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世事青言巴尔干半岛的独立风波略论大国干涉

发布时间:2020/10/27 9:22:46   点击数: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7.html

世事青言

人大模联学术专栏

据《纽约邮报》与福克斯新闻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因促成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签订经济正常化协议而二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这一略显滑稽的新闻使科索沃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长期以来,科索沃饱受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宗教矛盾、大国利益纠葛的困扰。20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令举世震惊。年,科索沃打着民族自决旗号的独立实质上是美、欧、俄三方竞争加剧的产物,它并未促成科索沃问题的解决,反而使这一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复杂。

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地理位置图

1.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1.1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

科索沃的大部分居民为阿尔巴尼亚族人,与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国境内的阿族人拥有共同的祖先,于是阿族人一直宣称对该地拥有“种族权力”。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关系则更为复杂。自12世纪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建立以来,科索沃一直是塞尔维亚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由于独立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存在,科索沃也是塞尔维亚人的宗教圣地。年,奥斯曼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塞尔维亚,从此开始了它对科索沃的统治。这场战役被塞尔维亚人视为命运的转折点,成为其民族发展进程中的“科索沃传奇”。历史上的统治事实与宗教、民族的深厚情感相互交织,塞尔维亚因此称自己对科索沃具有“历史权力”。

年,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战败的奥斯曼帝国将科索沃归还给塞尔维亚,但阿尔巴尼亚对此并不满意,并在伦敦会议、巴黎和会上多次提议重新确定科索沃的归属问题,意在合并科索沃。二战时期,科索沃的大部分地区被墨索里尼控制的“大阿尔巴尼亚”合并,大量塞族人被驱逐出境。直到二战结束后,科索沃重新归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括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这六个国家),并成为直接隶属于南联邦的自治省,实际上变成了塞尔维亚境内的“国中之国”。此举遭到了塞尔维亚人的强烈不满,大量塞族人迁出科索沃。随着铁托的逝世与南联邦的解体,塞尔维亚与黑山成立南联盟(年解体),科索沃地区塞阿两族的矛盾愈演愈烈。年,科索沃的阿族人举行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

1.2大国介入

年,科索沃与南联盟之间接连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武装斗争,以美、英、俄为首的大国开始公然插手科索沃。科索沃问题由国内民族矛盾上升为国际问题。

由于南联盟拒不服从西方意志,自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南联盟进行为期78天的狂轰滥炸。战争打着保障人权的旗号进行,实则是对南联盟主权的严重侵犯,造成众多无辜平民的伤亡。战后,安理会通过了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号协议。根据该协议,南联盟对科索沃的管制权名存实亡,科索沃成为联合国的托管地。年,科索沃问题再度发酵,科索沃的地位问题成为该阶段的争论重点,美、欧、俄三方围绕是否承认科索沃独立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外交攻防战。美国一直支持科索沃的独立,欧盟则力图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推动科索沃的独立。但是,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美欧的主张,甚至为此动用一票否决权。以美、欧、俄为主导拉动的塞科谈判也因美欧与俄之间的分歧而搁浅。由于双方矛盾无法调和,美欧最终绕开联合国开展单边行动,在年支持并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塞尔维亚与俄罗斯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但无济于事。年,国际法院通过裁决,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属于“合法行为”。

北约轰炸南联盟场景

科索沃问题沿着民族冲突——大国干涉——国际介入调停的路径发展,是世界众多民族矛盾、国家分裂问题的缩影。

其中,塞阿两族的民族矛盾、“历史权力”与“种族权力”的交锋引发了科索沃地位问题。而科索沃重要的战略位置所带来的可能利益前景也使得美、欧、俄三方积极介入其中,意图通过支持其中一方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干涉虽然打着调节的旗号进行,但实际上给巴尔干地区带来了更大的矛盾与隐患。在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美西方规则主导世界的现状下,联合国与国际法院的裁决要么沦为表面文章、要么有所偏向而有失公允。表面上看,科索沃的地位问题得到解决,但实际上塞、科对国际裁决各执一词,两者关系陷入微妙境地。从年至今塞科两方的数轮谈判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两者的和平交往,但这些谈判都避开科索沃独立与否这一核心议题。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仍在各自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而美、欧、俄三方则以“冷处理”的方式参与其中,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解决任重道远。

2.美、欧、俄积极干预的背后

科索沃问题本是塞阿两族间的民族冲突,但地缘政治战略、国家安全考量、大国主导权之争赋予了其重要含义,使美、欧、俄怀着各异的目的介入并在其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2.1美国

在科索沃战争与科索沃宣布独立的事件中,美国发挥着绝对主导地位。它对于科索沃问题的干预大致出于以下四个目的:维持巴尔干地区的基本稳定、重获欧洲事务主导权、扼制俄罗斯,最终扩大自身在巴尔干的势力。

科索沃问题所带来的安全冲突不可小觑。一旦科索沃与塞尔维亚爆发严重冲突,科索沃境内阿族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可能趋向狂热化,从而影响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同样有大批阿族人定居的国家,巴尔干地区的局势将陷入混乱,欧洲地区的稳定也难免会受到冲击。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欧洲的安全对美国至关重要。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就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历史上巴尔干问题引发的冲突最终使美国被迫卷入欧洲战争。因此,美国要致力于维护科索沃的和平、阻止混乱蔓延到巴尔干地区,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这也解释了年在科索沃局势不断恶化之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决定断然采取行动进行干预。

同时,美国也希望借助科索沃重获欧洲事务的主导权。两极格局瓦解后,欧洲对美的安全依赖显著降低,北约的存续也显得可有可无。20世纪末期的科索沃危机爆发后,美国不顾欧盟的忧虑,执意通过北约进行干涉,用此次战争展现了北约强大的军事实力。由于欧洲的军事实力难以与北约匹敌,科索沃战争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欧洲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提升了美国与北约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话语权。美国推动科索沃独立也能对欧洲形成有效牵制,通过“弱欧”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一个不被国际社会完全承认、贫穷且混乱的国家位于欧洲最为重视的巴尔干地区,无疑会给欧盟带来一些困扰,并滞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扼制俄罗斯一直是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核心目标之一。苏联解体后,巴尔干地区出现战略真空。美国也就借俄罗斯的权力收缩之际,加大对巴尔干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影响,通过扶植一个亲美的独立国家在巴尔干地区确立主导权,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限制俄的重新崛起。

与俄、欧相比,美国在巴尔干地区出现的时间较晚。但美凭借其军事硬实力,与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层面的软实力加强着对巴尔干地区的渗透,极大扩展了自己的势力。两极格局瓦解后,巴尔干半岛的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美国及欧盟靠拢,只有南联盟除外。打击南联盟、介入科索沃既是留有“冷战思维”的美国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制约,又使其扶植了多个亲美政权,基本实现了主导巴尔干事务的地缘战略目标。北约也在这一过程中既加大了对巴尔干地区的军事部署,持续推进其东扩的战略目标,使美国近可威慑中东,远可威慑俄罗斯;也实现了从“集体防御”到“泛欧范围内的积极干预”,可谓一举多得。

2.2欧盟

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的巴尔干地区长期以来都是欧洲极为重视的存在。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欧盟的建立与欧洲一体化的加速,欧盟愈发意识到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欧洲繁荣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欧盟将巴尔干国家视为扩大的潜在目标,力图在预防、化解巴尔干危机的同时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这是欧盟介入科索沃问题的前提。

欧洲对科索沃局势的干涉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量。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可能引发其他阿族聚居国家的混乱;而科索沃的动荡也将造成大量难民涌入欧盟国家,扰乱欧盟各国的正常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欧盟的战略考量也促使其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科索沃问题。与美国类似,欧盟也将调解科索沃问题视为展现自身实力的机会。在欧盟的理想状态下,介入科索沃问题可以让自己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通过有效控制、调解冲突,促进经济社会的重建与发展,实现塞科双方的和解,从而根本上消除影响欧洲不稳定的安全因素。在一过程中,欧盟也使西巴尔干国家逐渐靠近、加入欧盟,最终建立“整体欧洲”。二是通过有效解决科索沃问题,欧盟可以展现其能力,从而获得在科索沃、巴尔干地区与欧洲事务的主导权,化“美主欧从”为“欧洲人的欧洲”。除美国外,俄罗斯这一侧翼强国也威胁着欧洲的安全。借科索沃,欧盟可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而削弱俄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比较美、欧的不同战略考量,不难发现两者的利益取向既有重合的部分,又存在着极大矛盾之处。两方都希望维持巴尔干地区的稳定、借科索沃问题扼制俄罗斯。但是对于不受民族问题困扰的美国而言,科索沃可以为其所用、被其塑造为解决民族冲突的“范例”并应用于其它国家和地区,成为美国干涉他国内部民族纠纷的有效工具。与美国不同,大部分欧盟国家受到民族问题的困扰,因此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表现得更为谨慎(部分欧盟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罗马尼亚等至今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也更倾向于在现有的国际机制与框架下用多边主义协商解决问题。此外,虽然美、欧两国都视科索沃为展现自身实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机遇,但是美国的目的在于借科索沃削弱欧洲实力、以巩固对欧洲事务的主主导权,欧洲则寄希望于借科索沃摆脱美国对其的制约。双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论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解决偏向何方,都会对另一方的战略举措形成制约。

普京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2.3俄罗斯

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扩大自身势力范围,俄与其它大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纷争从未间断。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也一直维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科索沃问题是俄与其它大国在巴尔干博弈的延续,是俄与美欧之间的新一轮战略角逐。同时,这种战略较量也被赋予了历史、民族、宗教色彩。俄罗斯与塞尔维亚人同属斯拉夫人种,且都信仰东正教,本就文化相通、血脉相连。再加上俄罗斯的文化传统认为,保护斯拉夫人和东正教徒免受西方人和伊斯兰教徒的侵犯是应尽之意,俄罗斯对塞尔维亚也就更具有一种特殊情感。因此,部分俄罗斯人认为,美西方对塞尔维亚的打击无异于对俄罗斯的打击,是无法被接受的。

此外,俄罗斯介入科索沃问题也自有其现实考量。科索沃战争是北约东扩后发动的首次对外战争。它不顾俄罗斯的反对与俄塞之间的深厚渊源,单方面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在这一略带挑衅行为的背后,北约想将俄罗斯挤出巴尔干的意图也就不言自明。再加上,苏联解体后,前苏联的盟国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纷纷倒向西方,仅有南联盟与解体后的塞尔维亚与俄罗斯保持着传统友谊,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仅存的战略支点。此时俄罗斯只有坚定地支持南联盟(或塞尔维亚),才能维持它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同时保持对欧洲事务进行干预的能力,对抗美欧的联合挤压。如果在科索沃问题上进行退让,俄罗斯的巴尔干战略将宣告破产,本就走向衰落的国际地位更将一落千丈。

然而,科索沃的独立体现了俄在这场三方博弈中居于弱势地位。当时俄罗斯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它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过于强硬的对外政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低谷与偿还外债高峰使其资金运转困难,亟需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并推迟还债。如果俄罗斯在科索沃问题上执意对抗美国和北约,由美西方把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有可能中断向俄罗斯的贷款,使俄的经济濒于破产,并影响俄的政治社会稳定,对年的总统大选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因此,科索沃战争时期俄只对南联盟提供了少量援助,介入科索沃的空间也就极为有限。

总之,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走向代表着三者在巴尔干半岛上角逐的结果:俄处于退守地位,欧盟受到限制,美国在巴尔干半岛的触角则进一步伸长,成为博弈中的最大赢家。

3.独立余波

3.1国际干涉的不良先例

有学者将科索沃定义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即外部国家的支持与国际组织的承认使其脱离母国的管辖,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科索沃的独立并未得到母国的认可,不符合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科索沃既违背了国际法原则与联合国的号决议,也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美西方与国际法院对科索沃独立的单方面支持无疑在国际社会上开启了一个不良先例。

首先,虽然美欧双方多次强调科索沃的独立只是一个特例,但正如普京所言,科索沃的独立可以被应用于其它任何地区。科索沃的独立为其它存在民族、领土纠纷的地区从母国分裂提供了口实;由于科索沃先例的存在,美欧也无法这些地区提出强有力的法理上的反驳,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的独立就是一例。美欧的双重标准对国际的不良影响将被放大,国际法的价值与国际秩序的稳定遭受冲击。

其次,遵循着“科索沃模式”独立的国家为国际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科索沃与塞尔维亚的矛盾与纠纷并没有因独立而得到妥善解决,反而在独立后日趋激化。科索沃阿族的擅自独立让塞阿民族关系、塞科国家关系都持续紧张;再加上双方背后各有大国支持,塞科的妥协空间极为有限。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但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正常化交往与承认遥遥无期,而且大国也能利用塞科之间的冲突并以二者为筹码,继续着巴尔干半岛乃至国际范围内的竞争。

3.2特朗普牵头下的塞科协定

9月4日塞尔维亚总统与科索沃总理在白宫达成经济正常化协议

美国时间年9月4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科索沃总理哈希姆·萨奇在白宫达成经济正常化协议。该协议是在特朗普的牵头下达成的,根据协议内容,塞科将开启经济合作并暂停为期一年的政治敌对活动。双方将建立一个单一的市场,允许人员、资本与服务在其间的自由流动。但协议并未能解决科索沃的地位问题,塞尔维亚坚持拒绝承认科索沃的独立。笔者认为,协议实施后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塞科之间的僵局,但塞科的双边关系并不会因为一个协定而走向和解。此外,协议中也蕴含着美国的利益,着重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被要求在未来的5G网络建设中不使用“不可信的供应商”(特朗普用来指代华为)。这是特朗普在巴尔干半岛乃至欧洲电信领域击退华为的又一新举措。塞尔维亚对此协定的签署或对疫情之间蓬勃发展的中塞关系产生影响。第二,协定蕴含着基于美国中东政策产生的条款,如科索沃承认以色列、塞尔维亚随美国之后将驻以大使馆签至耶路撒冷等。不过,协议中并未写明何时实施。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官员对此表示,协议的最终实施可能取决于特朗普是否连任。

但无论协定现在或最终能否实施,特朗普都能从塞科协定中获益良多。随着11月份美国大选的临近,塞科经济正常化协定签署的本身就可以被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包装为又一突出的外交成果,成为特朗普参选的有利工具。就如评论员米洛斯所说:“这份清单(指塞科协定)很可能会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让特朗普和他的巴尔干特使……在总统大选前挥舞着这张纸,将其视为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4.结语:科索沃的未来?

年科索沃的独立并未让它走出民族问题、历史纠葛与大国竞争的泥沼,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非公认国家行为体的前景并不乐观。

从内部局势来看,科索沃的政治与社会现状较为混乱,民族冲突依然激烈。科索沃战争后,仍有部分塞尔维亚人留在科索沃。他们与阿族人分区而居,使用塞尔维亚的国际区号,且经常与阿族人发生对立与冲突。年,阿塞两族就曾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造成近千人的死伤。此外,科索沃的政局腐败,众多政府机关都被黑手党渗透,社会治安环境较差、种种犯罪活动屡禁不止。短期之内,这种政治与社会的乱象很难被改变。更让人忧虑的是科索沃的青年人。近日数据显示,科索沃青年人的失业率高达25%。《纽约时报》也曾报道称,科索沃的年轻人以酗酒和吸毒来表达反叛思想。但不幸的是,科索沃缺少必要的法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社会也缺少对其价值观的统一教导。

科索沃的外部环境同样困境重重。从欧盟内部的西班牙、塞浦路斯,到科索沃周边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都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这不但会左右欧盟的对科政策,也会对科索沃的生存产生威胁。同时,美英两国对科索沃的野心十分明显。在科索沃街头,美英两国的国旗及北约的旗帜随处可见。科索沃的媒体曾戏称,在科索沃拥有最大权力的并非科索沃总统,而是英、美两国的驻科索沃代表。科索沃实质上处于一种美英监管下的独立状态,其内、外政策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西方国家的牵制。

科索沃问题由来已久,美、欧、俄三方的介入不仅未能促使其合理解决,反而将科索沃推入了一种新的混乱之中。直至今日,科索沃仍未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它的未来似乎依然暗淡。

参考文献

[1]赵静敏.从科索沃独立看美俄欧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D].新疆大学,.

[2]徐刚.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谈判:背景、进程与展望[J].俄罗斯研究,(05):-.

[3]杨恕,尹舒阳.简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的形成及其国际承认——以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科索沃和北塞浦路斯为例[J].国际安全研究,,33(04):72-90+-.

[4]黄艳红.记忆建构与民族主义:近代塞尔维亚历史中的科索沃传奇[J].世界历史,(05):45-61+-.

[5]尹树强.科索沃危机与俄北关系述评[J].欧洲研究,(06):1-18+5.

[6]观察者网:“美国21年前轰炸南联盟,如今又撮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经济关系正常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202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