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从人间出发孙歌现实主义的乌托邦读川

发布时间:2021/12/3 14:28:03   点击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现实主义的乌托邦

——读川满信一《琉球共和社会宪法私(试)案》

文|孙歌

人间思想02:三个艺术世界

▲《新冲绳文学》杂志

年,杂志《新冲绳文学》发表了冲绳诗人川满信一的作品《琉球共和社会宪法私(试)案》(以下简称“川满《宪法》”),它的诞生是东亚思想史上的一个“事件”。这就是说,它的意义不止在于它本身,它凝缩了同时代史中一些重要的结构特征,是我们进入东亚当代历史的有效向导。而冲绳特殊的现实状况与历史轨迹,使得这个充满了乌托邦想象的文本凝聚了强大的现实精神,赋予了它以浓厚的历史内容。

一、川满《宪法》的背景

在年冲绳施政权“返还”日本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之后,冲绳社会又一次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进步势力来说,这个被日本众议院“冲绳返还协定特别委员会”在年强行通过的返还协定,意味着冲绳继年“琉球处分”、年被割离日本由美国军政府托管之后,第三次被出卖。与年有所不同的是,当时由于被美国军政府托管而使得冲绳在不自由状态下成立“琉球政府”,这激起了强烈反弹,促使琉球社会掀起复归日本的运动;而在年签署冲绳返还协定的时候,琉球社会则出现了关于复归的不同取向。根据NHK的《冲绳居民意识调查》,从年到年,冲绳民众对于复归的赞同度到达最低点,给予负面评价的人数多于给予正面评价者,这个情况直到年才开始缓解。新崎盛晖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因为复归后美军基地带给冲绳社会的各种侵害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而由于此前作为通货的美元兑换为日元流通,美元的贬值给民众生活带来了直接的损害;同时,回归日本带来的唯一变化是社会制度与日本的一体化,这使得冲绳民众的社会生活被组织进了日本的政治秩序中去,这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决定放弃冲绳支配权后冲绳民众通过抗争所获得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延伸阅读:《冲绳现代史》|新崎盛晖

正是在民众对于日本感到强烈失望的情况下,冲绳的民族自决作为问题浮出了水面。

冲绳民族自决的意志,自从琉球被萨摩藩控制,再进一步通过废藩置县成为“冲绳县”之时,就在这个曾经拥有自主权的群岛上播下了种子。但是,它几乎从未得到过充分的发育空间,生长得十分艰难。近代社会确立了以国民国家为单位的统治模式,要想在政治和经济上独立自主,除了采用国家的形态之外很难设想其他形态。而在日本与美国翻云覆雨的政治交易中,现实中作为一个独立政治体实现琉球独立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尤其是在年美军在冲绳强行登陆之后,美军基地就成为冲绳的一个越长越大的毒瘤,它不仅控制乃至摧垮了冲绳的渔业发展,也压制了冲绳的自主贸易经济。在美国与日本政府的合作之下,冲绳原有的经济结构迅速萎缩,畸形的基地经济迅速扩展,这使得原本丰饶美丽的琉球群岛不得不把美军基地的建设和消费以及日本政府的基地补贴作为经济支柱的重要部分。年对于日本的复归,并没有给冲绳带来任何改善,相反,它招致了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更多地转移向冲绳,并且把冲绳变成了日本大资本集团聚敛财富的基地。这使得冲绳不仅难以获得政治主权,在经济自主权方面也难以具备自决的条件。

但是,冲绳民众并没有因此失掉独立意志。在年冲绳脱离了日本之后,这种独立意志不仅表现为他们在抗争美国军政府的斗争中坚持提出自治的要求,而且也促使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复归日本的运动中包含了争取自治权的内容。也就是说,对于一部分主张复归日本的社会运动家而言,复归仅仅是争取冲绳社会在美国占领状态下获得更多自治权利的策略而已。由于冲绳社会先后经历了年被美国托管与年施政权交给日本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所以在这两个时期出现的复归与反复归运动的指向和内容都不相同,如果说,在前一个时期复归日本的运动还充满了对民主主义日本以及和平宪法的期待,那么在后一个时期里,这种期待几乎幻灭,冲绳的舆论界围绕着应该“带核返还”还是“脱核返还”的问题发生争执,冲绳民众对日本的怨恨情绪找到了一个爆发的突破口。在围绕着是否复归日本的问题上,冲绳社会发生的分歧并不能仅仅归结为复归与反复归的对立,这个对于局外人而言或许是简明易懂的对立图式,仅仅是冲绳社会运动巨大漩涡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一旦进入具体的状况,我们会发现分歧纠葛乃至对抗绝非围绕着这个对立展开,甚至这个对立本身在分歧中已经不再具有真正的意义,毋宁说真正的分歧发生在“如何与日本相处”的层面。

事实上,假如我们调整一下观察视角,从国家层面调整到民众层面,政治归属问题的实质内容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民众而言,能否得到相对安全的社会保障、能否有更多合乎需求的谋生途径、能否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一切才是他们选择归属的前提。美军基地在冲绳的持久化,不仅造成了高度扭曲的基地经济形态,而且对于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持续不断的性犯罪和各种刑事案件,美军基地训练造成的各种事故和环境污染,这一切在冲绳重新成为日本一个县之后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同时,日本政府对于冲绳完全没有体现出政府应有的负责任的态度——在普天间军用机场移设问题上,尽管冲绳民众表示了坚决的和持之以恒的反对立场,但除掉民主党执政时期曾经在短时间内表现出微弱的理解姿态之外,以自民党为首的政府则一贯对美国采取了高度配合的方针,以各种形式顽固地推进普天间基地向边野古的移设。

美国和日本,都不是冲绳人希望选择的归属,它们都没有给冲绳社会带来安宁和幸福;但是,现实中也并不具备政治独立的可能性,冲绳人比任何人都更理解,即使具备独立的现实可能性,那也意味着至少要经历科索沃战争之类的过程。在二战末期经历了日本唯一的本土战争——美军登陆冲绳的战役,冲绳人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战争意味着什么。在冲绳这片美丽的岛屿上,至今还鲜活地保留着战争记忆:首里城变成了一片废墟,就连山丘都被削平;普天间的神社前寄托冲绳百姓感情的美丽的松荫大道被无情地毁掉,美军登陆后就立即着手在上面修建基地。假如为了独立而不得不再次付出战争的代价,绝大多数冲绳人不会选择它。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冲绳社会中越来越活跃的自主自决意识,并没有把现实归属问题作为直接的目标,而是越来越倾向于从主体性的角度确立真正的独立精神。在字面上理解“冲绳独立”,至今仍然是不准确的,独立与自决等等说法,寄托了冲绳社会苦难而曲折的心情,绝非字面那么简单。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dqh/241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