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她比现在的所有女星都惊艳
影视剧里,独眼的,大多是狠人。
复联里的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
EVA里的绫波丽。
《杀死比尔》里的女护士杀手。
今天香玉就跟大家聊聊,一个真实的独眼狠人——
《私人战争》
APrivateWar
这是一部传记片,影片的主人公,名叫玛丽·科尔文。
她是在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供职27年的战地记者,被称为「独眼女侠」,56岁时死于叙利亚内战的一场冲突里。
(玛丽·科尔文真人)
单看海报,你看得出饰演科尔文的是谁吗?
是《消失的爱人》里的裴淳华。
裴淳华为了这个战地女记者的形象,做了很大的突破,宣传采访时依旧明眸皓齿美艳动人。
到影片里,就自带粗粝的酷劲儿。
裴姐这次奉上了令人战栗的演技,不仅外形神似,更还原了科尔文蒂低沉浑浊自带硝烟味儿的嗓音。
几次情绪高点的戏,都演的很赞。
甚至还有一场正面全果的戏,极尽展现了她的彷徨焦虑和不安,非常震撼。
裴姐也凭借该角色拿到了金球奖提名。
本片另一个重要演员是《五十度灰》男主詹米·多南,他饰演女主科尔文的摄影搭档保罗·康瑞。
多南蓄上了大胡子,让人一下子没认出来。
总体演技四平八稳,但其中有一场哭戏很动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由女神查理兹·塞隆担任制片人。
说回女主玛丽·科尔文本,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女人。
到年的26年间,她的身影几乎出现在地球上所有战区,东帝汶、利比亚、科索沃、伊朗、车臣、伊拉克、叙利亚......
她为英美主流媒体提供了无数条战争报道,也因此与诸多政治人物成为朋友。
失去左眼后,她戴上眼罩,像个加勒比海盗,人称「独眼女侠」。
生活上大大咧咧,曾经有一次她离开家忘记挂电话,回来后收到美元的账单。
超级爱漂亮,上战场都要带着珍珠耳环,指甲涂成大红色,喜欢穿Prada等奢侈品牌的衣服。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曾送给她一副双排珍珠项链,她常常佩戴。
她最出名的,是防弹衣里穿着意大利高端内衣品牌LaPerla胸罩。
「我想着,要是哪天有人从壕沟里拉出我的尸体,我要让他们惊艳一下」
影片讲述的,是她44岁到56岁之间的人生经历,起始点是她失去左眼,终点是在叙利亚内战冲突中被炸死。
在我看来,导演选择的这个时间点很有趣。
44岁之前的科尔文,是个年轻貌美身强力壮,突破了女性职业天花板,拯救了数千战争平民的女英雄。
她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无忧无虑的中产家庭,大学上的是耶鲁,从海洋生物学转专业到文学专业。
一毕业就到知名新闻媒体的国际部工作。
她喜欢浪漫自由的巴黎,就去了。
但不久之后,把目光投向了那些被世界遗忘的战争角落。
东帝汶事件令她蜚声国际。
年,东帝汶公投从印尼独立,政见不同的两派爆发武装冲突。
当时印尼武装组织,包围了名妇女和小孩。
因为太危险了,有22名的各国记者相继离去,科尔文却留了下来,报道了现场状况。
四天后,名妇孺被安全撤离,而科尔文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当时的国际新闻界,她就是活着的传奇。
然而44岁之后的她,经历了三次婚姻,两次流产,并失去左眼。
当时,斯里兰卡已经对外封锁报道长达6年。
她好不容易获得采访机会,却被政府军士兵用榴弹炸伤,肺部和胸部受损,左眼炸毁。
但就是在这样严重的伤势下,她赶在截稿日,写成了字的报道。
多年身处战场,她患上了战后创伤综合征(PTSD)。
常常出现幻觉,看到战争中死亡的小女孩,就躺在她家卧室的床上。
她疯狂地抽烟和酗酒,以期逃脱脑子里那些残酷的战争阴影。
而影片聚焦于44岁之后的科尔文,在我看来就不仅仅是向众人介绍一个女英雄那么简单,它试图讲述的,是「成为英雄的代价」。
这是一个悲剧的内核。
同你我一样,她不过是一介普通的肉身。
本来可以顶着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去巴黎过光鲜的生活,但她主动选择面对世间最残忍的真相。
她会跟我们一样脆弱、焦虑和痛苦。
害怕变老,也害怕就这么死了。
她那么爱美的一个人,失去左眼后,会在公共场合会不由自主地挡住眼罩。
男友对她说「你曾经那么漂亮」,从心底击穿了她。
没有谁,天生就适合当英雄,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有忍耐力。
这样的战争场景,搁我一次就头疼够了,她干啥一次又一次去找罪受?
我想,应该是巨大的同理心。
虽然客观上她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一员,但她主观世界里,并没有搅动世界风云的野心,成为什么大人物。
她只是对挖掘战争的真相,感到「有义务」。
伊拉克战争里有美国的参与,年轻的记者问,「我们是否在宣传一场假的战争?」
对于科尔文来说,这不成一个问题。
一场战争的正义与否,使用了什么武器和战略,对她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那些无辜的平民在哪?
「战争对于政府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政府官员不会像老百姓那样受伤或死亡」
或许在她眼里,战争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是正义的,赢的永远是双方的高位者,输家永远是底层。
所以在斯里兰卡时,反对派领袖希望她能在国际媒体上传递「求和」信息,她表示不感兴趣。
她只想知道,本该救人的食物和医疗物资去哪里了?
科尔文曾经说过,「我并不是典型的战地记者,因为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人性,我想告诉人们战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几个世纪过去了,战争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战场上依旧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战场外妻离子散;交战双方都不肯公开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战争证人。」
这样看来,她最后的选择也顺理成章。
当时叙利亚政府在对一片包含平民的地区进行轰炸,对外宣称是在打击反对派武装。
科尔文在战场,对全世界进行了一次语音连线直播,拆穿了叙利亚政府的谎言。
但也就是在直播不久后,所处的建筑遭到轰炸,她被掩埋在掉落的碎石之中。
科尔文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士兵,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保卫了更多的人。
她挡在前方,看到了一切,所以我们才不用去面对这些痛苦。
人类至今都没有摆脱战争暴力的阴影,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角落里,至今还回荡着绵延不绝的枪炮声。
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这个世界的正义与和平,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英雄这个称号,或许都不足以配得上他们的付出啊。
助理编辑:春大鲸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豆瓣9.7,每一集都好看到只能打五星?肾上腺素狂飙的硬片,又来一部?岛国这片,扒开了十八线女星的「残酷物语」?独立鱼招聘:加入独立鱼,跟鱼叔一起干掉烂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