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2周年祭一名牺牲者是

发布时间:2021/7/29 11:56:40   点击数:

~

人民日报发文:年的今天,北京时间凌晨5时45分(贝尔格莱德时间7日晚11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前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20多名使馆人员受伤,48岁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31岁的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28岁的妻子朱颖牺牲。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2周年祭,缅怀勿忘!

年5月9日,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的国旗依旧在废墟上飘扬,

在蓝天下,

在烈火与浓烟的衬托下,

五星红旗显得十分的悲壮,

十分的醒目。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年5月8日

这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公然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了5颗罪恶的导弹!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

年5月8日

这一天,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

以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被北约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太中不能忘记你——朱颖烈士

朱颖

(五八事件遇难者、烈士)

朱颖(年11月2日-年5月8日),汉族,北京人,中共党员。年9月考入山西重点高中——山西省太谷中学,班主任为杜庆丰老师。年7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五八事件遇难者。

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其作品曾获北京广告协会“昆仑杯”优秀奖。年与许杏虎结婚,婚后不久便随许杏虎赴贝尔格莱德工作。

北京时间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被弹片击中,以身殉职,年仅28岁。

人物生平

朱颖生于年11月2日,幼年和学生时代随同父母在山西太谷度过。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上小学、初中时,学习刻苦,要求自己严格,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

年9月考入山西重点高中——山西省太谷中学。她一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政治上进步很快,在年满15岁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年9月,她考入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学习深造。在大学期间曾被评为三好学生。

年8月,朱颖同志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新世纪信息纸厂。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努力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年初,朱颖同志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朱颖同志认真学习新闻业务,在党团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她充分利用所学美术专业知识,做了大量的广告版面编辑和广告设计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年7月,朱颖同志随丈夫许杏虎同志赴南斯拉夫工作时,科索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许多同志为她担心,她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前往。到南斯拉夫后,她主动配合许杏虎开展工作,开车、传稿、购物、加油,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工作。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悍然施行空中打击后,组织上为安全起见,曾考虑安排她回国,但她毅然决然地留下继续工作。为了向国内广大读者揭露北约的罪行,她和丈夫许杏虎不怕牺牲,忘我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多次深入被炸现场采访。

北京时间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被弹片击中,以身殉职,年仅28岁。

《未写完的战地日记》

亲历炮火——未完成的战地日记

从3月24日至5月6日,许杏虎一直在用他撰写的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向世人报道这场战争的真相。同事们和广大读者都期盼着他能一直将日记写下去,直到南斯拉夫人民迎来和平的那一天。但是,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的导弹袭击夺走了他和妻子朱颖的生命,《亲历炮火》终成绝笔。

朱颖和她的家人

~

莹莹,你走好

——以此文作为对女儿的永远怀念

朱颖烈士的父母朱福来郭桂琦

莹莹,你走好!

做父母的向女儿说这句话,心里刀割般的痛楚。只有爸爸妈妈自己能够感觉到。你的逝去几乎将爸爸妈妈的心击碎了,爸爸妈妈心里有多少话要对你说呀,可现在只能面对你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泪流满面。

年11月2日的早晨,你降生到这个世间。还没有做好当父母心理准备的我们,直到你降生后,才想到给你取名字。爸爸说,叫“颖”好,取意“聪明、出众”,妈妈说叫“莹”好,寓意“洁润、剔透”,最后确定下来,大名叫“朱颖”,小名叫“莹莹”。从此,这两个名字就伴随了你光彩而短暂的一生。

和虎子的婚事,表现出了你生活态度的质朴追求。虽然你也有过犹豫、苦恼,但最终还是选中了虎子的忠厚、诚恳和宽容,你们共同生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你庆幸自己找了个好丈夫,觉得“他的肩膀真的靠得住”。

你和虎子作为光明日报记者到南斯拉夫工作,把我们的心也带到了那个万里之遥的陌生国度。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轰炸后,我们每日悬心挂念,时时刻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dlwz/231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