上,虽说感情层面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走得比较近,但真要具体到经济利益层面,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是对手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对手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则是合作互补关系。中美从年开始先后举办五次战略经济对话和八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前者由中方分管商务经贸的副总理对美国财政部长,后者则是2+2模式,增加了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对美国国务卿。让我们重新回到“美-欧-俄”和“美-中-俄”两对战略三角关系。站在美国角度,它最希望看到亚欧大陆上的欧、俄、中三方互相敌对,最不希望看到欧、俄、中三方彼此友好/结盟。两种场景中间,美国希望欧-俄、俄-中两对关系里至少有一对处于冷战状态(热战需要源源不断的投入资源),这样便可以将主要战略资源投入到另一对三角关系的对抗中。而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与欧洲想要修复关系已十分困难。说起来令人唏嘘,俄罗斯与欧洲其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欧洲同样失去了作为世界一极的梦想,只能更加依附于美国。北溪1、2号管道。尽管一些西方权威媒体发表了是乌克兰炸毁北溪管道的文章,但这些消息并未直接影响到欧洲国家的政策走向,毕竟木已成舟、覆水难收。有学者点评道,在俄罗斯历史上,与俄乌战争最接近的莫过于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让俄罗斯帝国的战略传统发生重大偏离,自彼得大帝以来的接受和融入欧洲“均势体系”思路遭到破坏,俄国与英法爆发了直接冲突。在克里米亚受挫后,俄国调头向东,开始入侵中国和中亚地区。同样的逻辑,乌克兰战争彻底打断了自年代以来俄罗斯与欧洲走近的趋势,是俄罗斯“脱欧之战”。随着深陷战争泥潭,国力遭到严重消耗,莫斯科不得不向东看,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摆在优先位置。中俄边境排起长龙的货车。国运如流水,错过不再来。俄罗斯想要再寻觅一条“俄欧共同体”这样的复兴之路,难度非常之大。那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呢?倒也不是。如果未来中国能够实现《崛起的第三条技术路径》,俄罗斯还是可以迎来一轮发展机遇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linkencar.com/xzqh/275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