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地理位置 >> 法学院榜样人物访谈王子涵为理想事做喜乐
榜样人物系列访谈
之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子涵
为激励学院学子奋发向上,努力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传承学院优良学风,弘扬法大励志精神,法学院研工办开发了榜样人物访谈栏目。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了王子涵师姐,来给大家做一个经验分享~
01
个人简介
王子涵,女,中共党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级军事法学硕士,师从李强老师。曾先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法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担任法学院军事法硕士党支部书记、法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
02
经验分享
我是王子涵,级军事法学硕士研究生。首先感谢学院研工办老师和研究生会同学们的支持,使我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优秀学生之名实愧不敢当,我更希望把这次分享看作是一个毕业生的一次小小的总结。
01
Q:师姐当初为何选择法大读研呢?
王子涵:这个嘛,起初是因为师兄师姐的推荐,但真正下定决心选择法大,是在年参加完夏令营之后。我到现在都记得17年夏天,因为教室空调坏了,不凡师姐、于昊师兄、郭林雄师兄他们用手举着电风扇,就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听讲座;那时焦院长说,我们蓟门烟树下的法大研院虽然没有大楼,但走几步就能遇到大师;还有一不小心就带出山东腔,讲着人生“怪“谈的王人博教授;超A的佳虹师姐,连跳三级的学霸师兄......或许这都是我最终选择法大、选择法学院的原因,始于听说,终于体验。夏令营最后一天,我还在告别的小讲台上留下了我的豪言壮语:“法大,只要你让我来,我就一定来!”整个推免期间,法大是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选择。现在回头想想,幸好当时我勇于表白,也足够坚定。
02
Q:为何选择军事法呢?
王子涵:最初选择军事法,并没有想太多诸如论文、毕业、就业的现实问题,只是因为在一众可选择的法学专业里,“军事”两个字有着更强烈的冲击力,可以说是一个“一腔热血”的选择。比起这个选择,我更想谈谈真正进入军事法学专业后的感受。
从学科设置来看,军事法作为二级学科的发展状态是比较成熟的;而从军事法本身的研究来看,她还很年轻,有活力,也有亮点。最近几年,《兵役法》《国防法》相继修订、《退役军人保障法》通过,国家军事立法工作一步步推进,为军事法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空间。作为军事法学研究生,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还可以根据需要前往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等有关单位开展调研。更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的导师团队,不仅有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还有具备法学与军事学双重背景、教授与军官双重身份的资深专家。在日常学习之外,军事法学研究所还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拓展活动,前往部队遗址进行参观学习,徒步攀登对越自卫反击战重要战场的老山主峰,嘉兴军事基地调研考察等等,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交流与沟通,进一步加深了对军事法学专业的了解和认同。
当然,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很多同学会对军事法学专业的就业问题有所疑惑,君不见,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年,军事法毕业生的就业率依旧稳步攀升。对此,我的个人观点是,就业是一个综合考查、双向选择的过程,专业本身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学科分类,更代表着不同学术背景下的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于我个人而言,军事法给予我的远不止于就业时的学科背景介绍,还有李强老师说起自主武器时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反思,冷新宇老师说起科索沃独立、克什米尔公投时对国际司法的批判,还有李卫海老师的特种兵专用背包、谢丹老师律所里那些为现役和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获得的锦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见闻影响着我,也塑造着我。于就业而言,身为法大人的我们有着足够的自信,而身为“军法人”的我一直相信,只要我足够真诚,那些曾经吸引我、感动我的东西,也会同样作用于更多的考官。
03
Q:可否分享一些论文写作经验?
王子涵:就先从学习说起,我所在的军事法专业,本质上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人数不多,但范围较广,这就给师生们提供了广阔视域里进行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认为学术写作是一个长期耕耘的事情。就拿我的毕业论文来说,我选择了国际军事法方向,从研一下学期起,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量阅读外文文献、翻译资料、提炼各种观点并反复验证其合理性,一年多的时间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累计33万字。然而有时候单靠大量的累计也无法说明什么,文字作为鲜活思想的外衣,其颜色和内容会因情势的变化而大异其趣,缜密的逻辑和严谨的表达才是论文写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文献梳理工作后,我开始真正练习写作,把论文框架中的每一部分都当作一篇全新的论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点点滴滴地进步。
04
Q:可否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王子涵:在专业学习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校园实践活动值得我们去经历和感受。就我自身而言,作为法学院研究生会的一员,我借助研会的平台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同学,并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同学们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疫情期间的工作经历,当线下交流被中断,研工办老师和辅导员们迅速带领大家开展线上活动,每一个活动通知,每一次交流推送,不仅能满足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学习需要,更是专属于我们法学院的“疫日阳光”。至于校外的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则因职业规划或兴趣不同而有所差异,我的个人观点是: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并在适合自己的工作中保持热血与初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5
Q:能不能讲讲您与导师相处日常?
王子涵:我的导师是李强副教授,一位优秀的青年学者,行走间自带咖啡味儿的军事法导师。在我进入法大以后,老师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研究生是要做学问的,要多看多写。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师在出国访学期间因突发疫情无法回国,但他依然会提醒我要坚持写作,定期检查,不仅要言之有物,下笔有力,更要在表达自己、说服自己的同时让身处专业之外的人也能看的懂。实话说,论文写作的过程让人痛苦到不想洗头,生怕水一冲,满脑子都是浆糊,但一步一步认真完成后的结局又往往让人因踏实而自信。时至今日,如果说我的硕士学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在导师的不断指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它将成为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继续学习的“底气”和“安全感”。
个人寄语
王子涵:
再次感谢法学院的培养,感谢各位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帮助!
希望同届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或深造,在新的人生阶段里诸事胜意;也希望师弟师妹们能珍惜在法学院读书的时光,为理想事,做喜乐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研工办
法治天下学问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